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發布「停止招募人類」廣告收到死亡威脅,YC新創Artisan卻藉此募資8億

發布「停止招募人類」廣告收到死亡威脅,YC新創Artisan卻藉此募資8億
來自Jaspar Carmichael-Jack的Linkedin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年4月1日愚人節,年僅23歲的AI新創Artisan創辦人兼執行長卡邁克爾-傑克(Carmichael-Jack),在社群上開了一個大膽的玩笑:他宣布因「停止招募人類」廣告引發的巨大爭議,決定辭職由AI CEO接棒。

這當然是假的,卻巧妙呼應了他們過去一年充滿爭議、幾近瘋狂卻又異常成功的真實旅程。

Artisan是一家AI銷售代理公司,以「停止僱用人類」行銷活動聞名,該活動於2024年曝光後,引發了大量社群媒體討論、仇恨評論,甚至一度為團隊帶來死亡威脅,但也讓Artisan迅速成為2024年冬季Y Combinator梯次中,最受矚目的畢業生之一。

近期,Artisan正式宣布完成由Glade Brook Capital領投,總額高達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億元)的A輪募資。跟投方包括Y Combinator、Day One Ventures、HubSpot Ventures等。

Aristan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AI市場中迅速打響名號,團隊起先策劃了一場極具挑釁意味的行銷活動,核心標語正是那句:「停止僱用人類。」(Stop Hiring Humans)。 Reddit論壇

早在2024年9月,Artisan就憑藉1,200萬美元(約新台幣3.7億元)的種子輪募資嶄露頭角。然而,伴隨光環的是早期新創常見的混亂——特別是那場幾乎讓他們身敗名裂的廣告風波。

從宿舍副業到YC光環加持:Artisan的誕生與野心

Artisan的故事,源於創辦人的創業基因。高中畢業後,他先後創辦了跑腿服務和行銷公司,直到2022年底ChatGPT問世,他在公寓裡構思出了Artisan的核心理念:打造能主動執行任務、無需人類持續監督的「AI員工」(Artisans),用以取代或輔助傳統的商業流程與軟體。

Artisan的首款旗艦產品名為「Ava」,定位是AI銷售開發代表(AI SDR)或業務開發代表(AI BDR)。

Ava的核心能力在於自動化繁瑣的銷售前端工作:能根據客戶設定的理想客戶輪廓(ICP),從號稱超過3億筆的B2B資料庫中篩選潛在客戶;接著利用Crunchbase、Apollo等數據源豐富目標公司的背景與聯絡人資訊;最後,自動生成個人化的開發信件和LinkedIn訊息。

卡邁克爾-傑克認為,這並非要完全消滅人類工作,而是將人類從手動、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轉向「更以人為本、更具創造性和策略性的活動」,「當你擁有無限的AI勞動力時,人類的活動反而會變得更有價值。」

在YC的加持下,Artisan早期發展迅速,到2024年9月進行種子輪募資時,已累積約120家企業客戶,年經常性收入(ARR)達到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00萬元)。

Artisan精心策劃的挑釁:爭議意外助攻,ARR飆升至500萬美元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AI市場中迅速打響名號,團隊起先策劃了一場極具挑釁意味的行銷活動,核心標語正是那句:「停止僱用人類」(Stop Hiring Humans)。

他們認為,在一個滿是支持勞工權益人士的舊金山,這句話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觸動深怕被AI取代的敏感神經。

然而,最初的嘗試卻接連碰壁:在TechCrunch Disrupt大會展位上張貼,反應平平;在高速公路旁架設巨型看板,效果依然不彰;團隊甚至沮喪到匿名上Reddit假裝批評自家廣告,試圖製造話題,「我們發了像『你敢相信他們居然這樣做?』這樣的內容。」卡邁克爾-傑克說,這篇貼文的迴響不如他期待的那般熱烈。

Artisan
Artisan精心策劃的廣告,初期反應冷淡,後來卻成為爆紅原因。 來自Jaspar Carmichael-Jack的Linkedin

舊金山似乎對這種直接的挑釁無動於衷,因此團隊決定孤注一擲,在市區50個公車站的廣告位同步刊登了這則爭議廣告。廣告鋪天蓋地後,引發媒體瘋狂報導和社群網路上的激烈討論。

這次,效果好得超乎預期,甚至可以說是失控了。

廣告上線時,卡邁克爾-傑克正在邁阿密出差。很快地,社群媒體上湧入成千上萬的死亡威脅,甚至直接寄到公司和個人帳號。意識到事態嚴重,他決定暫緩返回舊金山,「我當時想,我不能回舊金山,回去我會被謀殺的。」恐懼之下,他和部分團隊成員不得不短暫離開舊金山避風頭,這場自己一手點燃的大火,幾乎將他們吞噬。

Aristan
Artisan兩位核心成員,由左至右為創辦人Carmichael-Jack與共同創辦人Sam Stallings Y Combinator

這場精心策劃的引戰計畫,最終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功了,近乎失控的行銷災難,最終卻扭轉了Artisan的命運。

