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在台灣出版的電子書,賣給了住在新加坡、使用美國信用卡的美國人,那麼營業稅到底該繳給誰?
這是全球數位內容創作者每天都在面對的難題。目前來說有2個解法:自己找到當地的金流商合作、搞清楚各國的VAT(加值營業稅)、DST(數位服務稅)、HST(銷售稅)等稅制與規範,或者透過科技巨頭的平台販售,然後被收取30%抽成。
無論哪條路,成本都不低,如果因為不小心計算錯誤不合規範,還得會面臨罰款。
「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就是第一個被開刀的巨頭。」Tokenz創辦人林伯寰說。根據《日經新聞》報導,Epic Games繞開App Store的收費管道自行販售產品,結果位於盧森堡的子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間,未繳納日本用戶購買虛擬物品所應支付的消費稅,最後被判罰35億日圓(約新台幣7.5億元)的罰金和稅款。
林伯寰是遊戲玩家,並用了Epic Games的案件舉例,他思考的事情是:這個痛點會不會是個創業機會?於是林伯寰在日本成立金融科技新創Tokenz,為數位賣家提供一站式收款、換匯、合規與稅務服務,並已成功完成2億日圓(約新台幣6,000萬元)的種子輪募資,投資人包括Coral Capital、NEA、Global Brains、Plug and Play Japan以及心元資本。
MoR是什麼?不只是收錢這麼簡單
如果用一個詞來解釋,Tokenz的定位就是一個MoR(Merchant of Record)廠商。
「其實我們很少解釋MoR這個名詞,因為客戶只關心:你到底幫了我什麼?」林伯寰表示,Tokenz就是類似代理商的角色,作為品牌的「法定賣家」,負責處理整套的收款、結算、換匯及稅務流程,讓創作者或新創品牌可以將專注力放在內容創作上,收錢的問題就交給Tokenz處理。
這套服務的價值不只是「幫你開戶收款」那麼簡單,而是處理整套的「這筆錢怎麼收、怎麼匯、怎麼報」的流程,背後包括多國支付接入、外幣結算、合法換匯、稅務申報,甚至支援受監管的穩定幣收款,極大地提升了跨境資金流的速度與透明度,因此特別適合銷售數位內容的中小型商家——無論是YouTuber、電子書出版者、線上課程平台還是遊戲工作室。
這類商家面對全球消費者,緊接而來的是全球繁瑣的金流和法規問題,往往讓創作者束手無策。「以數位內容來說,90%以上的創作者和企業其實都沒做稅務登記,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林伯寰說,「但是政府可不會因此放過你。」
舉例來說,在日本用PayPay支付、在韓國則是KakaoPay、在美國則偏好Apple Pay,多元的支付方式反而成為創作者的痛。
「如果你最後用新台幣結帳,消費者會想:這家公司是哪裡來的?能信任嗎?」林伯寰表示,Tokenz正是協助賣家對接這些「在地支付習慣」,從而實現全球銷售的「本地化體驗」。
為什麼Tokenz認為自己佔據了市場的關鍵位置
MoR在歐美地區其實是個常見的模式,畢竟美國跨州販售等同跨境銷售、歐洲則是相對破碎的市場,亞洲反倒比較晚才有這個概念,成為林伯寰可以利用的「先行者優勢」。
林伯寰提到,以前MoR這種服務可能需求沒這麼迫切,規範也還沒這麼嚴格,但隨著市場發展,尤其是政府開始意識到數位商品交易的影響,他們逐步加強了相關法規。
在美國和歐洲,這些法規早已存在多年。林伯寰指出,「在美國,因為有50個州,各州的法規與稅收標準各不相同,因此早已發展出一個相對完善的MoR模式。」這樣的設置不僅有助於企業遵循地方規範,也能有效避免跨境交易中常見的法律風險。
然而,在亞洲地區MoR的概念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林伯寰解釋,主要是因為亞洲的跨境市場相對較小,並且缺乏像美國那樣明確的地區性劃分。以台灣為例,從台北到高雄的距離並不會被視為跨境,而在美國,州與州之間的差異本身就意味著需要符合不同的法律要求。
儘管如此,林伯寰認為隨著市場規範的緊縮,亞太地區的MoR市場有潛力在未來幾年迎來快速增長。尤其是隨著數位化轉型的加速,許多企業將會面臨更加嚴格的合規要求。正如林伯寰所說:「我們的目標是為那些有合規壓力的企業提供支持,這些企業明白合規成本的重要性,並願意投入必要的資源來確保符合各國的稅務標準。」
目前Tokenz的客戶遍及日本、台灣以及歐美,包括知名直播品牌等等,現在已經在日本、新加坡、立陶宛、台灣、美國設有據點,可接受170多個地區的客戶,以及提供200多種支付方式,支援大多數主流貨幣。
相比於傳統的金流平台,Tokenz不僅僅是提供工具,更扮演了「全球數位財務代理商」的角色,因此如果過程出現任何紛爭,法律責任將歸咎於Tokenz而非賣家,這是Stripe等其他金流工具無法做到的保障。
從台灣跑到東京的「課金玩家」,再成為從0到1的創業家
身為一個台灣人,卻選擇日本作為創業起點,其實只是因為林伯寰很愛日本而已。
「我以前就很愛去日本玩,不是為了觀光景點,而是去散步、坐咖啡廳、下午起床在附近逛逛,就這樣很快樂了。」林伯寰談起他與日本的因緣,語氣中並沒有過多鋪陳夢想,反而透露出一種來自日常生活的直覺偏好。
早年在台灣,他曾在尚凡、遊戲基地、HTC和鉅亨等公司工作,擔任遊戲顧問及網站重構等角色,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他希望到國際闖蕩看看。
林伯寰曾拿到來自美國、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等地的工作邀請,但他選擇了每年會去閒晃4次的地方——東京,他語氣輕鬆地說:「新加坡太熱、香港租太貴、美國抽不到籤,感覺上帝有安排,讓我最後落腳日本。」
