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領導者皆有「新奇事物症候群」。他們相信,以堅決的行動應對或接納下一個新奇事物,是最有把握的成長之道。然而,沉溺新奇事物的他們忽略了組織成長的「根本要件」,且將面臨嚴重風險。
進退兩難困境是破壞多數企業文化建構過程的罪魁禍首,它使得領導者相信,相較之下,另外還有比企業文化更值得關注的、更富意義且不可或缺的事物。許多領導者相信,以堅決的行動應對或接納下一個新奇事物,是最有把握的成長之道。而且他們時常忽略,即使是平凡無奇的事物也有助於他們贏得成功。
新奇事物不只包含行動項目和作業流程,也可以是特定的心態和信仰。不同的組織與產業各有互異的新奇事物。為了讓你了解我的意思,以下舉出一些實例:
新近安裝的嶄新且令人振奮的科技系統,據說能讓銷售團隊的績效提升25%。
全新的人力資源追蹤系統,對於擢升頂尖人才、強化現有候選人才庫的效能將大有裨益。
領導人回應員工調查結果列出的詳盡年度新措施清單。
策畫和參與領導階層外出靜思會,藉以發展和完善公司來年的策略。
密切地追蹤每月銷售和營收金額,並且採取必要措施來達成目標。
當諸事順遂時,滿足於既得成就、反覆不斷做著相同的事情,並且相信會一再獲得同樣的結果。
在有利可圖時感到萬事美好。
這些例子顯示我們多麼容易成為「新奇事物症候群」(Shiny object syndrome)的犧牲品。就如同我的客戶彼得那樣。遠在我和彼得開始合作之前,彼得就曾表示他渴望為員工打造卓越的企業文化,然而無數的新穎事物頻繁地令他分心,致使他未能如願以償。他忙於追求一切誘人的機會,而致忽略了必須更努力創造並持續發展強效的組織文化。
我可以再舉出更多有關新奇事物症候群的案例,不過我希望你已經懂了。我並非暗示新鮮事物無關緊要。實際上,前述事例中有一些是組織達到高績效和贏得成功的基本要件。無論如何,多數新奇事物的問題在於,它們會導致領導者失去判斷力,造成他們快速地從一件嶄新事物,轉換到另一件新生事物上,並且相信留下來的空隙會被填滿。這讓他們疏忽了,真正必須投注時間的是發展和壯大文化。
關於新奇事物症候群,弔詭之處在於,組織在執行和成就諸事(包括前述的許多事情)上處處仰賴文化這個根本要件。企業文化是組織締造卓越績效的基礎,當一個組織欠缺企業文化,績效、利潤和成長終將難以為繼。
企業文化一點都不誘人
你可能會問,「麥特,如果文化真如你所說那般舉足輕重,為什麼不是每個領導人都深深對它著迷?為何沒有更多組織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
這是迄今最多人對我提出的疑問。有些人是透過電子郵件,某些是在聽完我的演說後在台下追問,也有客戶於教練課程中這樣質問我。答案其實很簡單。企業文化時常遭受商界忽視是因為它沒有勾魂攝魄的魅力。
最令商界人士感興趣的是什麼?
