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有聽到兩個很可怕的創業者Pitch,心中就默默地想,我一定要把這折磨的心情記錄下來,也來分享一下我對於Pitch的期待,以及也希望自己能從別人的Pitch吸收經驗調整,能讓自己的Pitch變得更好。
募資Pitch跟業務Pitch相同處:理解TA
第一步:定義你的聽眾
常常看到很多創業者把跟投資人的Pitch簡報,就用他跟洽談業務合作夥伴類似的簡報,而且有時候一講就會進入自己的世界,回過神來已經過了10多分鐘,而且裡面就會有很多專有名詞,他會假定你都了解,然後就用更多的專有名詞來堆積他想講的東西。如果是在跟你息息相關的業務簡報中,也許對方就可以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下,跟你往下交流。但也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是,VC也有可能聽過太多類似的簡報,所以你一直在講一些讓投資人心裡覺得「這我都知道了,那你到底特別在哪」的內容,而每個人專注的時間在一場會議中,可能就是那5-10分鐘,只要被判定到比較無趣、對我沒有幫助的類別中,你要挽回就會比較難。
第二步:事先了解你的聽眾
但你可能會認為,上述兩種狀況都會出現,那我到底是要好好講仔細,還是跳過基本常識?這問題就是回到「定義你的聽眾」,你在開會前會了解過你要談的對象是誰嗎?你有做基礎的功課嗎? 如果你定義的對,上面的問題你就會知道要用哪種模式去跟對方對談了。
舉例來說:幾年前我有跟一個東南亞的創投朋友,介紹他去找一些潛在投資人,在坐車去的路上,他就會先問我,這些潛在投資人的背景是怎樣的,他昨天Google也看了很多這個投資人過去投資的項目,有哪些跟他過去在東南亞投資的很像,也跟我確認是不是跟他理解的一樣。透過這樣的事前功課,他在Pitch的時候,我同場的感受是很行雲流水的,有些詞他不用多介紹,他就用類比的,就像是台灣的XXX,或是你們投資的OOO等,用別人理解的語言來跟他對談,有時候效率會更好。
第三步:當下了解你的聽眾
又或者是你應該在會議進行的同時,拋出某些問題,來探測一下對方的偏好與意向,然後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雖然上面那句會讓你覺得我好像是叫你唬爛亂講,但背後的意義應該是在你有的資源與現況下,你就像是個廚師,知道自己有那些菜可以炒,但了解了對方的偏好後,可以依照你有的菜,炒出對方會有興趣吃的菜。在業務Pitch上有時候就會去了解對方的發展重點,之後是否有編列預算,或者是適合的時間窗是什麼時候等。
募資Pitch跟業務Pitch差異處
說到募資的Pitch,有本書我覺得還不錯,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募資提案教父的破億成交術》,但回到這兩場讓我覺得很可怕的Pitch,有一個共通點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雖然表定有個Pitch時間,但有時候某些場合你還是會有禮貌地讓他講完,或者是就算你知道時間到就會結束,但可能他設定的時間是半小時,但你前5分鐘就知道這是個令你度日如年的Pitch時,那剩下的25分鐘也會讓你的戰力快速的消耗。
用VC喜歡聽故事的方式來講你的募資Pitch
之前有分享過有些業務合作的秘訣 (參閱:創業者這樣說 004 Enterprise Sales 101),裡面有個精神也跟上面的Know Your TA類似,你要幫你的 TA解決他的問題,例如 1) 有好處 2) 無風險 3) 簡單,你只要把這樣的想法套到投資人身上,也許就能產出VC喜歡的Pitch Flow,當然你也可以問ChatGPT或是其他的AI,他們整理的也都不錯。
如下 (下面是由ChatGPT跟Claude兩個交互協作出來的內容):
- 開場與簡介(30秒)
- 公司名稱和簡短的標語
- 創始人快速介紹
- 簡要提及募資目標(具體金額稍後詳述)
- 問題陳述與市場機會(1分鐘)
- 明確指出你正在解決的問題
- 聚焦於目標細分市場及其增長潛力
- 強調客戶痛點和需求
- 解決方案與產品—市場契合度(2分鐘)
- 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價值主張
- 技術創新或獨特賣點
- 展示早期用戶反饋、客戶獲取成本、留存率等指標
- 如有,展示初步的牽引力數據(用戶增長、收入等)
- 商業模式與市場策略(1分鐘)
- 簡明扼要的收入模式說明
- 客戶獲取和市場滲透策略
- 可擴展性說明
- 競爭分析 (1分鐘)
- 使用視覺化工具(如四象限圖)展示競爭格局
- 突出你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壁壘
- 團隊介紹 (1分鐘)
- 核心團隊成員的關鍵經驗和成就
- 強調團隊互補性和執行能力
- 財務預測與里程碑 (1分鐘)
- 關鍵財務指標:預期收入增長率、預計盈利時間點
- 未來12—18個月的具體業務里程碑
- 募資需求與資金用途 (1分鐘)
- 明確說明所需資金額度
- 資金主要用途及預期影響
- 簡要提及投資回報預期
- 願景與長期規劃(30秒)
- 公司3—5年願景
- 潛在的擴展方向或新市場機會
- 結語與邀請 (30秒)
- 重申核心價值主張和投資機會
- 邀請提問和進一步討論
這個框架保留了原有的核心要素,同時整合了新的建議:
- 開場便簡要提及募資目標
- 強化了產品—市場契合度的展示
- 加入了牽引力數據的展示
- 使用視覺化工具呈現競爭分析
- 增加了團隊介紹的比重
- 將財務預測簡化為關鍵指標,並結合里程碑呈現
- 保持了簡潔明了的結構,便於在有限時間內完成presentation
Brandon聽Pitch的重點
上面的內容可以讓你們更具體的了解有哪些內容可以去長,但我自己關注的大概就是:
- 你們在解什麼問題,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嗎?創投會想要知道市場夠不夠大。
- 你的解方是什麼?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現在沒有別人可以解,或者是你可以解得更好。我會想知道Why you?特別是團隊的特殊之處,你就可能會是那個最適合做這件事的人。
- 如果你真的那麼厲害,那你現在的成績怎樣 (Traction),你好不好,市場會說話。
- 那你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怎麼樣去解決找到PMF或者是規模化。通常就是看你的資金用途,跟你上面講的是否一致。
- 財務預測、股權結構。
想想看,有些人在Demo Day的Pitch 3-5分鐘就可以講完,這個Meeting對你來說可能也不用一次就脫光光給投資人看,反而是簡短的讓投資人有興趣,你也可以透過這個過程來搞清楚這個投資人的專長與偏好,他到底懂不懂你,或者你跟他合不合等。
寫到這邊,我內心的激盪也平靜了許多,大概也可以暫時在這邊打住。但我也跟自己說,創投也是個需要Sales能力的工作,我也有看到很多創投可以給創業團隊很多Pitch的建議,但自己的Pitch也是嚇死的人差,我自己也時時在反省精進這一塊,希望我也不要變成那個讓人家聽Pitch聽到想死的那個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布蘭登觀點》,作者:江旻峻,原文標題:[布蘭登觀點 138] Pitch 是科學與藝術,但募資跟業務合作簡報不同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