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2025年全球AI巨頭輝達在GTC大會上展示的超萌機器人說起,介紹人形機器人背後的技術原理,同時說明機器人未來在主題樂園所扮演的角色,宣示娛樂型態將迎來全新的變革。除此之外,隨著生成式AI技術飛速進展,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觸角也開始擴及各個產業,包含工業製造、倉儲物流、醫療保健等,2025年將是機器人應用風起雲湧的時刻,並預估2028年全球市場產值有望接近40億美元,值得我們多加關注。
2025年度NVIDIA GTC大會,於3月17至21日在美國加州聖荷西盛大舉行,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擔任18日主題演講的嘉賓,在一段由AI生成、以星際旅程為靈感的影片播畢後,一隻藍白配色有如機器寵物的「Blue」,在聚光燈下緩緩登臺,與黃仁勳並肩,引起現場一陣驚呼,將這場科技盛宴帶到最高潮。Blue簡直就是迪士尼科幻電影中「瓦力」(WALL-E)的化身,它踩著呆萌的步伐與講者互動,還會透過扭扭屁股、點點頭或眨眨眼的肢體語言表達情緒,讓臺下或是直播螢幕前的觀眾,無不被可愛爆擊。它的出現,彷彿宣告:機器人將從科幻世界走入我們的生活,甚至成為日常陪伴。
通用機器人時代已來
事實上,這款以「星際大戰」為設計靈感的BDX機器人,首次亮相是在SXSW電影節上(2025年3月7日至15日在美國德州奧斯汀舉行),係由輝達、Google DeepMind與迪士尼研究中心三家公司合作打造,標誌著一個重大的技術里程碑。黃仁勳在演講時表示:「借助輝達開發的基礎模型與框架,『通用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AI下一波浪潮必然會延伸到真實世界!」以下簡述其關鍵的技術內容。
何謂「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指的是具有「仿人類」型態的機器人,其外觀和功能具有軀幹、頭部、手臂和腿。曾經它們只存在於實驗室和科幻小說中,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演進,機器人的感知、思考判斷、溝通行動等能力不斷提升,越來越被大量地運用於各種商業場合,諸如企業活動、展覽、零售或製造業,不僅增強客戶參與度,並為接待客人、提供資訊甚至執行輕鬆任務等工作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
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認為,因著生成式AI的發展,人形機器人正在飛快部署至現實世界中,特別是在勞動力短缺的現在,在未來「製造業」的應用會更加具體,逐步走向代理型AI(Agentic AI)或實體AI(Physical AI)的境界。臺灣市場研究諮詢機構TrendForce也指出,AI與機械動力技術,因有輝達、特斯拉等大廠積極布局,機器人議題將在2025年備受市場矚目,且在逐步實現量產的前提下,預估2026年全球市場產值有望突破20億美元(約新台幣658億元),並於2028年接近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16億元)。
生成式AI「虛擬訓練」是關鍵
而推動這一切高成長的關鍵在於生成式AI為機器人創造了「虛擬訓練」的空間,能讓機器人在虛擬環境中快速學習。在過去,傳統機器人訓練需要仰賴大量的數據資料,但只要環境產生任何細微的變化,就得重新蒐集並累積數據,不僅耗時費力,也必須有足夠的運算基礎才能支撐。而如今,透過AI模型打造「數位孿生平臺」(Digital Twin),能生成出各種物理數據,讓機器人在各種客製化的情境中,不斷地學習、試錯,以能靈活面對現實世界的多變性。
而Blue機器人就是搭載輝達最新的「Isaac GR00T N1」模型,它不但是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開源模型,更是全世界首座可量身打造的機器人模型。這款模型的設計靈感是來自人類認知的過程,採取「雙系統架構」,其中「系統1」模仿人類的腦幹,是快速思考的動作模型,負責處理反射性的直覺動作;「系統2」則類似人類的大腦,為緩慢思考的決策模型,能深思熟慮,做出合理的決策。
如此一來,機器人在系統1的操控下,能維持流暢的基本運作,並透過系統2思考、分析被下達的指令,用最合適的方式完成任務;目前GR00T N1已可輕鬆完成單手或雙手抓取、移動物體、或將物品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等常見任務,可應用於材料處理、包裝和檢查,或是自主執行家務整理等,預計將開闢AI時代的下一個重要領域,可望加速全球勞動力短缺所帶來的行業轉型。已率先使用的開發商包括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Mentee Robotics及NEURA Robotics等。
聰明的秘密武器「Newton」
此外,輝達還與Google DeepMind及迪士尼研究中心合作,開發下一代名為「Newton」的機器人原始碼平臺,透過更好地與周圍環境互動,使得機器人的運動更加流暢、自然,並富有表現力,有助於更精確地處理複雜的任務。