是每月或每週積極追蹤銷售額,並讓大家看清數據是攀升或者縮減。而我們正經歷的數位轉型即意味著,精簡銷售流程從而提升業務效率。
波音:迷航的美國巨擘企業
當領導者抵擋不住誘惑、沉溺在新奇事物之中時,將面臨什麼風險?簡而言之,這將危害到一切事情。我在網飛(Netflix)觀看了《殞落:波音的案例》(暫譯,Downfall: The Case Against Boeing)這部紀錄片,它是由羅瑞.甘迺迪(Rory Kennedy)執導,布萊恩.葛瑟(Brian Grazer)和朗霍華(Ron Howard)擔任製片人。
這部出色的紀錄片凸顯出波音公司高階主管貪得無厭、唯利是圖,導致接連在2018年和2019年發生震驚各界的墜機事件。兩起空難造成數百人喪生,讓人悲痛不已。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在悲劇發生前,波音公司高階主管就已意識到可能發生肇致墜機的故障狀況,卻選擇置之不理。
波音曾是以安全程序和優異文化馳名的美國航空業巨頭,員工對自己能夠服務於這家企業樂在其中。然而,波音的領導階層受新奇事物症候群影響,以致利慾薰心又貪婪,對其他事情一概漠不關心。
當波音公司察覺可能造成墜機的故障狀況時,許多機械工程師曾聲嘶力竭反映問題,但高階主管執意防堵消息洩漏,因為問題一旦公諸於世,升級版波音737 Max航機上市的希望將會橫生阻礙,而致損害公司的利潤。
傑出的企業固然都將設定富冒險精神的營利方針,而且講求快狠準,然而這絕不能以犧牲文化或他人的生命作為代價。你或許認為有些事情值得一搏,甚至真的獲得了一時的好處,然而當你像波音這樣喪失良好判斷力而引發悲劇時,將後悔莫及。
不計任何後果地選擇最省事的做法、規避組織文化的建立和維繫,最終將使你付出慘重的代價。當年領導波音的人輕易地屈從於貪欲、見利忘義,且耽溺安逸因循苟且,只因他們在過去二十年間碩果累累。
無論如何,正如我先前所說,某件事情很單純或是沒有遭到太多反對,並不意味著你應該把專注力和精力投注在這上面。
波音的案例或許是個極端的、說明新奇事物症候群風險的例證,然而不論舉哪個故事為例,它們的寓意大同小異。波音高階主管認為,倘若直視問題,不但會延宕原本的上市計畫,還要付出財務上的代價。在某些方面,波音可能是一家重視利益甚於安全的公司,但在其他方面又並非如此。
依我的見解,波音公司面臨文化上進退維谷的困境時,其領導階層向利益屈服了。他們必須在兩個選項當中做出抉擇。第一個選項是,秉持打造安全、高性能航機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自豪,維持一貫的做法,絕不貪圖省事、取捷徑。如果他們選擇這麼做,勢將使成長趨緩,也可能造成營收暫時下滑。而第二個選項是允許財務收益左右決策過程,即使這意味著不僅不道德,還會把他人的生命置於險境。
不幸的是,波音的高階主管們選擇了後者。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把他們的錯誤決定當成負面教材,從中學習經驗教訓,然後應用所學避免重蹈覆轍。
如何避免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在人生和事業上,當前所處位置和未來的走向,都直接與日常的各種選擇息息相關。
組織領導人每天必須做出的決斷有時不可勝數,如果是初次肩負管理責任者尤其可能感到不知所措。幸好,在我們意識到每一抉擇都會影響某些人和事時,我們往往會更努力地來增進自己的決策能力。
當我們身為領導者的決策能力獲得提升,我們為員工、組織和顧客創造的結果和體驗也將隨著優化。
克服「新奇事物症候群」的第一步驟在於了解,它會從四面八方發動攻勢。然而,認清這一點只成功了一半。接下來,我們來檢視幾個避免文化建構過程遭到破壞、防止預期影響力被削弱的可行方法。
別低估了文化。多數打造、變革或提升文化的努力未竟其功,是因為領導者從最一開始就輕視文化。如果你相信文化只是空談,或是認為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將使組織文化蒙受損害。
對於增加的事物,有所取捨。有些領導團隊想在一年裡實現九十個專業或戰略目標,難怪他們會在年終時納悶,為何大部分項目悲慘地失敗收場,或是從未能順利啟動。進退兩難困境和「新奇事物症候群」會不斷把一些宏大的想法拋到你的眼前,而你將迅速地從一個專案跳到下一個更酷的專案,並且全然難以專注於企業文化課題。領導團隊將不堪負荷,最終遲早會淪落到績效不彰的下場。對於你增加的每個項目,不論是新敲定的一場會議、一項新政策,或是一個新提案,都要權衡是否有什麼可以捨棄。
要堅定不移地認清優先要務。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陷入進退兩難困境的領導者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格外聰明,但是在決定最重要的事不夠明確,以致做成的決策往往低於平均水平。耗上一天規畫整年的策略和擬出一些模糊的方針是行不通的。組織要堅決地確認自身定位,要明確釐清前方標的,還要擬定達成各項目標的行動方案。
本文摘自:《一流企業如何打造致勝文化:對手偷不走、危機擊不倒的隱形優勢,寫給領導者的團隊文化實戰指南》
作者:麥特.梅貝里
出版日期:2023/09/20

全台最有影響力財經雜誌《商業周刊》網站,每日更新最新「經濟、焦點、國際、職場、財經、生活」等深度報導文章。幫你掌握國家經濟時事、分析國際大事、財經洞察、管理知識、職場進修及新生活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