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發展也帶動了機器人產業的興盛以及應用上的普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到了2026年,全球機器人技術支出將超過1,034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2,587億元),凸顯了企業將更加大力投資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趨勢。
與此同時,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機器人即服務」(Robot-as-a-Service,RaaS)將成為新商業模式。全球機器人即服務(RaaS) 市場目前已呈現處成長趨勢,預計2033年,市場價值將從2023年的16.2億美元增至83億美元;2024年至2033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7.7%。
有了「機器人即服務」之後,未來企業可租賃而非購買機器人,從而降低前期成本和風險。RaaS實現先進機器人技術自主化,使中小型企業能從智動化中受益,該趨勢將推動創新並增加機器人技術在各產業使用。
應用一:倉庫中的「搬運機器人」
根據市場調查,2023年,「搬運功能」為機器人即服務市場中的主要需求,佔比超過37.1%。龐大的市佔源於電商的蓬勃發展,RaaS模式的靈活性,讓倉庫可以根據訂單量的波動、季節性的需求部署機器人,而這些機器人、機器手臂則主要用在揀選包裹、分類和包裝等流程中。
另外,搬運機器人在倉庫內導航、收集和交付物品以及優化倉儲空間的使用率、實現高效儲貨和檢索的能力,對於製造業或者物流業者也非常受用。近年來,各行各業都面臨勞動力短缺的挑戰,RaaS正好填補了這樣的人力缺口,提供高效的機器人服務。
應用二:代跑最後一哩路的「送貨機器人」
這幾年,各種送貨機器人紛紛上路,像是日本Uber Eats與三菱電機合作研發的送餐機器人、北美地區則有Shake Shack與機器人公司Serve Robotics合作,運用外送平台Uber Eats應用程式,連結自動送貨機器人送餐服務。
Serve Robotics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卡夏尼(Ali Kashani)認為,機器人比無人駕駛的汽車更適合都市,他說:「機器人減少了道路擁塞的狀況,減少了碳排放,減少了車禍事故和死亡人數,同時更降低了商家的成本。」
近期,Serve Robotics還與Alphabet旗下Wing合作,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於美國達拉斯進行一項創新的測試──將機器人與無人機結合,提供「接力式配送服務」:由Serve Robotics的外送機器人將負責從餐廳或商店取件,並在幾個街區內將物品送至 Wing 的自動裝載站AutoLoader,之後由Wing的無人機接手,完成剩下的長距離配送。
透過此合作,兩個公司創造了一種新的協力運送方式,讓商家能夠更靈活地選擇配送模式,無論是短途還是長途,都能做到無縫自動化配送。
應用三:作為移動廣告牌的「行銷機器人」
近期,RaaS新創公司Kiwibot收購了廣告公司Nickelytics,計畫將機器人作為流動廣告牌,為需要家外廣告的客戶提供服務。這些可愛的小機器人在街道上行走時吸引了行人的目光,同時也吸引了廣告商的興趣。
根據《FOX》報導,此次收購,展現了兩個新創的野心,他們企圖將機器人的配送、移動功能與數據驅動的廣告融合,在日常生活中與消費者互動。
過往,戶外看板是不動的行銷素材,它只能被動的等待消費者看它一眼,如今和機器人結合,它會主動走到消費者面前,廣告主也有機會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偏好,更精準的投放廣告。如今,Serve Robotics的總收入當中,就有25%至50%來自「廣告收入」。
「機器人即服務」正迅速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商業模式,將為各行各業帶來了諸多創新應用,讓更多企業能夠以較低的門檻享受自動化帶來的便利和效益。
資料來源:TrendForce、Market.us、TechCrunch、FOX
本文授權轉載自《未來商務》,作者:張庭瑋,原文標題:機器人愈來愈普及,掀起機器人即服務「RaaS」新商機!有哪些應用?

一名企圖用文字賴以為生的社畜、小時候真的有讀書的記者。
在《未來商務》新商業社群中與報導企業數位轉型、科技賦能以及商模創新的故事,也關注企業轉型過程中需要的各種「B2B解決方案」,以新聞工作者的角色,與企業並肩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