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有些合作機會,讓我有機會扮演不同階段的投資人,帶著不同的帽子來看投資案,雖然過去的投資經驗讓我從早期到成長期的案子都有機會貼身參與,我自己做為投資人可以想像各個階段投資人想看到的創業者應該長什麼樣子。
但是對於有些創業者來說,這可能是他第一次創業,或者是第一次跟機構性投資人募資,所以也可能沒有經歷過各個階段投資人的Review標準,但我前陣子聽到有些Founder的反饋是「我們是新創,你們創投怎麼都不支持新創,或者是,我們就是早期新創,所以你怎麼會想看那麼多東西」,上面的描述是我從很多的新創案例裡面,綜合而成的一段敘述,這也是我今天想聊聊的主題,Founder-Investor Fit。
Founder-Investor Fit
過去寫過這一篇[布蘭登觀點 014]創業過程中你不能不知道的3種Fit,其中一個Fit就是Founder-Investor Fit,而上面的描述就是創業者可能覺得「你這個投資人跟我不Fit」,當然這是一個創業者可以拿來作為「這個投資人不理解我,所以沒有投資我」的好理由,但從我過去的經驗來說,有時候可能創業者也不能因為你在做「新創」,你就覺得你很新或者是很Early Stage,舉例而言,有些新創到最後已經運作了好幾年了,可以稱得上是老創,其實投資人會依照你的公司成立年限、募資階段以及創業者過去的學經歷,就會有不同的期待值,所以上面那句話有些時候也會有失公允。
投資階段的Founder-Investor Fit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快速Review,再跟你談的投資人是否是你這個階段的,如果你真的是剛開始創業,那麼作為早期投資人(例如天使、Pre-Seed Stage),就可接受你的某些不完美,例如可能沒有財報、或者是產品還沒出來,沒有所謂的組織規章等,所以這時候投資人就應該是根據自己看這個階段的能力,例如看人,大概聊個幾次心裡就要有底要不要投資對方了。但有時候這階段的創業者可能遇到比較後面階段的投資人,例如Series A或之後的投資人,他們可能就會期待要看到更多東西,如果你們這時候遇到了,那可能就會產生一開頭的心裡想法,「我們只是新創,你們怎麼要那麼多東西」。
但反過來替投資人說話的是,如果你已經拿過一兩輪錢了,第一次拿錢的時候還可以賣萌,說我沒有這些東西,但你進入了Series A,或者是更後面的階段,如果你還是拿不出來,那就不是投資人的問題,而是你的問題了。我最常拿來舉的例子,就是學生跟老師的關係,如果你剛出來創業,那可能你就是幼稚園的學生,但如果你要升小學了,那小學老師 (投資人),可能就會對你要有小學生期待,但你還是拿幼稚園那一套,他們可能就覺得你還沒準備好升小學。
早期投資人的角色:讓你的Portfolio創業者進入下一個階段
這件事情是我們過去在做早期投資時,常常放在心裡的一個使命,每個階段的投資人都有他的價值與value proposition,我覺得早期投資人如果要能提供給創業者某些價值,那讓他銜接到下一階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剛好我過去可能扮演過幼稚園老師、小學老師、國中老師等角色,所以我可以看得見每個階段,你作為創業者需要哪些再拿錢之前建立起某些Skill Set。
所以回到上面的例子,我心裡想的是,創業者,你也要替你的對家(投資人)站在他的角度想想,投資人的背後還是有投資人,所以創投還是得要替他們的投資人把錢看好,如果你遇到的創業者就是國中老師,那你就不應該說,你不能考我二次函數,如果你已經進入了國中階段,他考你這個可能就只是剛好而已,但你說了這句話,對於投資人反而是一個很好的訊號,就是你還沒準備好。
新創的標籤
創業久了,如果你相比與同期的創業家有更好的表現,你也應該要有一些自覺,在自己的心裡要有「我現在是Series A, B, C等」創業家的覺悟,而不是一直還把「我們是初創企業」放在心上,你們做的事情是新的,所以可以說是新創,但以你們創業的年限來說,可能也不是初創企業了。前幾年我們投資了一些比較國際型的創業者,他們所處的世界讓他們有這樣的覺悟,例如我們接下來要打更大的區域、可能要準備去美國上市、後來會遇到更多厲害的投資人等(參閱:[布蘭登觀點 011] 視野對於創業者高度的影響)。這可能是台灣的環境讓很多創業者很難經歷過整個process,所以比較難有這個體悟。我們也是希望跟Addin一起合作的創業家,我們可以將這樣的經驗與視野分享給創業者們,讓我們可以往更好的新創環境推進。
投資人的風險
也許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有些投資人真的會像他們所說,你們Ventures Capital都沒有前面的Ventures,也就是冒風險的能力,但我也是有看到一群投資人,他們其實也是扛著很大的風險,來支持這些新創,當然創業者有時候很難看到這一面,但在我們幾個比較好的投資人交流中,其實都可以知道有些創投也是在做很難做的事,再把資源灌到新創上,有時候反過來想,與其這樣在社群媒體上抱怨,可能也是對於生態沒有幫助,反而是找到一群有相同信念的創業者,把某個Traction一起做出來,再去拿更多資源,則是一個更正面的循環,這也是Addin想做的事情。
今天的分享也是希望創業者跟投資人都可以找到Founder-Investor Fit,如果你們也剛好是跟Addin Ventures有一樣的目標與夢想,那我們一起捲起袖子來幹點事,可能會更有Impact。如果你們認同這個想法,也對於進軍美國市場做B2B SAAS有興趣,歡迎多跟Addin Ventures交流,或者也請幫我分享給你認識在這一條路上的創業者,我們很期待有機會可以跟他們有更多交流。
本文授權轉載自《布蘭登觀點》,作者:江旻峻,原文標題:[布蘭登觀點 141] 創業者與創投你們契合嗎?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