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未來獨角獸離不開「區塊鏈技術」?創投預測:AI、隱私、支付離不開加密產業

未來獨角獸離不開「區塊鏈技術」?創投預測:AI、隱私、支付離不開加密產業
鏈新聞提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加密貨幣的主舞台正在移轉,Dragonfly Capital合夥人Richard Chen指出,未來幾年內,那些改變世界的千億級公司,很可能不再是以加密為主體的原生企業(crypto-native),而是那些將加密視為功能而非產品的「加密相關產業」。

從主角到附屬品:加密不再是產品,而是附加亮點

Richard指出,在過去十年,加密技術本身就是產品,公鏈、協議與代幣經濟成為市場焦點。但現在真正的創新正在發生於邊界:

  • 金融科技公司將穩定幣作為跨境支付的中間交換工具
  • AI新創利用去中心化基礎設施 (DePIN) 來激勵資料蒐集與運算
  • 消費科技公司透過zkTLS等隱私技術,開啟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全新洞察

這些「加密相關產業 (crypto-adjacent companies)」並不以加密為核心,但透過靈活導入加密技術來創造競爭優勢。

不再靠炒作:傳統創投評估標準亦成重點

隨著這波「加密相關」創業潮的崛起,投資人也必須重新調整評估框架。與過去依賴代幣價格炒作、專案敘事吸睛度不同,現在的遊戲規則講究真本事。具體指標像是:

  • 年經常性收入:Annual Recurring Revenue(ARR)
  • 用戶取得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CAC)
  • 顧客終身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LTV)
  • 整體潛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

這些指標不再只是傳統創投(Trad VC)的工具,也將成為加密投資者無法忽視的基本面。代幣發行(TGE)所帶來的短期資本紅利,已難掩商業模式與營運表現的空洞。

產業知識成投資護城河

在這種趨勢下,加密投資人若無法快速掌握非加密產業的知識,將被迫退場:「未來成功的加密應用,不會發生在鏈上資產的創造與交易上,而是嵌入在實體產業中。」舉例來說:

  • 了解機器人供應鏈與AI訓練數據的重要性,是投資「AI與DePIN」領域的前提
  • 掌握新興市場的支付痛點與監管環境,是進入「金融科技與穩定幣」領域的關鍵。

Richard警告:「倘若仍抱持Web3原生視角而對應用場景一知半解,將可能錯過那些真正的潛力標的。」

加密相關產業戰場:潛力更大、競爭更激烈

加密相關產業的魅力,不僅在於應用層面的創新,更在於它們背後龐大的市場潛力。與傳統L1相比,這些新創服務對接的是早已成熟且巨大無比的產業領域:

  • 全球支付與金融市場的TAM遠超任何一條區塊鏈
  • AI資料經濟與計算資源市場正在爆炸性成長
  • 消費科技與隱私數據的需求已具10億用戶級規模

對投資人而言,這不只是資產配置的選擇,更是從封閉社群走向主流市場的戰略轉移。

熊市不是終點,而是加密專案的篩選

不難看出,觀察整體市場結構也能發現這項轉變的跡象:

  1. 自今年以來,絕大多數山寨幣 (altcoin) 市值停滯不前
  2. 新發行代幣的完全稀釋估值 (FDV) 也大幅收縮,多數專案難突破10億美元
  3. 比特幣與其他幣種之間的價格走勢出現明顯分化

這些現象提醒投資人,過去那種靠一篇白皮書與炒作敘事就能衝上天價的時代早已結束。未來的資本只會流向那些擁有真實用戶、明確市場與扎實商業模型的專案。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本文授權轉載自《鏈新聞》,作者:Crumax,原文標題:當加密淪為配角:創投點名下一隻獨角獸將從「加密相關而非原生公司」誕生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鏈新聞》Crumax 《鏈新聞》Crumax

台灣最值得信賴的區塊鏈媒體「鏈新聞」,我們提供全球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重要新聞與趨勢報告。「鏈新聞」是透過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重新認識世界的青年科技讀物。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