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我們與惡的距離》、《返校》宣傳親揭:「數據+AI」怎麼讓觀眾上癮

《我們與惡的距離》、《返校》宣傳親揭:「數據+AI」怎麼讓觀眾上癮
Meet創業小聚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曾經遍佈全美的錄影帶出租公司百視達,因為Netflix的串流服務而漸趨下風,而最初Netflix成功的關鍵就是「用戶推薦演算法」。

面對大數據時代,影視產業也希望透過資料科學和AI的應用崛起,隨之帶動了專注於數據分析的企業和新創。

Meet Global與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共同主辦的Meet Global社群交流日便邀請到幫助服務業數位轉型的「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副主任徐毓良、台灣新創「麟數據科技」策略長謝佩芳,和Netflix串流平台數據分析師李庭柏,分享如何運用數據分析和AI工具應用在影視作品上。

用數據行銷:找對觀眾,了解觀眾,才有紅的機會

「想要讓作品紅,首先得知道目標對象是誰,在哪些平台可以產生口碑。」曾利用數據監測幫助台灣電影《返校》宣傳的麟數據科技策略長謝佩芳表示,他觀察到台灣不少好的影視作品在行銷方面沒有做的很完善,而對於這些好作品被大眾忽略感到可惜,希望利用數據和社群等方式幫助他們建立口碑和宣傳。

麟數據科技將會影響電影或是戲劇的因素,分解成一步步要解決的問題點,並從分析的結果中建立數據化的資料庫,幫助需要的影視作品對焦其TA族群。謝佩芳以曾協助宣傳的台灣電影《鬼才之道》舉例,麟數據主要以2種面向做分析:

  1. 透過網路受眾問卷收集民眾對於影視作品的想法,統整出哪些是觀眾想看的賣點;

  2. 利用Neuro box腦神經科學測量工具做電影試播測試,收集測試者的眼動數據,監測其眼球的移動,分析劇中的哪些元素會影響到眼球的停留時間,再透過腦波的測量收集觀看者的神經反應,判斷其情緒和專注程度,綜合兩者得出的數據結果預測觀眾反應,協助編劇或導演在作品上的調整。

「過往的數據不能幫助創意,但能帶出人性的共鳴點或共通點。」除了數據監測之外,謝佩芳表示,社群聆聽也是麟數據科技的核心技術,藉由分析同類型的影視作品在哪些平台有比較高的聲量,或是哪些藝人、KOL對這類型的作品會有比較高的影響力,進而規劃行銷宣傳,制定社群宣傳的後續策略。

麟數據科技策略長謝佩芳
謝佩芳表示,麟數據科技建立數據化的資料庫,幫助影視作品對焦TA族群。 Meet小聚

用數據創造:加速靈感和生產力,相輔相成的AI和數據分析

AI影像分析除了用於行銷,也能變成劇情的靈感來源。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副主任徐毓良表示,導演和編劇總希望劇情符合真實情況,尤其是寫實事件的歷史作品,因此開發初期會需要很多歷史研究與相關案例的靈感。

以前的作法或許是田野調查、找目標對象訪談或是從Google搜尋相關資料,但現在還能運用大數據分析或影像分析,從影音平台、新聞資料或是搜尋紀錄等公開數據查找史實資料。

「當時《與惡》(《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跟我說,他需要在劇中有多一點不同的衝突和觀點。」徐毓良表示,通常編劇以田調和訪談方式整理出來的資料,可能會有量不夠多的困境,就會需要資策會用大數據的方式協助搜集和整理。

以《我們與惡的距離》來說,編劇先以各種隨機攻擊的社會事件為搜尋主軸,再從各大論壇、新聞,甚至是司法判決書中找到相關文章,並標記各個文章中提到的事件內容關鍵字、人物以及最主要討論的議題為何,整理出一些可能會用到的題材元素。

這些資料反映了大眾對劇本裡預定探討議題的相關網路輿論,例如劇中角色對立的觀點,就是參考大眾之間不同立場的發言,可以很好的給予編劇在創作上的靈感。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副主任徐毓良
徐毓良表示,整理出各個文章中提到的相關事件關鍵字、人物以及最主要討論的議題為何,這些題材元素,可以很好的給予編劇在創作上的靈感。 Meet小聚
TAGS: # Netflix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張育瑄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張育瑄

本性向陽生長,個性是像天秤座的射手座,慢熟的E型人,憂鬱或快樂的時候都喜歡寫字、看海還有喝酒,最自在的時刻是和動植物說話。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