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AI?「閃光表情符號」是否代表AI引起討論

✨=AI?「閃光表情符號」是否代表AI引起討論
icondu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表情符號可以幫我們快速理解一些語意,像是放大鏡代表搜尋、雲朵代表文件可以雲端儲存,那麼閃爍的星星符號「✨」又代表什麼呢?

其實只要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Gemini、Slack,甚至是修圖軟體的AI修復,都可以看到閃光的蹤跡,但閃光和AI是何時開始產生關聯,並且成為AI的代名詞呢?

閃光被AI偷了?連Google都在用

閃光被AI偷了嗎?隨著AI走入日常生活,閃光符號與AI的關聯在X平台上引發熱議

由Youtuber David Imel製作的《How AI Stole the ✨ Sparkles ✨ Emoji》在影片發布的短短三個月內,就在社群媒體上引來數千條意見相左的討論。有人認同閃光完美展現AI的魔力,也有人認定AI強行改變閃光原先的解釋,更侷限了閃光在不同情境中的表達意義。

AI與閃光的連結
在Google舉辦年度I/O開發者大會上,將閃光符號完全成為AI的圖示。 Google 1/0 '24 in under 10 minutes

其實閃光與AI的糾纏,最早可以追朔到2018年。「AI與閃光的連結是微妙悄然的開始。」HiddenMind AI執行長Ed Burnette解釋,當時在X上的Sparkles按鈕,可以把頁面中的推文依照時間順序或演算法排序,使用者能一鍵切換自如,而接下來包含Google開發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mini、Google 簿的AI修圖功能、Spotify的隨機播放按鈕等,隨處總能看見閃光的蹤影。

「在表情符號相對較短的歷史中,閃光一直都被用來表示興奮和魔力。」面對閃光為何總是代表著AI,表情符號網站Emojipedia高級表情符號詞典編纂者Jane Solomon給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AI作為輔助人類的發明,用閃光來表達AI的神奇是再好不過的貼切形容。「藉著閃光給予人們奇幻、興奮形象,也許也能鼓勵更多人們使用人工智慧。」

閃光符號的起源:從日本漫畫到數位世界

閃光的根源從何而來?最早要回溯至1999年。

當時,日本電信電話集團(NTT Group)正開發網際網路,但礙於該系統的電子郵件有字數限制,為了讓簡短的電子郵件有更豐富的表達,身為網際網路團隊的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接下了設計表情符號的任務,開始在12x12像素的網格內創作。

而閃光就誕生在此刻,栗田穰崇分享,其靈感是源自眾所周知的日本文化-動漫,他說明,閃光最初是應用在日本動漫,像是動漫角色的眼神,可以表示驚訝、興奮等情緒,另外,閃光也可以點綴角色戰爭的場景,例如表達肢體撞擊抑或爆炸的火花,初期閃光的存在,在日本文化中帶給讀者多樣的視覺呈現。爾後,為了在不同系統都能通用,2010年表情符號正式編入Unicode標準化,閃光也開始在國際間流通使用。

打閃光符號
2010年表情符號編入Unicode標準化,閃光符號也開始在國際間流通使用。 螢幕錄影

AI日趨成熟,閃光會被新的表情符號取代嗎?

「閃光至關重要,因為可以區分AI與傳統。」微軟設計和研究的企業副總裁Jon Friedman表示,然而單一的Sparkles符號,可能造成使用者不清楚其真正的功能是什麼。

為因應單一閃光概括所有了AI服務,而讓使用者產生無法得知產品功能的問題,部分公司也開始嘗試將閃光與其他元素結合使用,像是Gmail的「幫我寫」功能,將鉛筆圖示與閃光結合,以及Adobe的智慧刪除功能,則使用OK繃與閃光,凸顯此功能是利用AI去進行刪除及修復圖片。

當AI越來越成熟,並且不再讓人感到神奇,閃光還能作為魔力的代名詞嗎?

Adobe的設計師Hunt認為,閃光是一種具代表且有用的的隱喻,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受歡迎。而AI公司Airtable的設計負責人Jaime McFarland則預測,閃光將會消失,因為在兩到三年內,會因為人們逐漸習慣AI,而不再覺得它神奇。

參考資料:《Fastcompany》《Bloomberg》《The Wall Street Journal》《CNN》《Quartz》

TAGS: # AI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顏珮綺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顏珮綺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