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一場淹水讓他從創投變創業家,Ender如何用一站式作業系統發起房地產革命?

一場淹水讓他從創投變創業家,Ender如何用一站式作業系統發起房地產革命?
心元資本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有些創新並非水到渠成的產物,而是來自一群人心裡的吶喊「事情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Tesla、SpaceX、Palantir都是如此。他們的存在,並不是因為市場已經準備好,而是因為有人選擇去推動一件原本不會自然發生的事。

沒有人急著要電動車,也沒有人認為太空旅行是必需品,但這些「不自然的創造」,卻真實地改變了世界。——Jonathan Lonsdale,《Unnatural Progress》

房地產科技新創Ender,也是一個這樣的存在。Ender創辦人Jonathan Lonsdale原本是創投背景出身,習慣在場邊看著別人創造,替他們加油。他形容,自己就像一個啦啦隊員,「看著創業者衝鋒陷陣,但我卻從來沒親自下場。」一次生活中的突發事件,讓這份想「自己動手做些什麼」的渴望被點燃。

多年前的某天晚上,Lonsdale在紐約的公寓,準備出門參加活動時冷氣突然壞了,接著整個屋子開始淹水。他立刻聯絡物業管理,但整個流程既混亂又低效——聯繫不到人、系統老舊、過程相當混亂。

那一晚,他站在積水的客廳裡,心裡冒出一個念頭:「為什麼這麽基本的問題會這麼難解決?不是早該有一套好用的系統了嗎?」那就是Ender的起點。

Ender是什麼?

Ender要解決的是一整個產業的系統性落後。

Lonsdale笑說,Ender從來不是那種追求快速推出MVP(最小可行性產品)的典型新創,「因為我們的MVP,其實就是一整套完整的企業級ERP系統。」

這句話聽來或許有些不現實,但並不誇張。

Lonsdale帶著團隊,花了5年半的時間,打造一個從底層邏輯重構的現代化房地產管理系統(ERP),服務對象是美國專門投資、持有並管理單一家庭住宅(Single-Family Homes)的機構型業者。

Ender.jpg
心元資本

Ender提供從不動產鑑價、投資審核、整修與驗屋、刊登與招租、租金收付與催收,到最後的帳務處理與財務報表,所有流程都整合在同一平台內的系統,真正實現一站式管理。

簡單來說,Ender並不是一個補強型工具,而是一套從零設計、專為機構房東打造的全流程作業系統——目標是打造出一個讓整個產業都能運行其上的核心平台。

從產品分類來看,Ender做的就是PMS(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也就是物業管理系統。但他們選擇從一個更完整、更現代的架構出發,試圖重新定義這個長年以來「看似有人解決,實則問題重重」的類別。

何謂PMS系統?

PMS系統是不動產管理產業的核心,負責管理租賃流程、租金收付、報修派工、帳務紀錄等一連串繁複的日常營運,理論上應該是房地產業者每天最依賴的作業平台。

然而,在現實裡,PMS卻往往成為業者最頭痛的存在。Lonsdale說,他深入研究之後,才發現根本問題在於「資料的品質」,當所有報表、分析、追蹤都建立在錯誤或殘缺的資料上,等於浪費了大量時間與資源,得到的是一個不可信的結果。

更根本的問題是,傳統PMS系統中,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為了解決單ㄧ問題而生,大多數的產品選擇以模組化方式來「疊床架屋」:有的工具專做租賃、有的專做維修、有的專做會計。

但問題來了,這些工具彼此之間並不真正整合,像是把不同的零件硬生生接在同一台機器上。表面上是個系統,實際上只是「看起來」像整合,裡頭的流程還是破碎的。

PMS的兩個世界:小房東vs機構業者

這些令人頭痛的問題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當然,Ender也不是第一個想顛覆PMS系統的團隊。

放眼市場,目前的PMS服務提供者大致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專門服務中小型房東(mom-and-pop landlords)的軟體公司,例如AppFolio、RentRedi等玩家。這些房東多半是個人或家庭持有,擁有的租賃單位通常在1至10間左右,且由房東本人親自處理招租、維修、收租等日常管理事務。

另一類則是專門服務機構型房東,這些客戶通常是擁有大量資產的法人實體,例如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私募基金、保險公司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物業規模動輒上百、甚至上千戶。

他們擁有自己的物業管理團隊,並且近年來開始積極投入一個新興資產類別——單戶住宅出租(Single-Family Rental, SFR)。

Ender.jpg
心元資本

「單戶住宅」就是獨棟別墅,原本是由個人房東主導的市場,通常由個人或家庭擁有數戶物業並自行管理。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著市場重整與資產轉移,機構投資者開始大規模進入這一領域。

根據Nine Four Ventures的統計,截至 2022年,美國市場上已有約70萬套SFR由機構持有,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可能成長至700萬套。

