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eet大南方】台灣東湜讓風電機組「浮」在海上,為什麼選擇高雄而非中部?

【Meet大南方】台灣東湜讓風電機組「浮」在海上,為什麼選擇高雄而非中部?
曾令懷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4 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共有超過300家新創參與,希望在AI與淨零雙主軸轉型下創造更智慧、更永續的港都風貌,展會中又有哪些亮眼新創?《創業小聚》從四週年展會精選出5家新創帶您一手掌握:

以重工業、化工為主要產業,又積極切入半導體的高雄,正積極尋找淨零永續的解決方案。除了減碳以外,永續能源也是重要的一部份,那高雄有沒有太陽能以外的可能性?新創台灣東湜的答案是風電。

為了迅速補上能源空缺,加上突破當前固定式風電安裝的限制,台灣東湜正在研發一款「浮體式離岸風電技術」,推動海上綠電發展。

什麼是浮體式離岸風電技術?

台灣東湜共同創辦人暨總經理林稟瑾(首圖左)表示,在新竹、苗栗與台中一帶的風電機組屬於固定式的,只能安裝在50米深左右的海域,成為一大限制,「浮體式離岸風電技術就像一個平台,讓風電基漂浮在海面上,以電纜傳輸電力,這樣就能提高發電量。」

浮體式離岸風電技術示意圖
浮體式離岸風電技術可以突破固定式的安裝限制。 DALLE生成

目前浮動式離岸風電以歐洲發展最快,經濟部能源署也在今年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刪除離岸風電不超過「領海」(12海里,約22.2公里)的限制,還端出浮動風場示範計畫草案,希望給予業者躉購費率和補貼支持。

台灣東湜共同創辦人暨副總經理林稟淩(首圖右)則表示,正是看到這樣的機會,他與林稟瑾在2022年集結過去在工程業界認識、來自各國的夥伴成立了台灣東湜,希望台灣也能跟上下一波綠電浪潮。

競爭者眾多,台灣東湜如何取勝?

不過歐洲已經有不少業者正在研發,台灣出身的台灣東湜又有何競爭優勢?

林稟瑾表示,台灣東湜不像其他競爭者把自己定位為「綠電業者」,台灣東湜更像是一個技術支持者。「其他業者除了浮體平台外,也會做風電機組,但我們只做平台。」林稟瑾說,台灣東湜的Hexalance®浮動平台採取模組化設計,帶來的優勢是可以快速安裝、成本低,甚至除了風電機組,也能安裝太陽能板,甚至也可以用於湖泊上。

快速安裝、多元應用的背後,隱含的是台灣東湜希望帶來的價值,「其實我們不只是希望增加發電量,更希望快速發電,因此只做底下最重要平台。」林稟淩說。

因為「風力優勢」,台灣東湜不選中部而是高雄

不過台灣中部沿海已經有許多風力發電機,而且該地風力強勁,具有發電價值,為何台灣東湜選擇來到南部沿海?

林稟淩解釋,其實浮體式離岸風電適合的風力為6~8級風,台南安平、高雄茄萣是最適合的,「我們不是風越大越好,而是要讓風力符合機組設計,才能最有效率的發電。」

目前台灣東湜仍在研發階段,但是已經開始尋找示範風場,以客製化的專案收費做為商業模式,未來則是希望產品成熟後直接技術輸出,除了南台灣,同時佈局國際綠電事業。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