在排山倒海的謾罵聲中,開始夾雜著來自其他新創公司行銷經理的欣賞訊息,稱讚他們的大膽。緊接著,投資者也開始打電話來了。這場爭議性極高的廣告活動,雖然讓Artisan聲名狼藉,但也達成了早期新創夢寐以求的目標:品牌知名度。

僅僅4個月後,Artisan就敲定這筆2,500萬美元的A輪募資。卡邁克爾-傑克(Carmichael-Jack)表示,如今當他在參加會議或社交場合自我介紹時,對方往往會驚呼:「喔!就是那個『停止招募人類』的公司!」

儘管廣告引發巨大爭議,關注度成功轉化為商業成果,截至A輪募資時,Artisan已擁有約250家企業客戶,年度經常性收入(ARR)達到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

AI代理的真實挑戰:Artisan如何從AI幻覺陣痛到學會挑客戶?

然而,光靠爭議行銷無法長久。AI SDR這個看似完美的AI應用場景,取代人類發送大量開發信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卻是個非常年輕且充滿挑戰的領域。卡邁克爾-傑克(Carmichael-Jack)毫不諱言,早期Ava產生的內容充滿了幻覺,「那些郵件內容讓我自己看了都痛苦」。

當時,AI SDR行業普遍因產品品質不穩定、回覆率低而導致客戶流失率居高不下。過去一年,Artisan投入大量精力改進產品,透過與大型語言模型供應商Anthropic緊密合作,開發了更嚴謹的提示詞框架,讓客戶透過表單輸入資訊,再由系統根據嚴格的模板生成內容。

卡邁克爾-傑克表示,如今Ava的幻覺率已降至萬分之一以下,從而穩定了產品品質,找回了客戶信任。

Artisan
Aristan實際運作畫面 Aristan

另一個慘痛的教訓是:並非所有公司都適合使用AI SDR。

「我們過去曾賣給了很多錯誤的客戶,並以慘痛的方式了解到,這不像典型的SaaS產品可以賣給任何人——你實際上需要進行相當嚴格的資格審查。」卡邁克爾-傑克(Carmichael-Jack)強調,有些客戶使用後反應不佳,有些則產生過多低品質的潛在客戶,導致人類員工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篩選。Artisan甚至不再接受如離岸開發機構等行業的客戶。

他們發現,最理想的回覆率大約在1%左右,為了應對行業聲譽不佳的問題,Artisan也開始嘗試一種新的、更靈活的「成功計費」模式,透過與AI代理計費平台Paid.ai合作,客戶可以按收到的回覆數量付費,而非簽訂長期合約。「我們只會向那些能從產品中獲取價值的客戶收費。」卡邁克爾-傑克強調。

Artisan打臉標語、大舉「招募人類」:延攬技術大將,擴張不停歇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高喊「停止招募人類」的Artisan,現在自己卻在擴張團隊。

公司目前擁有約35名員工,並計劃再招募22人,其中不乏銷售等職位,他們近期更延攬了曾在Deel擔任要職的李明(Ming Li)出任新的技術長,另有5名曾在Rippling的工程師,顯示其對技術研發和團隊擴張的重視。

由於員工人數快速增長,團隊很快將遷往金融區的正式辦公室。卡邁克爾-傑克甚至半開玩笑地說,他正在尋找一個窗外就能看到廣告看板的新辦公地點。隨著A輪資金到位,Artisan將繼續擴大團隊規模,加速產品迭代,並拓展AI代理的應用邊界。

Artisan
Artisan預計在2025年底推出的新產品,會議助手。 Artisan

展望未來,Artisan的野心當然不止於Ava。目前,他們正在開發兩款新的AI代理:負責處理入站訊息的Aaron,以及會議管理助手Aria,預計都將在2025年底前推出。卡邁克爾-傑克的長期目標,是將Artisan打造成一個擁有多種產品的科技巨頭。

Artisan在爭議下的狂奔,AI勞動力時代的序幕或警鐘?

從引爆輿論的爭議廣告,到克服早期產品的陣痛,再到獲得巨額募資並持續擴張,Artisan的故事,無疑是當前AI熱潮下一個充滿矛盾與戲劇性的縮影。

他們用極端的行銷手段,在極度擁擠的市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功將爭議轉化為知名度與實質營收,而這也揭示了AI發展現階段的複雜性——AI尚未完全取代人類,而是需要大量人類智慧來開發、訓練、銷售和管理。

「當你擁有無限的AI勞動力時,人類的活動會變得更有價值,」卡邁克爾-傑克說,這才是隱藏在廣告背後的觀點,「我們並不像看起來那般討厭人類。實際上,我們很愛人類。」

本文初稿由AI整理生成

_

參考資料:《TechCrunch》《The Sanfrancisco Standard》《Desighrush》《Venture Beat》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賴冠伶 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