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經濟下,如何靠服務創造價值最大化?在「2024亞灣新創大南方」論壇上, WeMo Scooter執行長劉于遜、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分享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價值創造革命。
WeMo和一卡通看似都是交通服務,但其實核心卻都在交通之上。
「2024亞灣新創大南方」論壇上,WeMo和一卡通,深入探討他們如何在高雄這座城市,以創新服務和使用者體驗為核心,打造智慧綠能交通生態圈?
一卡通、WeMo:如何在整合「移動生態系」?
「移動本身不是目的,如何滿足消費者在定點後的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才是目標。」WeMo Scooter執行長劉于遜強調,而機車最能滿足10分鐘內的短距移動的需求,同時也希望以「手機即鑰匙,手機即錢包」的操作,讓使用者輕鬆享受24小時隨租隨還。
成立8年至今,WeMo Scooter旗下機車數已超過7,000台,服務範圍覆蓋雙北與高雄市區等主要交通樞紐,而WeMo Scooter也不僅滿足於機車的點對點移動,更積極拓展服務場景,在去(2023)年與與傳統汽機車租賃業者合作,提供汽車租賃服務。
「現在年輕人比較少有自己的汽機車,因而WeMo隨租隨環就剛好符合消費者的使用場景。」劉于遜說,透過與傳統汽機車租賃業者合作,不只協助租賃業者數位轉型,降低營運管理成本,更建立完整的移動生態系。
今年,WeMo在高雄首次上線的WeMo Fly二代車款,相較於初代車款有更高的電池續航力,同時也提供更經濟實惠的日租方案。不過,為什麼會選擇高雄作為二代車款亮相的第一站?背後的原因,同樣在於團隊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高雄有一半以上的騎乘是旅遊的情境,所以才選擇高雄當作第一站。」劉于遜說,推出至今在高雄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好的成績,相較於前一代車款在銷量上租賃成長快10倍以上,而當中有超過一半是觀光客。因而不止解決跨縣市使用者的租賃需求,更解決碳排放問題。
相較於Wemo結合移動出行上的使用情境,作為台灣首家進入電子行動支付的票證公司一卡通,又是如何結合集合使用者在交通、消費支付、生活繳費等各式場景?
「一卡通的目標是成為一個串聯各種生活場景的平台,提供使用者無縫接軌的體驗。」一卡通的總經理鄭鎧尹以今年推出的綠點回饋計畫為例,網羅了搭乘捷運、公車到便利商店購物、繳納生活帳單等使用情境,透過綠點的累積和使用,綠點計畫就像是一個推動綠色消費的平台,能夠全方位連結生態圈。
在高雄蓬勃發展的演唱會經濟中,共享機車業者WeMo和電子票證龍頭一卡通也積極參與,並運用各自優勢抓住商機。
WeMo推出「演唱會包車方案」,提供演唱會場館周邊的停車優惠外,讓歌迷從抵達高雄的那一刻起,就能享受便捷的交通服務。一卡通則整合票務系統和場館周邊商家,將演唱會消費納入綠點計畫,鼓勵樂迷使用一卡通搭乘大眾運具。
新創如何參與場景經濟?
但面對蓬勃發展的場景經濟,新創又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近期一卡通就開放API和數據資源,並提供計畫支持新創加入生態網絡,共同創造價值。「新創很欠缺實證場域跟資源,所以我們積極與AWS、SparkLabs Taiwan等加速器簽約合作,期望新創能夠結合生態系資源。」鄭鎧尹分享,近期一卡通就就跟新創麥睿資訊旗下的「人生地圖」合作,透過串接一卡通的金流服務,新創不只能推廣服務,更能對接企業客戶。
「不要Overbuild你的產品,不要Overdeliver你的Service,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的目標客群是誰。」曾創辦巧克科技新媒體,而後被LINE TV整併的劉于遜則建議,新創除了應該專注於了解市場需求、快速迭代產品,更重要地是選擇解決的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後是否會幫助自身建立核心競爭力。
透過不同的策略和服務,WeMo和一卡通皆成功地將場景經濟的熱潮轉化為自身的用戶成長和品牌價值提升,證明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及持續創新和生態圈合作的重要性。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