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前Zenly創辦人另起爐灶,估值達1億美元的ID在玩什麼新把戲?

前Zenly創辦人另起爐灶,估值達1億美元的ID在玩什麼新把戲?
ID App store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17年,Snap以2億美元收購社交地圖APP Zenly,一個曾經有3,500萬位活躍用戶結合地圖功能的社交軟體。但Snap在2022年宣布,因Zenly與公司要發展的Snap Map同質性太強,決定關閉Zenly。Zenly共同創辦人Antoine Martin除了表示遺憾外,也宣布將攜手Zenly的幾位夥伴創辦新公司Amo

Zenly共同創辦人Antoine Martin對Zenly關閉感到遺憾,也宣布自己的新公司。

Amo的產品ID類似早期的Tumblr,讓朋友之間透過關注、留言和轉發互動,只是內容從短文變成貼圖與照片。如今Amo已獲得1,800萬美元(約新台幣5.67億元)募資,估值達到1億美元(約新台幣31.5億元)。

Amo「繼承」了Zenly的初衷:主動社交

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經過演算一改再改後,現在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看到更多內容:陌生人動態、廣告、社群熱門話題等等,而不是加深與現實生活中朋友的互動。

Amo創辦人Antoine Martin認為當社群成為無限滾動的內容平台,滿足的是廣告商而不是使用者。他過去共同創辦的的Zenly,做的就是讓社群平台回歸現實生活社交:用戶透過GPS系統查看朋友的位置,在應用程式中向朋友發送即時訊息,或是一起去特定地點見面。

amo創辦人
Antoine Martin創立了新公司Amo推出的新產品ID,與早期的部落格、Tumblr有許多相似之處,並延續Zenly的精神,強調用戶間的「真實關係」。 linked in

在Zenly被Snap關閉後,Antoine Martin創立了新公司Amo推出的新產品ID。與Tumblr、Pinterest有許多相似之處,以空白畫布的概念讓使用者在平台隨意創作、匯集創意靈感,讓用戶透過自己的個性化的主頁進行社交。Antoine Martin希望讓使用者在創作過程不會被任何商業資訊打擾,因此ID中不存在演算法推薦。

沒有廣告怎麼在社群平台內形成流行文化?

點開ID App,使用者會進入沒有廣告的全白畫布,像佈置自己房間一樣佈置自己的版面:插入照片、影片,或透過ID的創意工具,用不同字體、筆刷來設計專屬貼紙、文字或手繪。

而與好友的互動方式,也在這個空白畫布上進行。就像留言板一樣,互為好友的用戶之間可以留下個性化的簽名以及上述的照片與貼紙等等,甚至將好友畫布上喜歡的內容直接複製到自己的畫布內。

這些功能增加了用戶間的互動,因此即便沒有演算法推薦,平台內也有形成「流行」文化的可能,未來ID也計畫推出需要付費解鎖的工具。

ID interface
ID的創意工具,讓用戶可以自行設計貼紙、文字或手繪,甚至插入照片、影片來佈置自己的空間,未來ID也計畫推出需要付費解鎖的工具。 ID App store

ID如何「強迫」用戶間產生話題?

ID目前只開放給iOS用戶,使用者需要年滿16歲以上,且只能用手機號碼註冊。為確保用戶不會濫用網路身分,一個手機號碼只能創立一個帳號,而且必須同步手機中的聯絡人資訊。和Zenly的註冊方式相似,Antoine Martin也採用病毒式行銷的方式推廣ID,強迫用戶和朋友分享ID創造使用者的尊絕感和社群平台的話題性。

然而這些嚴格的設定,讓ID即便在APP Store中的社群軟體類排名為22,卻有多則負面評論:「不理解必須邀請聯絡人才能創建帳號的意義」、「為了自己能開通帳號而必須要求朋友下載的設計想當煩人!」

ID ratings
如何讓使用者的「真實關係」和「隱私」之間取得平衡,改善負面評論,可能是ID未來需要思考的方向。 app store

目前ID仍然是適用版本,很顯然Antoine Martin還在市場上試水溫、尋找平衡點,這次新的社群軟體嘗試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AppStoreTechCrunchispNews

TAGS: # Snapchat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葉子萱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葉子萱

2002年生,新聞系,希望文字能代表自己。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