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美元的成功出場,對於許多創業者而言已是夢寐以求的頂峰,但對OptoIntel創辦人 Lawrence Chen來說,這僅僅是再次踏上征途的序章。
這位前美國泌尿外科醫師,在成功將一手創辦的製藥公司售出後,毅然決然地再次投身創業浪潮,瞄準的是困擾醫學界數10年、被稱為噩夢的「阿茲海默症」。
「過去將近30年,阿茲海默症基本上沒有什麼新的有效藥出來,很多臨床實驗都是失敗的。」談及再次創業的初衷,Lawrence眼中閃爍著不平與決心。這份對現狀的不甘,以及對創新的追求,成為他二次創業的引爆點。
OptoIntel是一款以AI分析眼底影像的早期阿茲海默症篩查解決方案。僅需30秒的掃描,就有望捕捉到比傳統檢測更早的病理訊號。目前,該方案已完成初步原型機驗證,接下來,團隊將尋求與全球藥企及台灣供應鏈夥伴的深度合作,加速這一創新技術的落地。
從眼底看到大腦:AI如何揪出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警訊
阿茲海默症,這一困擾全球無數家庭的噩夢,其診斷之路往往漫長且充滿挑戰。傳統如脊髓穿刺或腦部掃描的確診方式,不只價格昂貴更具有侵入性。近年雖有血液檢測技術問世,但正如Lawrence所觀察到的:「當血液裡可以查出來的時候,一般來說症狀就已經很明顯了,此時介入沒有什麼太多幫助。」
更早期、更便捷的篩查工具,成為了醫學界迫切的需求。
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出現在2023年,美國FDA批准了一款由日本藥企研發的阿茲海默症新藥。這款藥物的問世,不僅為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更重要的是其揭示的早期治療重要性。但Lawrence也強調,但要真正抓住這個「早期」的治療窗口,前提必須擁有更便捷的早期診斷方法。
再次挑戰高難度醫學課題,Lawrence所擁有的底氣與決心,與其上一次創業的經歷有關。「我上一家公司主要是做製藥的,」Lawrence說,當時產品線曾一度擴展至11款藥物,涵蓋癌症、傳染病等多個領域,其中兩款已進入上市審批階段,直至2021年公司被高價收購。
在上家公司被收購後,Lawrence將目光投向了新的領域。「在2021年公司賣掉到2024年這個期間,我也在看不同的機會。」他回憶,在這個期間,自己跟眼科醫生頻繁交流,學習到眼底其實可以用於診斷很多系統性疾病。
「或許是一個新的思考方向。」最終,這促使他毅然決定二次創業,決心從「眼睛」這個獨特的視角,尋找破解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難題的答案。
不靠改裝設備,打造專屬原型機:OptoIntel的小型化突破
那麼,OptoIntel究竟是如何用眼睛揪出腦袋的早期病變呢?