林伯寰先入職日本樂天,後加入影響他至深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Paidy任職。
Paidy是一家提供類似先買後付(BNPL)服務的支付新創,也是日本史上被收購金額最高的新創,被PayPal以27億美元收購,林伯寰則是早期工程師,參與過Paidy和亞馬遜、蘋果的合作專案。
在Paidy,林伯寰深入了解了支付系統的複雜性,「支付系統的水很深,你要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它,尤其是日本的消費者行為。」這段經歷不僅讓他對支付市場產生濃厚興趣,也讓他看到了東南亞市場的機會,尤其在疫情後,QR Code支付在日本市場的普及讓他對數位支付的發展更加關注,更因此認識了不少海外的關鍵合作夥伴。
「我一直很喜歡打電動,課金也是全球金流的其中一部分。」這讓他發現支付系統的商業模式其實早就成熟了,只是缺乏一個合適的平台來連接這些需求,林伯寰選擇了跳出來創業,成立了亞洲還為數不多的MoR支付平台。
目前Tokenz是東南亞市場的MoR先行者,林伯寰卻依然戰戰兢兢。他指出:「未來的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停止創新的理由。」他對團隊仍然充滿信心,認為只要持續優化產品,並注重用戶需求,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
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投資人最常問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幾乎找不到幾家 MoR(Merchant of Record)公司?」以美國為例,他們本身就有50個州,從紐約賣到舊金山就已經算是跨境交易,因此對他們而言,跨境支付與合規是相對熟悉的概念,而這正是 MoR 公司協助企業進行全球銷售的兩大核心。 事實上,更精確地說,負責實體商品的 MoR 公司早已隨處可見,但真正擅長處理數位內容的 MoR,卻寥寥無幾。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目前我們非常專注於產品與系統的開發,並已與多家數位內容公司及平台夥伴展開合作。然而,要達到下一步的目標,我們最缺乏的資源是在地化的即時支援與跨區業務拓展所需的人力。 隨著我們進入不同市場,GTM(Go-to-Market)基礎建設變得越來越關鍵,尤其是客服與技術支援等前線資源。加上資源有限,我們必須將人力與資金集中在幾個重點區域,這也讓我們更需要經驗豐富、熟悉在地市場的拓展與營運人才來加速推進。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創業,但每一次真的都會學到新的東西。這段路走到現在,有幾個心得是我覺得特別深刻的。
1. 不是每個人都會陪你走到最後。 一開始可能大家都很熱血、很有幹勁,但創業畢竟是一場長跑,中間一定會有人離開,或是走到不同的方向。這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很現實、但也很重要的課題。我也學會了不要讓公司有 single point of failure,要讓每一個重要的角色都能被補位,這樣公司才撐得住變化。
2. 找到對的夥伴真的很重要。創業初期大家都很忙、資源又有限,所以每一個夥伴的影響力都很大。我學到不能只看履歷或技術,要找的是理念相近、真的能一起扛的人。組對團隊,很多事情就會順得多;組錯了,其實一開始就很容易卡關。
3. 要學會放手、信任團隊。 創業者的忙,有時候不是在做最有效率的事,而是什麼都管、什麼都想碰。但後來我發現,如果能信任團隊,把事情交出去,自己才有空間去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像是策略、產品方向,或者是關鍵的合作推進。這其實也是一種成長。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找到了一個真正適合做這件事的團隊。 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是特定領域的 A player,他們不只專業能力強,更能在我每次做關鍵決策時,給出最直接、最有洞見的回饋。這讓我們的每一步都更有信心,也更精準。
2. 找到了真正適合的投資人。 在市場上,願意投資的資金並不少,只要你的商業模式夠清晰、有說服力,總有人願意寫支票。但真正適合你、願意在關鍵時刻捲起袖子一起解決問題的投資人,卻不多。在你順風順水時,很多人會來錦上添花;但當你卡關或面臨挑戰時,還願意挺身而出的,才是創業路上真正的夥伴。
3. 從一開始就做全球佈局。 我們的產業特性決定了跨國合規與支付稅務會是核心挑戰,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投入大量時間與律師、會計師合作,處理各國法規與稅務問題。雖然這讓我們一開始就多花了不少成本,但也讓我們得以同時在五個國家設立公司,為未來的全球拓展打下穩固基礎。這樣的布局,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合作夥伴能安心專注在產品本身,把複雜的支付與合規細節交給我們處理。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K.K. Tokenz
成立時間:2024年
產品名稱:Tokenz
官方網站

MBTI變了3次但鐵打的I人、咖啡重度患者。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