機構業者的進入,帶來的是一種更系統化、更規模化的經營方式。由於這類資產通常地理分布廣泛、營運節奏密集,對系統的要求不僅是功能齊全,更需要高度整合性與靈活性。這也讓SFR成為傳統PMS系統中難以處理、但成長潛力最大的區塊之一。

針對這些機構型業主的PMS供應商,包括Yardi、RealPage、MRI Software、Entrata等,都是市場上歷史悠久的玩家。然而多數這些公司成立於 1980年代到2000年初期,系統架構老舊,若要真正現代化,勢必得從底層重寫,但這樣「從0開始」的轉型對既有公司來說,投入成本大且難度極高。

因此,在目前的市場版圖中,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像Ender一樣,選擇從0開始,專注在機構客戶,並針對單戶住宅這個快速成長卻長期缺乏現代系統支援的領域,打造一套真正整合、可擴、可營運的PMS系統。

從零打造全流程系統,挑戰產業深層痛點

「產業中最大的痛點與最大創新空間,都發生在機構端。」Lonsdale說。

雖然Ender團隊一開始並未鎖定這一市場,但在產品初步推出後,竟有兩組機構型潛在客戶幾乎同時找上門,讓他們重新審視產品定位的可能性。這樣的轉向,其實也與團隊背景緊密相關——Ender的核心成員多來自美國大型科技企業,擅長設計高穩定性、可大規模運作的系統,並習慣以流程自動化與資料整合為導向進行產品開發,具備打造企業級 ERP的技術底氣。

為了真正理解用戶需求,他們甚至在創業初期親自下場管理房產,從現場營運細節中找出流程的斷點與數據的落差。雖然曾短暫服務中小業者,但他們很快意識到:自己真正擅長、也更有價值的,是解決那些結構複雜、需求高度客製的「機構級問題」。

這樣的產品深度也逐步轉化為具體的市場成果。有客戶指出,導入Ender的欠租管理模組後,部門人力需求下降至原本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營運資源得以重新分配到更具戰略價值的任務。這背後所依賴的,不只是單點工具,而是Ender自主打造、具備高度整合性的系統架構與流程設計能力。

而這樣的產品深度與系統思維,也讓許多投資人注意到它的潛力——包括Global Founders Capital、Tuesday Capital、LeFrak、HOF Capital、Circle Ventures,以及心元資本(Cherubic Ventures)等創投,皆在早期便參與投資,支持他們在這個龐大卻長期數位化不足的市場中,推動從架構面開始的革新。

Ender下一步?打造由AI驅動的自動化物業管理流程

有了這樣的技術基礎與產業理解,Ender現在正全力推進房地產領域下一場最具破壞性的變革:AI自動化工作流程。

正因為Ender從0開始打造現代房地產ERP系統,因此已經擁有穩固的基礎與正確的資料,將可以幫助 Ender在應用AI上更如魚得水。

舉例來說,在傳統帳務流程中,一張發票會經過 OCR轉譯、分類、再經人為審核;而Ender的AI agents則能直接處理中段的分類,只留最後關卡給人類做確認。

又或是在租賃申請流程上,AI也能根據預設條件初步篩選申請人,幫助團隊從重複性高、判斷規則明確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把精力放在真正需要人性判斷的部分。

Lonsdale說,2025年,Ender將會瞄準機構型房東推出大量的自動化工具,包括像是欠租管理、財務管理的部分,預計將會為現有的課以及整個房地產產業,帶來變革性的影響。

一場淹水,意外點燃整個產業的重構

Lonsdale看來,未來5到10年內,物業管理這個傳統的產業,將經歷一場由AI引領的深度變革。現行仰賴人力驅動的流程都將被重寫。

他描繪的未來圖景,是這樣的:房子裡某樣東西壞了,不需要再經歷一整串電話與回報流程——AI助理會自動感測異常、聯繫合約廠商、確認保險、排定維修,甚至在不久的未來,派出機器人前往現場完成修復。整個流程被記錄、稽核、分析,完全不需人為介入。

「未來的營運流程,不會需要現在這麼多人手,」Lonsdale說,「你需要的可能只是現在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人力。效率會更高、法規更符合、錯誤更少,體驗也會更好。」

從一場公寓淹水的小插曲開始,Ender正試圖解決一個被忽視數十年的問題。而這一次,他們不僅僅是在做一款產品,而是重新定義這個產業應該長什麼樣子。

本文授權轉載自《心元資本》,作者:Starry,原文標題:一場意外淹水,如何催生房地產的新作業系統Ender?專訪創辦人Jonathan Lonsdale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心元資本》Starry 《心元資本》Starry

成立於 2014 年,心元資本是致力於全球下一個偉大企業最早投資人的創投機構。心元的核心理念是與敢夢的創業者們為伍,陪伴他們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一起推動夢想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團隊橫跨台北、上海與舊金山,心元在全球建立起緊密的社群連結,幫助創業者以兼具國際觀點的思維與深入當地的市場洞察發展事業。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