Newton係基於Nvidia Warp框架構成,並與Google DeepMind的MuJoCo和Nvidia Isaac Lab等模擬框架相容。Google DeepMind和Nvidia正在共同開發MuJoCo-Warp,預計它將使機器人機器學習工作負載加速70倍以上。根據NVIDIA介紹,這項新技術將於2025年底以開源平臺的形式發布,供全球開發人員突破機器人運動的極限。而Disney研究中心成為首批使用Newton的公司之一,該平臺為下一代娛樂機器人提供動力與進化的契機。
AI互動式新樂園誕生
追隨人工智慧的發展,遍布全球的主題樂園正在經歷重大轉型,從傳統遊樂設施,走向完全沉浸式的體驗。根據國際遊樂園及景點協會(IAAPA)執行長 Jakob Wahl於3月接受訪談時表示:「如今遊客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次遊樂或簡單的雲霄飛車,他們希望進入一個完全真實的世界,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豐富的主題和感官元素,使其能更深入參與其中,而人工智慧正在接近那樣的理想境界。」
他舉例說明,世界上最大的主題樂園連鎖品牌「六旗樂園」(Six Flags)已開始改造其數位平臺內容,引入生成式AI的禮賓服務,為顧客提供即時資訊與個性化行程推薦;甚至,顧客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即時看到數位角色,並根據喜好和現實條件對行程安排做出即時調整。此外,娛樂巨頭迪士尼樂園則成立了一個新的團隊,致力將人工智慧和混合實境融入樂園中,增強互動體驗,而Blue的誕生就是其計畫之一。
迪士尼的未來世界
2025年3月8日在美國德州奧斯汀SXSW大會上,Blue出席了迪士尼未來世界的專題會議。對此,迪士尼幻想工程研發部高級副總裁Kyle Laughlin表示:「BDX機器人只是一個開始,迪士尼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讓更多角色栩栩如生。」他認為,迪士尼研究中心與NVIDIA及Google DeepMind的這項合作是這未來願景的關鍵部分,並深信這項技術將帶領迪士尼通往更多神奇體驗的大門。據報導,迪士尼已選定部分園區作為AI機器人試點場域,包含華特迪士尼世界(奧蘭多迪士尼度假區)、巴黎迪士尼樂園、東京迪士尼樂園及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試著想像,未來漫步在迪士尼樂園裡,隨興就能遇到一個會說話的外星人或一個可以與任何人互動的超級英雄。藉由Blue的技術,這些機器人可以用兩條腿保持平衡,做手勢,並與遊客即時互動,開啟前所未有的「互動式敘事」;而在DeepMind的AI技術推動下,動畫角色可以在舞臺表演中即興發揮台詞或回應觀眾的問題,每一次都不是樣板復刻,而是擬真的互動,創造了「當下且唯一的」樂園體驗。
而除了主題樂園本身之外,這項技術還可以擴展運用在零售店裡、遊輪上或是飯店中,藉由人工智慧技術模糊現實與虛擬的邊界。另外,AI還可以改變電影製作與現場活動,在Newton系統的指導下,機器人不僅能輕鬆取代特技替身,在每一次高難度的危險動作中安全降落,還能成為電影明星。日前,迪士尼執行長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已宣布,機器人Blue將進入星際大戰正史,現蹤於星戰系列電影《曼達洛人與古古》(The Mandalorian & Grogu)中,預計於2026年5月正式上映,屆時一定會再掀起一波可愛機器人的熱潮!人工智慧機器人已然成為終極的幻想工程師,重塑內容產業的互動型態與營運模式。
AI機器人浪潮襲捲各式應用
實際來看,Blue和Newton背後的技術潛力當然遠不止於娛樂內容產業,各領域專家正在尋求可能的爆炸性應用,儘管大型機器人製造商已進入量產階段,如美國的特斯拉、Agility Robotics、Figure AI,以及中國的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優必選、樂聚機器人等,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新創企業加入其中。在機器人產業正經歷快速變革的時刻,新創公司成了關鍵核心,他們敏捷、創新且無所畏懼地挑戰現狀,有機會開發突破性的解決方案,持續吸引投資人青睞。
根據Crunchbase最新數據(2025年3月31日更新),2024年與機器人相關的新創公司共獲得約74億美元(約新台幣2,435億元)的種子期至成長期投資,略高於2023年的69億美元(約新台幣2,270億元)。而2025年截至第一季已達19億美元(約新台幣625億元)投資,全年有望突破80億美元(約新台幣2,632億元)。本文整理Crunchbase 2025年第一季資料,篩選出獲投資金前20大新創,從其產業領域瞭解人形機器人應用樣態,並輔以案例說明。
工業製造工業製造#業
工廠是最早採用機器人技術的領域之一,但人工智慧正在增強機器人在組裝線上的功能。透過改進模擬和學習,機器人可以從重複性任務轉向更複雜的任務。以下以美國新創Apptronik及德國公司NEURA Robotics為例,說明之。
- Apptronik:google也加入投資之列
