You are now offline.

不只是一杯檸檬汁!金喜檸檬用「Mipaliw」的共好精神,讓部落文化榨成生活的味道

簡永昌
簡永昌 2025-11-19
不只是一杯檸檬汁!金喜檸檬用「Mipaliw」的共好精神,讓部落文化榨成生活的味道
金喜檸檬提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花蓮玉里樂合部落的山谷間,檸檬樹一株株茂盛生長,陽光灑在翠綠的果實上,正是「金喜檸檬」的起點。金喜檸檬現任負責人林德盛回憶,創辦人父親林政喜早年便在原保地種下第一棵四季檸檬,憑著勤勞與善意,奠下品牌的根基。「金是我們比賽都拿金牌的那個金,喜是爸爸名字裡的一個字。」他笑著說。名字裡的傳承,也藏著一份不想讓土地被遺忘的信念。

在創業裡找到「驚喜」,用一顆檸檬闖出自己的路

2021年林德盛返鄉接下這片果園。電機工程背景出身的他對農業一竅不通。卻因母親臥病、父親年邁,讓他決定回到部落,重新找回與土地的連結。「我告訴自己,至少要讓父親辛苦栽種的果園延續下去。」他說。從學種樹、修枝、榨汁、加工,到品牌推廣,他以原民對土地的敬意出發,堅持無毒友善的農法,讓每顆檸檬都能安心被品嚐。

品牌的另一個靈魂人物,是共同創辦人陳亭維。她笑說自己原本從事美容產業,「從沒想過有天會和檸檬打交道。」返鄉後,她與林德盛決定讓家鄉的檸檬被看見,不只是原料,更是一種文化與生活風味的展現。不過隨處可見的檸檬又有別的產地更加知名,金喜檸檬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他們決定從部落文化中找答案。

金喜檸檬
金喜檸檬推出了熱銷的「海鹽檸檬汁」,用文化底蘊取代工業化的口味。 金喜檸檬提供

「阿美族早期用海鹽保存食物,我們就想是否能讓海鹽成為我們的味道記憶?」陳亭維說,於是金喜檸檬推出了熱銷的「海鹽檸檬汁」,用文化底蘊取代工業化的口味;更進一步開發「檸檬泡菜」,以檸檬汁取代醋發酵,讓果香更柔順自然。甚至連果肉都被做成調味粉、果皮轉為肥料,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機循環。「我們希望從果皮到果汁,每一份都不被浪費。」她說。

然而,創業過程並非浪漫。從餐車起家,他們歷經疫情、地震、風災,觀光客一度銳減,幾乎撐不下去。「有一陣子我們真的想過去外面上班,」陳亭維回憶,「但想想若放棄了,就再也沒有機會讓別人認識這個地方。」困境,也成了金喜檸檬轉型的契機。他們開始嘗試電商宅配,將產品寄到全台各地。「就算你不能來玉里,也能在家裡喝到我們的檸檬汁。」她說。後來,他們更積極參與市集、通路合作與企業採購,讓品牌逐漸站穩腳步。今年,他們終於成立了第一間實體店面,營運也步入穩定。

Mipaliw 的共好精神,用檸檬打造青年歸鄉的港灣

對林德盛而言,「金喜檸檬」不只是門生意,更是一場回家的行動。他提到阿美族的「Mipaliw」精神,意思就是互助、分享與共同成長,而這股精神也成為品牌核心。除了自家果園外,他們也與十多位小農合作,共同推廣無毒栽種,也讓果皮再製成有機肥回到土地中。「我們希望讓每個小農都有機會拿到有機認證,大家一起變好。」林德盛說。

在品牌基地裡,金喜檸檬也成了部落青年回鄉的工作據點。陳亭維笑說,金喜檸檬現在的員工裡面,有好幾位就是部落裡的孩子。以前他們都到外地打工,現在可以邊照顧家人邊工作。她補充,金喜檸檬也推動「食農教育」課程,進入校園分享友善農法與土地倫理,讓下一代從小學會尊重自然。

金喜檸檬
從一顆檸檬開始,林德盛與陳亭維種下的不只是果樹,更是場從家園出發的共好實踐。 金喜檸檬提供

林德盛表示花蓮的部落長期與外界疏離,文化傳承斷層嚴重。因此,金喜檸檬的基地除了是農業品牌,也是一個文化據點。他們定期舉辦阿美族語與傳統手作課程,邀請部落青年甚至是外地遊客回來學習。「我希望讓年輕人知道,這裡不只是家鄉,也是未來的可能。」林德盛說。

對他們而言,品牌不只是檸檬產品的總和,而是一種溫柔的行動:讓文化重生,讓土地喘息,讓青年找到回家的理由。經歷過從餐車到店面的路,金喜檸檬如今已不只是玉里的一家農創品牌。他們把土地的韌性、部落的文化、品牌的創意融合在一起,讓每一瓶檸檬汁都帶著「驚喜」與「善良」。「我們希望,當消費者選擇金喜檸檬,不只是喜歡味道,更是支持一個對土地友善的選擇。」陳亭維說。

從一顆檸檬開始,林德盛與陳亭維種下的不只是果樹,更是場從家園出發的共好實踐。當品牌持續擴展,他們仍堅持那份初心:用善良的檸檬,守護家人、部落與大地。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簡永昌 簡永昌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