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還停留在數據分析與報告產出的階段,台灣新創TherapiAI Innovations(以下稱TherapiAI),將AI從旁觀的分析師變成了深入製藥領域的執行者。
TherapiAI在10日宣布完成由心元資本領投的種子輪募資。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打造藥廠專屬的AI決策平台,透過開發可實際部署的AI agent,目前已協助台灣一家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廠)將關鍵原料成本降低了90%。
本輪資金用途將聚焦於產品技術的深化與日本市場的拓展。目前,TherapiAI已成立分公司並預計將與CPC細胞廠、學研機構展開合作,進一步驗證AI agent在不同製藥情境下的應用潛力。
不只是分析師,更是「AI副駕」:TherapiAI 的解決方案與實績
AI在製藥領域的應用問題始終像隔靴搔癢,但問題並不出在AI本身,而是製藥現場極端複雜的應用條件。
首先是數據孤島問題。大量珍貴的實驗數據,散落在不同儀器、紙本報告,甚至是不同實驗室的資訊系統中,格式不一難以整合。其次,藥物與細胞療法的製程充滿變數,參數複雜、變異性高,傳統統計方法難以駕馭,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導致數百萬元的實驗付之一炬。
「我們希望AI能進入現場、整合分散數據、執行任務,成為專家的智慧夥伴,達到優化製程研發的目標。」Therapi AI創辦人暨執行長韓駿逸說,Therapi AI的核心,在於平台融合大語言模型(LLM)與自行研發、可部署的AI agent,專為製藥產線打造。
這套系統的運作模式,讓藥廠的研究人員只需用自然語言下達指令,系統即能自動調取跨系統的數據、辨識高潛力細胞株。AI agent能自動串接並調用橫跨各系統的數據,執行辨識與排序任務,讓AI不再只是「看數據」,而是真正走進產線「執行指令」。
在與台灣一家CDMO廠的合作案中,團隊即是透過AI agent建立細胞選型模型,精準預測並優化參數,最終成功幫助客戶將原料成本降低了90%,同時顯著減少人力與時間的投入。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產業知識的鴻溝。多數通用型AI平台,無法理解蛋白質培養、GMP合規文件製作等高度專業的術語與流程。再加上藥廠對數據安全與法規遵循的嚴格要求,必須確保所有資料存取與模型運算可追溯、可審核、可控管,這也讓外部工具的導入難上加難。
在資料處理上,TherapiAI 採用「不集中、不留存」的資料存取架構,AI可即時調用數據、任務結束即清除,不僅免除客戶建置資料中心的成本,更符合藥廠對資料保密、可追溯性與法規遵循的高標準。
為了解決藥廠最在意的資安問題,在資料處理上,TherapiAI採用「不集中、不留存」的資料存取架構,AI agent在執行任務時即時調用數據,任務結束後即刻清除暫存資料,客戶無需建置龐大的資料中心,更符合藥廠對資料保密、可追溯性與法規遵循的標準。
本輪募資領投方、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表示,「TherapiAI結合實驗現場鍛造的技術與對產業鏈的理解,是亞洲少數有機會切入全球製藥CDMO生態系的公司。」
募資後的下一步:從再生醫學到日本市場的擴張藍圖
挾帶著成功的實績與新注入的資金,TherapiAI正加速其國際化佈局。除了持續優化製藥流程,公司也將技術觸角延伸至精準再生醫學領域,已和佳闐生技、以及上櫃公司尖端醫(4186)展開合作,探索 AI在間質幹細胞與外泌體產品開發上的潛力。
在市場擴張方面,團隊未來將深化海外市場的拓展,特別是在日本市場,TherapiAI已成立分公司並進駐東京LINK-J生技新創基地,預計將與當地CPC細胞廠、神戶大學、千葉大學等學研機構展開合作,為進軍日本這個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鋪路。「我們的目標是以台日合作為基石,成為全球製藥數位轉型的關鍵平台。」韓駿逸表示。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