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讓業務人員把時間花在「真正的生意」,Clay的AI應用怎麼獲得5億美元估值?

讓業務人員把時間花在「真正的生意」,Clay的AI應用怎麼獲得5億美元估值?
CLAY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業務跟行銷(Sales and Marketing)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關於「找尋潛在客戶」、「了解他們需求」以及「解決他們問題」。

這個過程就像一種手工藝產業,業務跟行銷平均花費6成的時間「手動」建立客戶清單、研究與寫email,只用不到3成的時間真正在談生意。

這正是全球知名創投紅杉資本(Sequoia)投資AI新創Clay的原因。成立於2017年的Clay,專注在表格與數據的處理——特別是自動化的部分——讓業務與行銷可以快速建立資料庫,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真正的生意上。

在今年6月Clay宣布完成4,600萬美元的B輪募資,投資方包含紅杉資本,公司的估值也達到5億美元。

Clay官網2
Clay B輪總融資額高達4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億。 Clay

進入市場耗時費力 行銷難題如何解?

Clay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Kareem Amin這樣形容自家服務:「你可以從網路上的任何地方獲得(客戶)資料,然後讓AI接手自動完成業務或行銷任務,像是基於客戶資料自動撰寫電子郵件。」

簡單來說,網路上存在許多企業資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你必須針對大安區的餐廳進行產品推廣,Google Maps上就有大量的潛在客戶名單。過去,業務或行銷必須一家一家從Google Maps上把餐廳名稱、聯繫方式抓下來,再進行後續的陌生開發或拜訪。

另外,許多公司內部也有潛在客戶表單,或是各種客戶關係管理工具,都可以與Clay完成串接,其支援75種數據工具,包含HubSpot、Salesforce等。

而Clay也利用OpenAI的GPT工具,讓業務和行銷團隊可以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獲得需要的資訊,像是你想先整理出客戶的聯繫方式、負責對接的窗口,都不用撰寫任何的函式或程式碼,只需要直接發出問題即可。

Clay官網
Clay包含75種數據工具供用戶使用 Clay

「有了Clay後,企業可以把心力專注在與客戶建立更深入的連結上。」Kareem Amin說。

試算表也能串聯API:Clay如何找到市場定位?

2017年,Kareem Amin和Nicolae Rusan共同創立了Clay。當時,Figma和Miro等專案協作軟體的工具越來越受到關注,但他們認為API和SaaS工具在提升工作效率上還有更大的潛力。

在產品構思的過程中兩人不斷反思,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最後,他們將目光鎖定在試算表(表格)上。「試算表是處理數據的利器,但它竟然沒有同步連結與網路數據。」Kareem Amin說,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團隊決定將API導入試算表,並嘗試匯集龐大資料庫整合至試算表中,讓用戶能更方便地獲取和分析數據。

Clay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Kareem Amin
linkedin

不過,開發過程不如想像中順利。雖然試算表能直接顯示來自網路的資訊,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客群。人力部門覺得它可以用來找人才,銷售部門想用它來開發客戶,他們看似找到了金礦,卻不知道如何煉金。

在尋找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時,找到正確的定位往往比找到產品本身更具挑戰性。

「這是一條常見的路徑:創辦人認為產品很酷,但他們必須縮小客戶的範圍,開始以一種有凝聚力、連貫的方式講述故事。」Kareem Amin說,直到後來開始鎖定行銷人員開發潛在客戶的痛點後,他們才意識到這或許才是Clay真正的價值。

CLAY網站GIF
CLAY滿足用戶不同目的使用。 CLAY

目前,Clay已有10萬名用戶,其中就包含Reddit.、Notion Labs Inc.Anthropic等2,500家合作企業,而在過去2年中,Clay每年收入皆增長10倍,且固定有30%的用戶每日使用,光今(2024)年就已達2.5倍成長。

Clay未來走向?

「這將成為重大突破。」Maple VC的合夥人兼長期投資者Andre Charoo認為,Clay利用自動化研究和AI分析各種數據,為企業執行自動化銷售並節省大量人力。

近期,Clay的服務更吸引美國創業投資公司Meritech Capital領投、紅杉資本跟投,其B輪總融資金額高達4,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億元)。如今,Clay的總融資額已達到6,200萬美元(約新台幣20億元),目前估值更達5億美元(約新台幣160億元)。

B輪龐大的投資金額,以及知名融資者的進場都展現了投資者對Clay的信心。至於下一步的計畫,Kareem Amin表示,經過B輪融資後,他希望利用最新融資金額將整合服務推向新高度,計劃持續拓展其平台的工程設計和行銷團隊。

參考資料:《betakit》《SEQUOIA》《siliconANGLE》《Baseline》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顏珮綺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顏珮綺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