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eet大南方】從接班到東山再起,5位大南方創業家的一手經驗

【Meet大南方】從接班到東山再起,5位大南方創業家的一手經驗
Meet創業小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要在哪裡開新店面?還是要改為經營線上電商?第二成長曲線又要去哪裡找?這些都是創業會有的疑問。

Meet大南方「創世代沙龍」邀請了5位來自大南方的創業人物,有些人是白手起家,有些人歷經二代傳承改革時的壓力,也有人創業失敗後東山再起,他們各自經歷不同的創業軌跡,也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新世代創業家。

從印象最深刻的「失敗」案例,反思開發創新產品的關鍵

「失敗」是打造產品時的重要養分。來自台南麵包品牌的馬可先生營養師陳明苓表示,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失敗經驗是曾經紅極一時的「髒髒包」。

馬可先生營養師陳明苓
馬可先生營養師陳明苓表示,研發新產品不能「一頭熱」。 Meet創業小聚

「我們一開始想說,市場接受度那麼高,我們用最高等級的食材做一定也會大賣,結果做出來時不符合客戶口味,很快就失敗了。」陳明苓提到,開發產品時忌諱追逐潮流而忘了顧客特性與需求,馬可先生另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應證了這點:馬可先生針對糖尿病患者打造的「生酮麵包」只有半碗飯的卡路里,原本是一般市面買不到的,卻因為也打中飲食控制需求的顧客,因此成為熱賣商品。

延伸閱讀:菁英研發團隊領軍,馬可先生拼產品創新,征服50萬會員味蕾

同樣的思維也適用於保健食品的開發上。大醫生技總經理謝豐裕表示,大醫生技的定位是「藻類專家」,但是藍藻綠藻的市場其實不大,所以反過來思考開發新市場的策略。

「我們想知道大家都在找什麼?所以從Google看關鍵字。」謝豐裕表示,薑黃每個月有1.7萬人搜尋、膠原蛋白每個月有3萬人,所以大醫生技從需求端找到新產品的可能性,以降低失敗率。

品牌定位在思考:線下線上轉換時的挑戰

除了產品開發,通路的選擇現在也是五花八門,不過大醫生技品牌成立之初就主打「去中間化」與「透明化」,因此只以網路平台為銷售管道,儘管是強調OMO的當代,大醫生技也沒有改變做法。

「這跟品牌定位有關,我們的品牌希望是去中間化的,以實惠價格接觸消費者,所以沒有考慮線下展店。」謝豐裕說,不過為了維持品牌的服務滿意度,大醫生技建立了由20位以上的健康管理師組成的快速客服團隊,讓品牌客服不失專業水準和回應速度。

大醫生技總經理謝豐裕
大醫生技總經理謝豐裕堅持以線上作為唯一通路,以維持品牌價值。 Meet創業小聚
延伸閱讀:100天內不滿意退費!大醫生技如何以品質直球對決,創下低於1%退貨率?

陳明苓則表示,馬可先生一開始設立線上店時也有過不少討論,一開始最擔心的就是實體門市業績受影響,「但我們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因為線上和線下的客群並不完全重疊。事實上,線上店吸引的顧客會轉而來實體店消費,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陳明苓建議,如果創業家還在「線上或線下」之間拉扯,其實不用過於害怕,只要設定好各自的目標,就可以突破這個心理障礙。

跨界再創業的契機:延伸原事業的價值

以教育圖書起家的大中圖書則是完整經歷了先線上又線下的旅程。大中圖書董事長劉彥甫分享,大中圖書的數位轉型主要是為了解決庫存與消費數據,也經歷過不斷更換系統的陣痛期,「整趟下來我們大約有1/6的投入是浪費掉的。」劉彥甫說。

大中圖書董事長劉彥甫
大中圖書董事長劉彥甫表示,空間經營是大中圖書的新嘗試。 Meet創業小聚

不過,大中圖書近來又開始經營線下空間的品牌「讀者城市」。劉彥甫解釋,教育圖書是教育的一個工具,雖然許多購買教科書的顧客已經轉向線上,但實體書店依然承擔了與消費者溝通的角色,例如「學習體驗」就是實體店才能提供的價值,所以「讀者城市」是一個從教育學習到文化生活的品牌價值延伸。

延伸閱讀:大中圖書:圖書銷售轉型教育新創,催生教育文化生態系

瀚將教育科技董事長許哲豪則表示,自己在16~38歲之間從補教老師到開設補習班,是逐步成為專業經理人的過程,但從沒有空間經營的經歷,現在會開始經營青創空間「Pinway」、成為天使投資人,其實是疫情期間因緣際會加入了AAMA、與高雄青年局接觸而啟發的。

「其實這是我對於教育價值的再延伸,從學習成長延伸到創業的學習,我們有資源、空間與資金,可以幫忙傳承高雄甚至是大南方的創業教育。」許哲豪說。

瀚將教育科技董事長許哲豪
瀚將教育科技董事長許哲豪將學習教育延伸到創業傳承。 Meet創業小聚
延伸閱讀:以學習型組織推動創新,瀚將教育科技翻轉補教印象,成為孩子的專屬教育顧問

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中成長?

但是持續成長、探索新的事業領域時,該如何判斷哪個領域值得投入?

「我認為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益發投控總經理陳祖緯表示,一個領域有更多的機會存在,就意味著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因此創業家平時就要不斷拓寬人脈、學習新知識,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第三代接班的自己能夠執行每一年都新增一個事業單位的原因。

益發投控總經理陳祖緯
益發投控總經理陳祖緯表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Meet創業小聚

不過發展新事業的基礎,是人才、是團隊的成長,陳祖緯認為這涉及到兩個層面:員工是否願意投入,以及如何擴張。以投入程度來說,薪水已經不是唯一的指標,企業的願景、發展性可能是當代人才更加注重的;至於新人才的加入,則仰賴線下的接觸,「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快速推動的關鍵。」

延伸閱讀:從家族企業蛻變為產業型投資者,益發投控陳祖緯要做更大的夢

陳祖緯最後提醒,創業家做事要積極,但不能著急,很多事情並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有耐心,才能看到事情開花結果。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