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12強落幕,台灣隊的奪冠瞬間,無疑是觀眾心中的經典畫面。然而,還有另一個場景特別引人注目:彭政閔「恰恰」在場邊拿著A4大小的紙張,與選手討論投擊策略的畫面,讓球迷笑稱,「我們台灣人,連討論情蒐也像在訂飲料。」
這張「飲料單」的背後,實際上是情蒐團隊耗時9個月換來的成果,也是台灣奪冠的幕後功臣。
這個情蒐資訊是哪裡來的?來自一家資本額僅新台幣520萬元、成員共6位的新創公司灼見運動數據。
情蒐:「專業」和「信任」交織出的棒球劇本
過往的棒球賽事紀錄都是寫在紙本上,然而紙本紀錄難以整合、保存與分析,因此灼見使用電子記錄系統,加速資料蒐集與整合速度。
不過,灼見運動數據創辦人徐樂強調,改用電子記錄並不是要用AI自動情蒐、取代情蒐人員,而是加速情蒐部門的判斷,就現階段來說,運動數據的紀錄仍要靠人工輸入。
在情蒐和記錄比賽時,因為比賽不確定性高,同時也十分複雜,難以依賴AI模型,例如外野手失誤而讓打者順利上到二壘,雖然結果來說是一隻「二壘安打」,但是在情蒐紀錄上會是「一壘安打加上野手失誤」,而這是AI難以判別的情況。
還有另外一個理由,是要說服選手和教練,現階段光靠AI並不足夠。
在球場上,選手感受到一個時速160公里的球飛進來,在什麼高度的球能不能打、要不要打,都是人的經驗。「棒球畢竟是人在打的。如果你只有一個AI跑出來的東西,任何選手教練都一定程度的質疑。」徐樂說。
以這次12強賽來說,灼見運動數據根據選手和教練的需求進行量身定制,與教練密切討論報告內容,確保每項資料符合比賽需求,而且在比賽期間強調即時性,對前一天比賽的對手策略進行分析,並在隔天提供修訂後的最新報告,像是這次三戰日本,每次策略都有所調整,報告內容各不相同。
在數位化與客製化雙重保障之下,灼見運動數據建立起了教練對於數位情蒐的信任,也成為贏下比賽的關鍵。
徐樂坦言,雖然對手的實力比台灣隊更強,但中華隊策略的制定與反應表現尤為突出。他進一步指出,情蒐並非萬能之術,而是棒球的基本功之一,「不是因為情蒐而讓贏球變得簡單,基本功不做好、情蒐不做好,要贏的機率就更低。」這次的成功證明,專業的情蒐工作結合紮實的基本功,才能為球隊贏得更大的勝算。
從棒球迷、教練到情蒐小組
穿著印有CT字樣、深藍色外套的陽光青年徐樂,過往就是個棒球迷。雖然他非科班畢業,但他一生中與棒球脫不了關係。
「14歲時我想打棒球就去了,然後選了最強的學校,結果發現有46個投手,才發現跟想像中不一樣,自己機會不大。」徐樂笑著說。
他為了棒球,選擇就讀美國高中時是以「是否有棒球社團」作為標準。後來進入建築系,雖然生活忙碌逐漸沒有時間練球,但寒暑假依然會回台灣打棒球。
他在替代役期間,自願去偏鄉,為的就是去當國中的棒球教練。直到現在,他也是政大校棒的教練。
他甚至在2019年參加中職選秀。當年26歲的他因為手部有傷、年紀有稍長,因此落選。至此之後,他便開始協助中職,開啟了他的運動情蒐分析之路。
徐樂發現,中職的數據記錄方式依然是傳統紙筆,讓他意識到數據化和科學化記錄系統的重要性。隔年,他便成立了灼見運動數據。他最初想要替棒球提出一個數位系統,嘗試用僅剩的新台幣30萬元的存款建立軟體,將棒球數據電子化、視覺化,並提供即時分析功能。
2020年,徐樂成立了科技新創「灼見運動數據」,儘管面臨資金、規畫和人力不夠明確、不足以支撐的問題,他們依然堅持到了現在。「我們希望將台灣的棒球科技帶到一個新的高度,並與大聯盟等國際標準看齊。」徐樂有信心地說。
灼見運動數據:期望替台灣棒球打造更好的未來
不過,灼見運動數據並不只是為了12強賽而存在,目前客戶已經包含中華職棒和高中聯賽等,除了提供電子情蒐工具給各球隊,也會提供賽場上的影像分析數據。
針對球場上的軟硬體分析,灼見在國內的棒球場架設攝影機,以多角度拍攝,並進行即時回看與立體重建,讓教練與球員能夠精準了解場內狀況。「這些攝影機的數據可以算出進壘速度、角度,甚至選手的關節動作。」徐樂解釋。
徐樂說,軟體需要結合球場硬體設備才能完全發揮作用,例如即時分析比賽畫面等等。他用美國大聯盟的例子強調架設針對鷹眼和攝影技術的要求,「當時大聯盟是出資1.2億美元(約新台幣38億元),每一隊都有出資,所以總共有3、40億(約新台幣97億至129億元)的資金在做這件事情。」他期望,台灣將來比賽可以打造一個能對標國際數據水準的軟體與系統,適應台灣本地的棒球環境。
同時,灼見正在蒐集高中棒球選手比賽的表現數據,並建立個人檔案。這樣可以讓紀錄不再只是簡單的打擊率或投球成績,而是更精準的數據分析,像出手角度、擊球速度等。同時,這也是對未來台灣棒球的基礎建立,「台灣的高中棒球如果能像大聯盟一樣擁有完整的數據系統,未來選手的發展會更加全面且透明。」徐樂嚮往著建構出這樣的生態圈。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
最常被問的應該是台灣的運動科技市場可以獲利嗎?
我通常的回覆都是,運科有很多面向,數據蒐集、分析、運科設備、訓練可能都是其中的一面。我的看法是若單一環節要做其實都不容易,但我認為若是整合資源能有一間比較完整的公司,建立起生態圈,那這樣的模式應該是比較有機會成功。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政府單位的支持,畢竟台灣的棒球場、甚至是運動場基本上都是公家單位所屬的。運動科技要落實,一定需要在場地上能和政府配合,才有場域可以試驗和提升。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募資。其實台灣的軟體能力是很不錯的,但是在影像系統上,有很大一部份是硬體升級可以解決的問題,這部分就需要較多的成本投入。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創業的路上都是在學習。創業的開始,其實是從有些無知,不知道害怕開始。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學習著怎麼去拚湊到一個好的團隊,讓他們有資源把事情做好。
過程中就是不斷的學習著怎麼去外面介紹自己在做的事,對大環境有什麼影響。學習對內怎麼控制成本,努力保持財務平衡。學習怎麼帶領團隊,讓大家有一致的目標。學習跨領域的知識,盡量跟上不同技術發展的趨勢等等。因為創業可能就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那我們就是盡力把基本功做好。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加入團隊,踏入一個新的領域一起為台灣的棒球造夢,我認為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這個過程大家都很需要勇氣,也需要一點任性,甚至是天真、不計較才能一起走到現在。
2. 我們很努力的開發系統,希望能在台灣可以開發出類似大聯盟Statcast一樣的數據蒐集系統。近期在影像演算法上有較多突破,當那些數據真的能被算出來的時候確實蠻感動的。
3. 2024世界十二強協助中華隊情蒐,看著球隊一路拿下世界冠軍,所有辛苦,一切值得!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灼見運動數據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20年
產品名稱:運動數據蒐集系統、鷹眼
社群網站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