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的創辦人奇普·威爾遜(Chip Wilson)近期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付費廣告,強烈抨擊Lululemon的經營策略,表示董事會摧毀了公司的核心價值,導致品牌失去靈魂。
威爾遜回顧,Lululemon的成功建立在對創新、產品、文化和顧客體驗的極致專注之上。他開創了「機能性產品」的商業模式,創造全新的服飾品類,並引領了社群行銷的風潮。他認為,在這些基石之上,Lululemon的市值理應在25周年時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然而現實情況卻持續下滑。
從產品為王到財報至上:Lululemon創辦人稱品牌「GAP化」
威爾遜將Lululemon目前的困境稱為「GAP化」(GAP-ivization),指品牌正變得像服飾品牌GAP一樣平庸:當設計團隊的創意陷入瓶頸時,以商人和企管碩士為主的管理層便會介入,他們為了向華爾街交出穩定的季度財報,開始依賴演算法,大量複製過去的熱銷款式。這種做法雖然確保短期銷售,卻徹底扼殺品牌的創新與冒險精神。
這種經營策略也引發一系列的骨牌效應,威爾遜指出,隨著品牌推出的商品變得單調,優秀的創意人才相繼離開,公司原先掌握的經驗與知識也隨之流失到競爭對手那裡。
為了填補空缺,公司卻聘請來自Nike的高層,帶來威爾遜認為的「失敗的商業模式」。在優秀人才出走、創新停滯的同時,競爭對手則抓住機會,推出更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逐步侵蝕Lululemon的市場地位。
點名2大災難決策:Mirror收購案耗資5億美元、迪士尼聯名抹去100億元市值
威爾遜具體點名2項他認為是災難性的決策,一是斥資5億美元收購家庭健身科技公司Mirror,他稱此舉為「巨大的失敗」,是管理層為追求成長而做出的絕望之舉;二則是與迪士尼(Disney)的聯名合作,他直指這項「極其不恰當」的合作,抹去Lululemon100億美元的市值。
除了策略失誤,威爾遜也批評產品本身正失去核心價值。他指出,公司為了進一步壓縮利潤,不僅降低了店面設計的質感,更開始轉向使用「非機能性布料」,嚴重損害品牌長期以來建立的高端定位。
這項觀點也與部分消費者的感受不謀而合,在社群平台Reddit的討論串中,有使用者抱怨Lululemon近年的產品出現尺寸不一致的問題,並認為定價策略「脫離現實」。
威爾遜擬推動董事會改組!公司反擊:他已離開近10年,卻持續誤導外界
威爾遜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失職的提名與治理委員會」。他揭露,委員會已三度未能在內部培養出合適的CEO接班人,反映公司在領導層交替上的規畫失能。他進一步表示,在品牌搖搖欲墜之際,沒有真正有能力的外部候選人願意接手這個CEO職位。
威爾遜在接受CNBC訪問時透露,他正考慮採取更激進的手段,不排除與「激進投資人」合作,以推動董事會的全面改組。他表示,自己持有公司約8%的股份,並提出了5點復興計畫:
- 將產品與品牌重新放回核心地位;
- 讓具備創業家精神的成員重返董事會;
- 賦予創意領導者超越商家的權力;
- 停止為了討好華爾街而犧牲顧客;
- 重新致力於服務品牌的「繆思女神」。
面對創辦人的指控,Lululemon官方則發布聲明予以反駁。聲明強調,威爾遜已近10年未參與公司運營,卻持續發表「不準確且具誤導性的言論」。公司表示,對現行的策略與領導團隊充滿信心,並致力於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資料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investing、MARKETING-INTERACTIVE
本文授權轉載自《八分生活》,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原文標題:Lululemon 創辦人怒轟公司「跌入低谷」!稱品牌「GAP化」、與迪士尼聯名是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