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摘要法條、準備證詞、分析合約都可用,AI法律公司Casetext以20億元賣給路透社

摘要法條、準備證詞、分析合約都可用,AI法律公司Casetext以20億元賣給路透社
Casetext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就算是從業30年的律師,也會被AI愚弄。今(2023)年6月,紐約資深律師史瓦茲使用了ChatGPT準備開庭資料,沒想到最後繳交的資料中,有6份判例是ChatGPT瞎掰出來的虛構案例。

但這並不代表「AI+法律」沒有用,只是用錯了方向。同年6月,法律資料庫新創Casetext宣布,以6.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知名媒體《路透社》背後的傳媒集團公司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

Casetext內建了美國最高法院與50州的各大等判決歷史,運用AI技術幫助使用者分析法條、撰寫證詞、查找法條案例等,可幫助律師節省法律文件的搜索時間,早在2013年就入選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

這筆交易被認為有助於湯森路透在AI領域的佈局,畢竟湯森路透的旗下就設有法律資料庫萬律(Westlaw),可以跟Casetext有深度的結合。

出自史丹佛、耶魯法學院,Casetext創辦人打造「共享法律百科全書」

Casetext的3位創辦人皆有法律背景,營運長Laura Safdie出自耶魯法學院,曾擔任民事訴訟律師、執行長Jake Heller和創新長Pablo Arredondo皆出自史丹佛大學法學院,2人過去為同事關係,在美國聯邦第一巡迴上訴法院擔任書記官,他們發現,法律研究工具價格十分高昂,使得窮人往往在司法系統中處於劣勢。

Casetext
Casetext創辦人暨執行長Jake Heller。 Casetext

早在10年前,Lexis和萬律這兩家法律資料庫巨頭的費用就高得嚇人,他們提供各國法院判例、法律資料、期刊等,並依照主題分類清楚、提供名詞註釋,為律師節省一大把研究時間。

然而,根據專精於研究法律界動態的部落格《3 GEEKS AND A LAW BLOG》在2012年指出,律師事務所一年就要支付345萬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給萬律。

眼見此市場痛點,兩人期望打破這類型資料庫的訪問限制,於是利用「知識共享」的概念打造Casetext平台,讓使用者上傳自己對於法律文件的分析、註釋,分享給其他用戶查閱,就像是法律版的共享百科全書

3分鐘就能閱讀800頁法條並分析,Casetext導入AI成為你專屬的法務助理

接下來幾年,Casetext也逐步導入AI技術,在2018年推出CARA AI,只要使用者上傳一份法律文件,CARA AI就能找出與其相關聯的其他文件,搜索速度相較於傳統的法律文件資料庫LexisNexis還要快上20%。

今(2023)年3月,Casetext再導入GPT-4模型,推出AI法務助理CoCounsel,將法律文件查找這件事變得和聊天一樣簡單,「它將法律研究、文件審查、證詞準備和合約分析等任務委託給AI,讓律師能夠專注在工作上更重要的事物。」Jake Heller說明。

Casetext的AI助理主要用來查找資料,分成兩種應用場景:內部資料及外部資料。以公司內部資料來說,使用者可先上傳PDF檔案,快速撈取所需資訊。另外使用者也可以說明證人與案件資訊,Casetext會協助準備證詞、幫助律師進攻和守備說詞。

Casetext.gif
使用者可在Casetext上傳文件後,快速撈取所需資料。 Casetext

在外部資料方面,Casetext的功能則類似於微軟的Copilot,使用者提出問題則能獲得解答,同時取得相關法條的資料來源。

Casetext
使用者詢問法律問題,Casetext即可立即回覆並提供相關法條。 Casetext

Casetext被湯森路透集團收購,雙方互補AI與法律資料庫優勢

目前Casetext的資料庫包含美國最高法院、聯邦上訴法院、50州法院等資料,使用者已超過10,000家律師事務所和企業法務部門,並採用訂閱制來收取費用,分為免費版、基礎版(每月110美元)及進階版(每月400美元)。2013年,Casetext入選YC加速器,今年6月剛被湯森路透以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近期路透社投入大筆資金在AI技術上,導入法律、稅務、會計、新聞等業務上,預計每年有1億美元的預算,並在2025年前預留100億美元拿來併購其他公司,尤其瞄準AI應用相關企業。Jake Heller也回應,加入湯森路透集團可擴充Casetext本身的資料庫內容,優化產品的法律研究能力,「加入路透社可以推進我們的AI技術,不僅僅對律師有幫助,還能擴展到其他領域。」

參考資料:MSNBCTechCrunch1TechCrunch2LawSitesCasetext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黃弈軒 創業小聚實習生 黃弈軒

21歲,吃飽心情就會變好,希望未來可以養一隻柴犬每天逗我笑。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