Apptronik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德州的機器人新創公司,成立於2016年,最初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人形機器人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專案,後來發展成一家專注於人形機器人和外骨骼技術的企業。Apptronik的使命是讓機器人能夠協助人類完成繁重的任務,特別是在物流、製造、倉儲和供應鏈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中。該公司憑藉其先進的AI感測技術和模組化設計,使機器人能夠靈活適應不同環境,並與人類安全協作,為提升生產力和勞動效率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近期,Apptronik於2025年2月13日宣布完成了一筆4.03億美元(約新台幣132億元)的A輪資金,是當前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的投資之一,係由B Capital和Capital Factory領投,且Google(Alphabet旗下)也有加入投資行列。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推動其旗艦產品—Apollo機器人的商業化生產,加速市場拓展,並進一步優化AI和機器學習系統。Apptronik執行長Jeff Cardenas表示,計劃在2025年底之前大規模部署Apollo,進一步擴展其應用場景,尤其是在倉儲和供應鏈自動化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也積極尋求與國防、航太和醫療照護機構的合作機會,為不同產業的自動化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 NEURA Robotics:引領歐洲機器人產業發展
NEURA Robotics是一家位於德國的機器人新創公司,成立於2019年,致力於開發具備感知與學習能力的人機協作型機器人(Cobot),並專注於讓機器人能夠真正理解和適應人類的需求。NEURA Robotics透過創新技術,讓機器人能夠即時分析周圍環境,並在各種應用場景中靈活執行任務,目標是彌補人機互動的差距,提升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自成立以來,NEURA Robotics一直在製造機器人,包括機械手臂MAiRA、名為MAV的滑板設備和負載移動機器人,以及目前處於原型階段的輪式送貨機器人。而其第三代4NE-1人形機器人將於2025年6月推出,不僅有3D視覺來感知周圍環境、避免碰撞,以及力矩感測器來賦予它觸覺,它還可以自主運行,並有可更換的前臂,因此,可以根據特定的工作和目的進行客製化。我們從展示影片中,看到4NE-1能順暢地完成熨衣服和搬運物品的任務,未來4NE-1也能成為生活上強大的幫手。
近期,NEURA Robotics於2025年1月16日 宣布完成1.2億美元(約新台幣39億元)的B輪融資,使其成為歐洲機器人領域成長最快的新創公司之一。本輪融資由Lingotto Investment Management領投,並得到Vsquared Ventures和Volvo Cars Tech Fund等機構共同支持。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擴展 NEURA Robotics的全球業務版圖,進一步提升產品開發能力,並加速進入美國、亞洲和中東市場。未來,該公司計劃拓展在醫療保健、倉儲物流、智慧家居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並希望能夠讓MAiRA 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助手,努力成為全球人機協作技術的領導者。
倉儲物流
在倉庫和零售業中,機器人在貨物包裝、分類和運送的自動化程度更高,並借助先進的人工智慧,這些機器將能夠更好地在動態環境中導航,可以識別放錯位置的物品並隨時重新規劃。工廠能24小時不間斷地運作,不但能解決缺工的問題,也為「黑暗工廠」創造機會。以下以美國加州的Dexterity為例。
- Dexterity:集裝箱卸貨機器人
Dexterity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機器人新創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開發AI驅動的機器人系統,為物流、供應鏈和倉儲行業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該公司透過整合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機器控制技術,使機器人具備靈活的操作能力,能夠適應不同環境並自主完成複雜的作業任務,例如貨物分類、包裝、堆垛和訂單履行等。這些機器人不僅可以識別不同形狀、大小和重量的物品,還能夠以類似人手的靈活性進行抓取和移動,確保供應鏈流程更加高效和精準。
