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調查發現,6成的高齡族群有慢性病,其中卻有高達9成的民眾自己沒有發現,」采風智匯創辦人暨執行長李文豪(首圖左)說,「因為慢性病不會痛,大家就放著,發生問題去找醫生時,已經很嚴重了,這也是為什麼慢性病的醫療支出是癌症的3倍。」
針對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與骨鬆慢性病,采風智匯運用AI影像辨識的技術協助及早發現慢性病風險,準確率達到95%以上,而且已經拿到了TFDA,並跟亞東醫院、台中榮總、雙和醫院已有產學合作並準備導入。
有趣的是,采風智匯的誕生其實是兩位半退休的攝影同好在海上聊出來的。
結合醫師與影像處理專業,兩位老兵退而不休再創業
采風智匯兩位共同創辦人李文豪和顏昌州(首圖中)是攝影同好、也都喜歡海上娛樂,兩人甚至為此從香港購買了一艘帆船,直接駕駛船隻航行了50個小時回到台灣,船名就命名為「采風」。
「那時候在海上很無聊,就聊到了顏醫師治療骨鬆慢性病的狀況。」李文豪說,自己的媽媽飽受膝蓋退化與骨質疏鬆所苦,也是顏昌州的「老顧客」。自己是影像處理技術背景出身,顏昌州則是自行開發過資訊系統的醫師,能不能結合兩者做點什麼?
儘管兩人當時已經是半退休狀態,但是秉持著能救人的初心,回到台灣後馬上沿用船名,成立了采風智匯。
「當時我們討論過很多題目,像是判斷骨齡或骨折撞抗等等,但這很難變成一個商業模式,因為骨齡判斷出來後,你也不能做什麼,骨折則是一次性的問題,所以選擇從判斷骨頭慢性病以及心臟慢性病著手。」采風智匯創辦人暨董事長顏昌州說。
李文豪表示,由於慢性病多出在高齡患者身上,「便宜可負擔」又「隨處可得」才能讓高齡病患使用,也是采風智匯的目標。因此采風智匯並沒有選擇重新開發一款醫療器材,而是試著將AI影像辨識技術結合既有的醫療流程。
演算法不是決勝關鍵,AI如何與醫師合作才是
「心臟和骨頭的檢查都是專科,醫生不會特別去看是否有慢性病,又或者沒有經驗的醫師很難判斷慢性病的嚴重程度,這就是慢性病檢查的問題。」李文豪說,采風智匯的AI產品DeepPACS、DeepXray和DeepSono結合X光檢查與超音波檢查,醫師無需改變任何流程,30秒內就可以得到判讀結果。
采風智匯的AI產品包含底層AI影像平台的DeepPACS、配合X光檢查骨頭的DeepXray和今年下半年預計啟用的心臟科超音波檢查DeepSono。超音波與X光影像經過DeepPACS醫療影像平台處理後,再進入DeepXray或DeepSono進行退化性關節、骨質疏鬆或慢性心衰竭等檢查,「簡單來說,就是對盛行慢性病的快篩與普篩。」李文豪說。
不過李文豪也坦承,像這樣的AI技術和演算法其實有技術能力的團隊都做得到,真正的決勝點是應用邏輯是否與醫師相同,例如說拍攝影像品質太差的話,就算是在厲害的醫師也可能判讀錯誤,AI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當拍攝品質不好的話,采風智匯的AI也會拒絕判讀、要求重新攝影。
為了解決醫師不信任AI的問題,采風智匯每週有三天會有醫師前來駐診與共同開發,所以采風智匯的AI產出的評分,還會與該病人前一次的結果進行比較,這對醫師追蹤慢性病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3年內拿下TFDA與FDA,下半年將擴大營運規模
目前采風智匯的DeepPACS產品已經在今年5月拿到TFDA,DeepXray也即將在7月和9月獲得TFDA與FDA,進展腳步非常快,李文豪和顏昌州認為這有賴於與醫師的緊密合作,才可以快速通過認證。
采風智匯過去和亞東醫院、台中榮總、雙和醫院合作臨床試驗,如今也已經邁入準備導入階段,預計會以每筆檢查分潤的形式作為商業模式,預計今年會與25家醫療院所簽約。
「我們就是老兵創業啦,我們有很多想法,但我覺得創新的東西是年輕人的舞台,所以我們也會找更多年輕生力軍加入團隊,擴大下半年的營運規模。」李文豪笑著說。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選題(聚焦高齡醫療,避開癌症及急症)
2. 盡可能放手讓年輕團隊自我成長
3. Bootstrapping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你們的東西技術很棒,但為什麼要付你錢?因為我們東西可以幫助醫療院所賺錢,而且可以讓慢性病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節省醫療及健康保險開支。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創業時機和夥伴最重要,采風很幸運有一群打拼的團隊,以及願意無條件支持我們願景的貴人。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采風智匯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8/07/30
產品名稱:Preventive Precision Diagnosis of Prevailing Chronic Diseases
產品名稱:官方網站|新創資料庫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