Lawrence解釋,他們的核心技術是眼底超光譜成像,「當你用光照在世界上任何的物品時,物品都會反射光。在不同的波段長,它反射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就形成了獨特的光譜『指紋』。」
OptoIntel的AI引擎正是利用這一原理,經過大量數據訓練,能在短短20至30秒內,捕捉並分析眼底生物組織反射出的細微光譜差異,判斷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β-amyloid和Tau蛋白是否已在視網膜上悄然聚集,用AI分析這些肉眼無法辨識,卻可能隱藏著疾病的早期訊號。
這意味著,未來有望實現一種無需散瞳、無需漫長等待,真正非侵入性的早期風險評估方法。「其實現在最新一代的眼底器材,很多都已經不需要散瞳了。但問題在於,這些眼底器材的體積非常龐大,你把它拆開也不知道內部是如何設計和運作的,很難去替換它的核心光源和成像組件。」
Lawrence強調,相較於市面上一些依賴改裝現有設備的方案,OptoIntel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自主研發與整合的道路。「我們的核心優勢在於擁有自主研發的光學技術,」他解釋道,「透過獨特的光源設計、光線與眼睛的接觸方式等一系列專利技術,我們能夠將整個眼底成像系統進行小型化設計,這與傳統的大型器材有著本質的不同。」
正是基於這樣的技術底氣,在公司成立一年多後,OptoIntel便迅速完成了初步原型機的驗證。「從一年多前還只是一個idea,」Lawrence回憶創業初期的歷程,「然後透過不斷的想法碰撞和多方嘗試,我們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就成功做出了自己的prototype(原型)。」
目前,團隊已經開始進行實驗,初步來看,針對20位受試者的檢測結果中,有17位與其腦部是否存在阿茲海默相關的蛋白的實際情況相符,準確率達到了85%。
第一批受試驗證85%準確率、與藥廠合作共贏:下一步關鍵在「數據」
然而,在破解了如何看得早、看得準的技術難題,數據的稀缺成為團隊接下來必須攻克的堡壘。
Lawrence坦言,儘管AI基礎模型已相當成熟,但在眼底或者醫學成像是沒有一個現有的資料庫,「現在你可以在公開資料庫裡面找到成千上萬的眼底相片,但是這些相片只是RGB相片,是沒有辦法對阿茲海默的這個篩查來去使用。」
因此,如何在短時間而且是低成本的情況下,來去收集更多病人的眼底資料庫,並訓練AI模型,這不僅是Optointel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其構建核心競爭壁壘、實現技術普惠的關鍵機遇。隨著技術驗證的初步成功,Optointel計畫與大型製藥企業合作,協助其解決在開發阿茲海默症早期預防性藥物時,面臨如何找到合適受試者的巨大痛點。
「我們可以幫他們在更短的時間內找到符合條件的臨床病人,加速新藥研發進程;而他們的臨床數據,則能以較低成本幫助我們驗證產品、積累數據,形成正向循環。」Lawrence描繪了雙贏的合作藍圖,目前,已有兩家藥廠正與Optointel進行接洽。
矽谷到亞洲:創辦人為何選擇來台尋找供應鏈夥伴?
面對二次創業,Lawrence的心態顯得比初次創業時從容了許多。
「第一次創業時,去見投資人會緊張,情緒也容易大起大落,」他笑著回憶道,「但經歷過一次完整的創業週期後,無論是與投資人溝通、跟夥伴合作,還是設計臨床試驗,都會更有經驗,心態也更平和。」
這位前美國泌尿外科醫師坦言,雖然在美國行醫是一份穩定且受人尊敬的工作,他本身也熱愛醫學,「但是在那個時候,我生活裡缺乏的就是這種創新元素,在醫生這行沒辦法經常體現出來,這種行為甚至不被鼓勵。」
這次驅動Lawrence不斷前行的,或許不僅是對醫學難題的執著,也是他對創業本質的獨特理解。「我覺得創業不是一個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他說,「這是一種沒有劇本的生活方式,雖然充滿未知,但更有意思吧。」
作為本屆SparkLabs Taiwan加速器的團隊,談及此行來到台灣的原因,Lawrence表示,希望能找尋光學製造商,以及在供應鏈整合與產品生產上能提供助力的戰略性投資人,「美國的強項在研發,而產品製造的供應鏈重心在亞洲,」他分析道,「我希望能將台灣在精密製造和硬體整合方面的優勢,與OptoIntel的核心AI技術相結合,共同打造出更具全球競爭力的產品。」
對於未來的規劃,Lawrence表示會先集中資源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並爭取FDA的審批,待產品成熟並獲得概念驗證後,將迅速佈局亞洲,特別是台灣的合作夥伴、南美等潛力市場。「我們不僅僅是關注亞洲,」他強調,「雖然公司在美國,但我對亞洲市場一直有個人情懷,希望我們的技術能真正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這位曾經的醫師,如今正以企業家的身份,為無數可能受阿茲海默症困擾的家庭提出解方。這種根植內心的企業家精神,讓他甘願放棄醫生的穩定,去擁抱創新的挑戰。而這場與無聲殺手的賽跑,才剛剛開始。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OptoIntel
成立時間:2024年
產品名稱:OptoIntel
官方網站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