近期,Dexterity於2025年3月11日宣布完成9,5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億元)的募資,該筆資金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領投,並獲得Kleiner Perkins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參與。Dexterity目前的總募資額已超過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5億元),主要用於擴展產品線、強化AI和機器學習技術,以及拓展美國、歐洲和亞洲市場。
醫療保健
在醫院,機器人已經在手術和復健中扮演重要角色,機械手臂使醫生能夠以更高的精確度和更少的侵入性執行手術,從而加快患者康復。人工智慧機器人還可以處理常規但重要的任務,如在醫院內運送藥物和樣本或協助物理治療患者進行指導性運動。未來的醫療機器人可能會充當智慧助手,在家中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或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陪伴和提醒。借助強大的物理模擬,下一代醫療機器人可以更好地適應護理的不可預測性,使其在與人類的密切接觸中更加安全、有效。以下以近期獲投的Aescape為例。
- Aescape:客製化的深層按摩
Aescape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生活方式機器人公司,總部位於紐約。該公司專注於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並提供全自動、可客製化的按摩體驗,旨在重新定義自我保健方式。Aescape的創辦人兼執行長Eric Litman帶領的團隊,成員來自亞馬遜、蘋果等知名科技公司。
Aescape的按摩系統透過機器學習和全身掃描技術,為使用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按摩計畫。使用者可以透過觸控螢幕調整機器人手臂的壓力、針對特定部位進行按摩,並設定音樂和燈光,提供獨特且高效的按摩體驗。
近期,Aescape於2025年3月宣布完成8,3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億元)的投資資金,使其募資總額達到1.28億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本輪融資由Valor Equity Partners領投,Alumni Ventures和NBA全明星球員Kevin Love等參投。這筆資金將用於推動全國擴張和營運成長。
目前,Aescape已與高端健身品牌Equinox合作,最初在紐約市的部分地點推出AI按摩系統。於後,由於需求強勁,Equinox計劃將合作範圍擴大到全美60個地點,成為首個大規模整合AI驅動按摩技術的健身品牌。此外,Aescape也與四季酒店、萬豪酒店和麗思卡爾頓酒店等高端酒店品牌建立合作關係,預計將在北美的多個地點提供其創新的按摩服務。
Dexterity的執行長Samir Menon表示,Dexterity已與FedEx、Walmart和DHL等全球知名物流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並成功部署數百台AI機器人於倉儲設施中,提升供應鏈作業的速度和精準度。未來,Dexterity目標推動智慧自動化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讓機器人能夠更好地與人類協作,進一步提升全球供應鏈的營運效率。
其他產業
機器人的浪潮幾乎襲捲了每個產業,除了工業製造、倉儲物流、醫療保健外,在農業領域,自主機器人透過精準種植、除草和收割農作物來耕作田地,提高產量並減少勞動力壓力;建築公司正在測試機器人如何可以更快、更安全地建造建築物,如砌磚機器人和3D列印機器人等。而在國防或公共安全領域,也可以優先運用先進人工智慧的緊急機器人進入災區,以能安全且快速地搜尋倖存者或消除危險;還有,服務業及旅館業也在轉變,機器人廚師可以料理漢堡、飯店大廳機器人可以辦理入住手續等。隨著模擬訓練的人工智慧變得越來越好,沒有哪個產業超出機器人自動化的範圍,未來我們將有機會在藝術工作室、實驗室、廚房等場所發現機器人助手,幫助人類完成曾經被認為機器不可能完成的創意和技術工作。以下以巴西農業機器人Solinftec為例。
- Solinftec:精準農業機器人
Solinftec是一家總部位於巴西聖保羅的農業科技(AgTech)新創公司,成立於2007年,專注於開發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幫助農場主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並優化資源管理,其核心技術融合了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和自動化系統,能夠對農場的生產活動進行即時監測與分析,提供準確的數據驅動建議,協助農民做出最佳決策。
Solinftec 的主要產品ALICE AI平臺 是一個整合型智慧系統,透過收集來自田間的感測器數據,提供即時作業建議,例如精準施肥、灌溉管理、病蟲害預測和收穫時間優化。ALICE能夠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條件進行個性化調整,並透過自動化作業和AI演算法幫助農民提高作物產量,同時減少資源浪費。目前,Solinftec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 甘蔗、大豆、玉米和棉花 等作物,並與多個大型農業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動全球農業生產向數位化轉型。
