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數發部推動AI「算力池」:已推動88個AI模型落地,第一季入選新創比率達6成

數發部推動AI「算力池」:已推動88個AI模型落地,第一季入選新創比率達6成
數發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算力」是驅動AI發展的核心引擎,然而購置或租用高效能運算資源的成本高昂,往往成為企業,尤其是新創團隊難以跨越的障礙。

為此,數位發展部(以下稱數發部)積極建構台灣AI產業生態系,繼2024年底向國發會爭取新台幣100億元資金後,便從「算力、資料、人才、資金、行銷」5大領域著手推動,並於4月16日舉行「AI算力池」記者會,數發部部長黃彥男、政務次長林宜敬及多家業者代表出席。

黃彥男強調,算力池的設立,正是為了解決新創與中小企業在初期投入概念性驗證(PoC)時,面臨的龐大算力成本問題,讓業者得以快速驗證創新想法,「希望明、後年能擴充算力,目標以70片(GPU)為目標,以更好地協助新創發展。」

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致詞
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 數位發展部

數發部AI算力池計畫成果:已催生88個AI模型落地應用

「AI算力池」計畫自推出以來,獲得業界熱烈迴響。2024年首次開放即吸引97家業者申請,最終有64家企業獲選,成功產出88個涵蓋客服、教育、健康等領域的AI模型。參與業者平均獲得約6週的算力使用時間,能將創新構想付諸實踐。

對於算力池的角色定位,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林宜敬則指出,相較於過去車庫創業的低成本,現今AI創業首先面對的就是算力的高牆,「算力池的功能是讓創業者能先驗證想法是否可行,若實驗成功,下一步就應該帶著成果去找資金,進入商業市場購買或租用算力。」

他強調,政府提供算力是要扮演催化劑,協助新創度過最困難的起步期,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政府與民間算力供應商共榮的健康生態系。

評審團召集人、台科大特聘教授陳俊良說明,審查過程極為重視專案的「真實應用需求」、「技術可行性」與「產業落地潛力」,以確保政府資源能投注在最具影響力的創新上。

同為評審,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則強調,在地緣政治下,掌握自有數據、模型、人才與建立「韌性」至關重要,本次提供算力是點燃企業導入AI的「第一哩路」,而扶持本土AI生態系與軟體業者是關鍵下一步。

數發部數產署副署長陳慧敏表示,2025年第一梯次有91家符合資格業者申請,其中54家獲選通過。雖然通過家數略減,但她解釋,這是因為今年的支援方式更具彈性,針對需要更高算力的較大型模型,團隊最高可申請使用達4片GPU,有助於挑戰更複雜的AI任務。今年獲選的專案領域也擴展至醫療、資安、金融、智慧製造及公共事務等關鍵產業。

AI算力池介紹
數位發展部AI算力池計畫,2025年第一梯次有91家符合資格業者申請,其中54家獲選通過。 數位發展部

3家業者亮點分享:展現醫療、保險、交通AI落地實力

坤侑科技、視旅科技、睿傳數據3家業者,則展現AI技術在各產業的實際成果。

坤侑科技利用AI視覺模型進行鐵路安全監測。副總經理曹昌裕表示,面對10萬筆龐大的鐵路監控影像,原本需耗時一天以上的模型訓練,透過算力平台僅需不到半天即可完成影像標註,大幅加速了如軌道異物偵測等應用的開發與驗證。

視旅科技研發經理陳偉帆,則針對保險業開發專業領域語言模型,利用算力池處理500萬條保險語料庫,並結合LLM與RAG技術,打造出無需聯網的企業內部AI助理,提升客服效率與穩定性。

至於睿傳數據則是專注智慧醫療,總經理黃威達分享,其AI系統利用算力池的訓練8萬筆已標注對應疾病的資料,用於輔助判讀胸腔CT及X光影像,解決放射科醫師不足的問題。系統不僅偵測靈敏度提升近10%,更已取得TFDA軟體第二級醫材許可,具備臨床應用資格。

為滿足持續增長的產業需求,陳慧敏表示,AI算力池的第二梯次與第三梯次申請將分別於5月1日和8月1日啟動。預計全年可提供總計16.3萬個GPU小時的算力,目標協助至少150家的業者,每家依專案規模可獲得價值約新台幣15萬至150萬元的算力支援。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