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先說,這個問題並沒有個統一的答案。
每家新創的條件與狀況都不同,創辦人對於風險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有些可能是「風險愛好者」,不計風險代價、只求快速成長;有些則是「風險趨避者」,一路評估風險、穩扎穩打。因此,實在難有一體適用的規則。
為了方便後續的討論,我得在這篇文章設下一個假設。
你是一名「風險趨避」的創業者,尤其是那種背後沒有金山銀山支持,風險意識較高,寧可穩中求勝,也不輕易讓公司靠近死亡線的那種經營者。
開始之前,先說說我的結論:
在新創事業的起步階段,首要目標應該是先把這個事業「做起來」。所謂「做起來」,就是產品與商業模式獲得驗證,能藉由自身營運所產生的現金流來達到「自給自足」。因此,與其關注「大客戶」與「小客戶」的選擇,不如把重點擺在哪些客戶能在早期帶來「較高的毛利率」與「較佳的收款條件」。
隨著事業漸上軌道,現金流接近損平甚至轉正,客戶組成也日益分散後,便更有餘裕(Buffer)去犧牲一些毛利率與付款條件,來贏得大客戶的訂單,也能在過程中創造更多指標性Showcases,換取往後更大的成長槓桿。
早期新創首要目標:爬出死亡谷!
絕大多數的新創剛成立時,產品與商業模式往往尚未成熟,營業現金流也大多為負數。隨著虧損持續增加,當創業的第一桶資金燒完後,最終就只能倒閉收場。不想被活埋在新創的死亡谷(Valley of Death)裡,要嘛是持續地對外募資,要不就是從根本改善營運體質,盡可能讓營業現金流轉正,才有機會爬出死亡谷。
毛利與淨利,遠比營業額重要!
至於怎樣算是好的營運體質呢?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張比較圖。
A公司年營收為1,000萬元,由10個小客戶各自貢獻100萬元而來,而這些小客戶所帶來的毛利率也不錯,大多落在40~60%之間,使得A公司最後拿下的總毛利為500萬元,毛利率達50%。
B公司的創辦人過去是某知名外商的Top sales出身,總是想盡辦法衝出更高的銷售額,因此將業務策略聚焦在取得大訂單,營收足足高了A公司一倍,高達2,000萬元。然而,其中兩家大型客戶就佔了總營收的九成,而且毛利率也較低一些,甚至有個案子還做到賠錢。不過,整體而言,B公司跟A公司一樣,都拿下了500萬元的毛利,換算毛利率則為25%。
你比較喜歡哪家公司的營運體質呢?乍看之下,B公司營收較高,且總毛利跟A公司也一樣,選擇營收大A公司一倍的B公司似乎比較好。
然而,聰明的你肯定也發現了一些玄機。B公司的營收僅由三個客戶組成,要是其中一個大客戶突然抽單,B公司肯定馬上就完蛋了。
此外,由於這些大客戶的議價能力往往較強,因此新創常常只能談到「低毛利」或「收款條件極差」的案子。
我看過不少新創公司好不容易拿下大客戶的訂單,但開心往往不超過三天。隨著大客戶無止盡地變更、加碼需求,創業者也只能持續付出更多的人力與時間去完成交付。要是專案管理沒做好,常常一不小心做到賠錢。即便終於完工了,開了發票後,也還要等90-150天才能收到款項,對於新創的毛利率及現金流都是重傷。
後果不僅於此,較高的營業規模也往往反映著較高的薪資費用、行銷費用及研發費用。假設A、B兩家公司位處相同的產業,營業費用率皆落在30%,那麼當營業毛利再扣除營業費用後,最終B公司反倒是賠錢的,瞎忙了一場!
當一家公司的毛利率沒辦法支應其營業費用率時,就得挖老本來填滿這些缺口。當有一天老本挖完了,又沒有新的投資人願意再投資時,公司就只好提前下課了。因此,就A公司、B公司的例子來看,我會更偏好營業額1,000萬、毛利額500萬的A公司,勝過於營業額2,000萬、毛利額500萬的B公司。
總的來說,一間企業的成功靠的不是營業額,而是毛利、利潤以及現金流量。
大客戶還是小客戶?
回到主題,在時間、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新創公司到底該接大客戶還是小客戶呢?在我看來,這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維度來劃分。
當新創公司還在死亡谷掙扎,口袋又不夠深的情況下,可以先以毛利率高、付款條件較好的小客戶作為目標。
以小客戶作為主要營收組成的好處很多。他們沒有像大客戶般的殺價能力,所以貢獻的毛利率普遍較高,也比較不用擔心單一大客戶出走所帶來的影響。此外,小客戶較有試錯的空間,要是不小心把大客戶的案子搞砸了,也會影響往後在業界的名聲。
而當新創公司進入了事業擴張期,現金流日趨穩定、甚至轉正後,便可開始透過大客戶的訂單來加快企業成長。這時的你比以前更有底氣了,可以犧牲一些毛利率與較差的付款條件,來換取未來更大的成長槓桿。
尤其在B2B行業,B端客戶大多屬於專業人士,要取得他們的認同、拿下他們的訂單,重點就在於「贏得他們的尊重」。以一個沒沒無聞的新創,要如何贏得他們的尊重呢?關鍵就在於找到具影響力的知名客戶背書。他們的認可和推薦,都有助於新創建立市場名聲,進而吸引更多客戶。
當然,以上的建議未必適用於所有新創。我也看過不少新創公司在早期就服務大型客戶,最後一戰成名的例子。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創業者,在經營事業的過程,還是要時時顧好毛利及收付款條件,並持續建立分散的客戶組合,這樣才有更多的底氣去面對未來的各種風險啊。
《創業小聚》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mee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創業小聚》的立場。
本文授權轉載自《大和有話說》,作者:蕭佑和,原文標題:新創公司該接「大客戶」還是「小客戶」?|大和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