近期,Solinftec於2025年1月29日 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的投資,這筆資金來自YvY Capital,這是一支由巴西前部長Paulo Guedes和前BNDES行長領導的投資基金,專注於綠色經濟、糧食安全、能源轉型等領域。本輪融資將幫助Solinftec加速擴展其在美國、巴西和拉丁美洲市場的業務版圖,並推動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尤其是在碳足跡監測和永續農業解決方案領域。Solinftec的CEO Britaldo Hernandez在受訪時表示,隨著全球對永續農業和氣候智慧型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上升,Solinftec將繼續致力於開發創新的智慧農業技術,幫助農場主提升生產力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實現農業的長期永續發展。
結語
在這個AI和機器人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Blue的呆萌亮相不僅象徵著機器人從科幻走入現實,更代表著「互動式娛樂」的新篇章正徐徐展開。從AI基礎模型、加速運算平臺,到實體AI機器人的設計與落地,生成式AI已然重塑內容產業、革新主題樂園,而實體AI將改寫所有以「人」為核心勞動產業結構,更深刻地影響了製造業、倉儲物流、醫療保健和農業等各大產業的自動化與智慧轉型。
「實體AI的時代來了,Blue只是開始。」也許幾年後,送貨無人機或商店裡的機器人攤位再也不值一提;在機器人導師或玩伴的陪伴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將智慧機器視為另一類朋友或老師。我們正見證著一個全新由AI驅動的世界到來,在這個世界裡,人類與機器人的互動將更加真實、自然,為過往的社會日常挹注了新元素,也為生活與產業發展開啟無限的想像空間。
參考資料
- Kitty Wheeler, “Nvidia's GR00T N1 and the Future of Global Humanoid Robots”, March 20, 2025, https://technologymagazine.com/articles/nvidias-gr00t-n1-and-the-future-of-global-humanoid-robots
- Kelly Coffey-Behrens, “IAAPA CEO On How AI Is Transforming Theme Parks And Changing the Game”, March 20, 2025, https://tech.yahoo.com/ai/articles/iaapa-ceo-ai-transforming-theme-141555242.html
- Joanna Glasner, “The Year Of Humanoid Robots”, December 30, 2024, https://news.crunchbase.com/robotics/ai-humanoid-robots-venture-funding-2024/
- SVGN.io Silicon Valley Global News, “Nvidia, Disney, and DeepMind Unveil Blue: A New Era for AI Robots”, March 19, 2025, https://www.svgn.io/p/nvidia-disney-and-deepmind-unveil
-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生成式AI為「機器人元年」鋪路,人形機器人將成半導體產業下個關鍵賽道?,2025年1月20日,https://www.semi.org/zh/AIAgent_HumanoidRobot
- 遠見,與黃仁勳登臺的Blue機器人不只可愛!一文看懂實體AI風潮,2025年3月26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0168
- TrendForce,AI與互動需求加持,估2027年人型機器人市場產值將突破20億美元,2024年11月28日,https://www.trendforce.com.tw/presscenter/news/20241128-12384.html
本文授權轉載自《FINDIT》,作者:施雅庭,原文標題:【新興領域/2025.04焦點】瓦力是你?呆萌機器人重塑娛樂新體驗,下一波AI浪潮來襲!

《FINDIT 臺灣新創資訊平台》,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精心打造的早期資金資訊平台,內容涵蓋資料庫、焦點報導、領域研究、募資資源與活動快訊。FINDIT是新創企業與早期投資者的好夥伴,帶您發現趨勢、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