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賺錢不等於富有!Paul Graham的十倍成長思維:用你最想做的事創造獨有價值

feature picture
Paul Graham Twitter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創業家保羅.葛拉罕(Paul Graham)在2004年題為〈創富方法〉(How to Make Wealth)的文章中,闡釋了賺錢與創富之間的差異。二者迥然不同,然而卻時常被混為一談,這是因為金錢是具代表性的轉移財富方式。誠如格拉漢的解釋:

財富十分重要。它涵蓋我們渴求的食物、服飾、房屋、汽車、電子產品、旅遊等等。人即使沒錢,仍可能富有。倘若你擁有一部神奇機器,對它下指令就能造出汽車,或為你煮晚餐、洗衣服,做好任何你想要的事情,那麼你就不需要錢了。假如你置身於無物可買的南極洲中央,不論你擁有多少錢都無關緊要。你理應企求創富而非賺錢。然而,如果重要的是創富,為何每個人談論的都是如何賺錢?因為金錢是轉移財富的一種方式,實際上二者可以互換。但是二者又迥然有別。除非你打算藉由偽造貨幣來成為有錢人,否則大談如何賺錢只會使人更難領會生財之道。

錢本身並不值得我們追求。假若你只是一心求取金錢,將在累積寶貴資產、技能和創造力的創富之路上跌跌撞撞。當你認為有錢就是富裕,將輕易掉入格拉漢所稱的「分食謬論」(The Pie Fallacy),你將誤以為任何時刻財富的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獲得了大量的財富,那麼他勢必取走了其他人的財富。無論如何,當你領悟到財富和金錢的差異,明白了財富是創造出來的,你將能理解財富的總量是無限的。

金錢是一種抽象概念,金錢遊戲是有限賽局;財富是實際存在的事物,創富是無限賽局。 財富不虞匱乏;財富是選擇自由的副產品,而且你渴想多少財富,就能創造多少財富。格拉漢進一步闡明:

假設你有一輛破舊的車。與其無所事事地消磨掉你的夏日時光,不如投注時間把這部車修復到嶄新的狀態。在做這件事的過程裡,你將創造財富。這一輛復原的舊車將使這個世界 ——尤其是你自己 ——更加富裕。而且這不只是一個隱喻。只要你把車子賣掉,你將獲得更多。在修復舊車的過程中,你使自己更加富有。而且你不會造成任何人變得更窮。因此,這顯然不是分食一個固定不變的餅。事實上,當你用這樣的觀點看待事物時,你將驚嘆為何有人抱持那種謬誤的想法。

簡而言之,財富就是價值,財富就是我們想要的事物,不論那是實體商品、資訊、知識,或是某種形式的服務。價值是屬於品質層級的主體,並不是像金錢屬於數量層面的客體。你可以創造出十倍的價值和財富,而且你擁有的錢不必然直接增加十倍。不過金錢終究會隨著你創造的財富來到,創建品質之後,數量將會應運而生。十倍成長思維即是贏在品質。

當你開創了更多的財富或是價值時,只要你締造的價值比市場現有的更優質且別具一格(也就是創新),十倍成長將隨之發生。你愈能創立特殊和專門化的價值,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例如:你創發其他人創造不出來的事物,或者你提供人們渴望且能夠徹底改變他們的服務。

財富無疑就是自由,而且二者都講求品質,財富和自由的關鍵都在於價值。丹在培育創業家的高階課程裡講授四大自由的價值和品質:

  1. 時間自由的價值和品質;
  2. 財富自由的價值和品質;
  3. 人際圈自由的價值和品質;
  4. 總體目標自由的價值和品質。
     
    十倍成長思維的真締就在於,為時間、財富、人際圈和目標這四個層面的自由創造十倍的價值和品質。十倍成長思維是手段,自由是目的。多數人在這方面全然誤解了。他們完全把十倍成長等同於賺取十倍的錢,將其視為有起點和終點,以及有贏家與輸家的有限賽局。十倍成長思維是提升各項自由價值與品質的賽局 ——你創造內在想要的財富,像是技能、知識、產品等,然後分享給日漸珍視你的價值且能幫你增值的人們。

當你把十倍成長視為著重品質的賽局,你將專注於打造助益彼此轉化的人際圈,而非交易型的人際關係。你的一切作為旨在達成自我轉化,和徹底轉化你能帶來的獨特價值,以及把日益無與倫比的價值提供給渴望締結有助於彼此轉化的人們。

增進價值意味著為特定的人們創造更特殊且更專門化的價值。隨著你日復一日提升價值,人們將用愈來愈多的錢來交換你提供的價值。格拉漢指出:

擅長打造事物的工匠最可能領略創造財富的道理。因為他們的手工製品會成為人們在商店裡購買的物品。然而隨著工業化興起,工匠已如鳳毛麟角。現今最大的技師團體之一是電腦程式設計師,他們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創造財富。出色的電腦軟體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事物。程式設計師不會因硬體製造的問題而感到困惑。他們用鍵盤打出程式碼就可以創造完整的成品。如果有人坐下來寫出一個不賴的網頁瀏覽器程式(順便一提,這是個好主意),這個世界將會更加富足。

當你的人生是基於想要而非需要,你參與的便是一場無限賽局。你將看清,現實是創造出來的、是可以選擇的,而且創造與選擇是基於財富、自由和價值。你將領會,財富、自由和價值都與品質休戚相關,而且是屬於個人的、獨特的。你不須和任何人競爭。你反而與其他抱持豐盛心態的創造者們協力合作。

當人生是基於需要,你將困在有限賽局之中。一旦身處有限賽局裡,你將被各種外在的力量驅策和控制。你與其他人競逐各種稀有的資源。你專注於他人所作所為並且憂心忡忡。你不清楚真正的自我,肯定也不會逐步剝去表層、充分展現內在的自我。

你是被需要趨動的人還是受想要激勵的人?你參與了追求自由的無限賽局還是困在某種有限賽局之中?你創造優質的財富和價值還是競逐有限的金錢?依據丹的看法,需要和想要之間存有四個明確的差異:
 
1. 需要是外在動機,想要是內在動機;
2. 需要是被安全驅動,想要則受自由激勵;
3. 需要出自匱乏心態,想要源於豐盛心態;
4. 需要是被動反應,想要是積極創造。
 
獲得自由的唯一方法是專心致志地投入於你最想要的事物。倘若你做任何事情是出於感受到需要或是迫不得已,那麼你不會認為這真的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而會覺得那是別人為你安排的選項。你只是某種外部力量的犧牲者或是副產品。

當人生是基於想要,你過著被內在動機激發的生活。你的人生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為基礎。你不須合理化或是證明自身生活方式的正當性。你不去顧慮外在的各式預期和意見,單純地順應自己的渴望存在、行動和擁有。你創造自身希冀的價值以開創自己企求的人生。

10倍成長思維_書封
商業周刊提供

本文摘自:《10倍成長思維》:成功者獲得時間、財富、人際圈、目標自由的高效成長法則
作者:丹.蘇利文(Dan Sullivan)
出版日期:2024/4/18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出版部成立於2010年,秉持一貫的產品精神,出版書籍及特刊等閱讀載體,為國內外讀者提供更多元的知識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