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校園競賽的7,000美元獎金,到登上《富比世》30大傑出青年榜單,Calyx(百應生物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邱柏瑞的創業旅程曾面臨過資金不足,也有技術落地的挑戰。
Calyx是一家結合科技與養殖業的新創公司,利用感測技術和數據分析,為養殖場提供智能化管理方案,提升生產效率並確保動物健康。邱柏瑞如何一步步突破這些困境?Calyx成功的背後隱藏著哪些關鍵決策與策略?
一場競賽,7,000美元的創業之路
邱柏瑞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工系,服完兵役後便前往UC Berkeley攻讀化工碩士。當時的他對創業並沒有太多概念,身邊的同學大多畢業後進入大型科技公司工作,創業對他來說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選擇。
然而,一場學校的競賽「Big Ideas Contest」改變了他的想法。在教授的鼓勵下,邱柏瑞和實驗室的幾位同學組隊參賽,利用細菌體感測技術,最終獲得了7,000美元(約22萬台幣)的獎金。
「我們當時其實有討論過,甚至考慮拿這筆錢去賭城(拉斯維加斯)好好慶祝一番。」邱柏瑞表示,創業一開始並不在他們的計畫中,「不過7,000美元對學生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資源了,所以才討論到創業。」
邱柏瑞回憶,經過多次討論後,團隊最終決定將這筆獎金投入創業。儘管當時他們還未完全理解創業的艱辛,但他們認為,既然這項技術有潛力解決養殖業的問題,為什麼不試著把它推向市場呢?
這次決策讓他們踏上了從學術研究到技術商品化的轉變之路,也使邱柏瑞從最初對創業的單純想像,轉變為實際行動。「那次比賽改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了技術應用的未來。」邱柏瑞表示,這個契機成為了Calyx誕生的起點,並開啟了他們充滿挑戰的創業之路。
創業中「取捨」的重要性
創業之路並不如想像中那樣順利,儘管Calyx擁有先進的技術,但他們很快發現,光有技術並不足以支撐一家公司的長期發展。初期資金短缺,加上技術商業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甚至團隊中部分成員的離開,讓公司面臨了巨大的挑戰。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資金問題,以及能否真正找到市場需求。」邱柏瑞坦言,除了來自創業比賽的7,000美元獎金外,他們只能依靠少數政府的創業補助來維持運營。為了確保公司能夠生存下去,他們必須精打細算,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
邱柏瑞分享曾有一位經驗豐富的顧問告訴他們,「你們要在現有的應用裡面,找一個最有潛力的,並且市場夠大的領域,專注在這上面。你必須要focus(專注),因為資源不多。」這番話對邱柏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他明白無論處於創業的哪個階段,創業者都需要做出取捨。
這樣的聚焦並不容易。「當時我們的資源有限,必須在多個技術應用中選擇一個最具潛力的市場。雖然放棄其他機會很痛苦,但這是不得不做的決定,」邱柏瑞分享,最終這種策略性的捨得,讓Calyx在養雞場的數位轉型中找到突破口,並成功開啟了公司的新成長階段。
台灣人進軍美國市場獨特優勢?
隨著Calyx的產品逐漸成型,邱柏瑞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是如何在美國市場站穩腳步。對於一個成年後才來到美國進修的台灣人來說,語言和文化的適應成為他最大的障礙。
「語言一直是我的弱點,尤其是剛開始面對投資人時,我必須硬著頭皮去pitch,甚至要提前背稿。」邱柏瑞回憶起他在UC Berkeley的一次投資簡報,因為緊張而突然卡詞忘記該說什麼,至今仍讓他感到尷尬。不過這次經歷也讓他深刻體會到,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融入當地市場和文化的關鍵。
然而,邱柏瑞認為要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除了克服語言和文化挑戰,還要善加運用台灣的優勢。「台灣的硬體供應鏈資源相當強大,這讓我們相比美國公司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邱柏瑞解釋,台灣的製造業網絡發達,台灣創業者更容易接觸到豐富的供應鏈資源,而這些資源在美國市場中尤為稀缺。
Calyx透過台灣的供應鏈優勢,填補了美國市場的這一缺口,讓他們在產品開發和推廣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速度。透過這種跨國資源的整合,Calyx成功在美國市場站穩腳步,並逐步擴展產品線,促進公司進一步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邱柏瑞也意識到國際市場的長遠成功不僅依賴技術,找到合適的夥伴同樣至關重要。「我們很幸運能夠結識到一些有經驗的顧問,他們提供資金支持外,還在營運和管理方面給了我們寶貴的建議。」邱柏瑞表示這些顧問的指導,幫助Calyx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中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也為公司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喜歡喝飲料的話多人類。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