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一條產線要虧13年,燒超過10億元,就算看到了機會,你敢投資嗎?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事業的門檻非常高,它是高資本密集、高技術密集、長時間研發的事業,我們虧了13年,2022年才獲利。」華凌光電董事長廖育斌說,而且「我們不對外向股東募資,靠自己的努力活下來。」
專攻中小型工業控制(工控)顯示面板及模組的華凌,從低階的超級扭曲向列液晶(STN,super-twisted nematic)、中階的薄膜電晶體(TFT,thin-film transistor),加上OLED高階產線,是全球唯一一家低、中、高階面板都可以少量多樣生產的廠商。
華凌的面板從農業用耕耘機、有線電話、咖啡機,再到醫療用儀器、電動車專用充電樁的顯示面板,都可以看到;在2022年出貨量約1400萬片(模組)。隨OLED產線首次獲利,擁有豐富產線的華凌,在2022年營收近30億元,年成長率34%,創下歷史新高;同年10月興櫃,每股盈餘(EPS)5.73元。
累積1.2萬個標準型號,客戶下單免開模、交貨又快
品牌部經理王美惠指出,華凌團隊的標準品開發,會先分析及研究產業概況及未來發展,判斷哪些面板尺寸跟規格是該產業最需要的設計,提前開模,「客戶甚至都不知道他需要這個尺寸。」客戶下單的時候,公司已有模具,就不需要付模具費,目前已累積1.2萬個標準型號。
比方說電動車的充電樁,根據不同使用情境,會分成家用、辦公大樓用、室外停車場等類型,或是區分成單色或彩色面板等不同種類,從低到高階各自開發出標準品供客戶選擇,下單後最慢2周可交貨。華凌能開發這麼多面板種類,是過去十幾年來購置不同技術產線的結果。
從單色、低成本的STN開始創業,2006年購入彩色顯示器TFT面板,開始研發電路板模組,2008年在大廠退出之際,低價收購OLED產線;3年後,再從聯電子公司聯宗的手中,以3,300萬買進第二條市價高達16億的OLED產線,在倉庫一放就放了5年。
廖育斌回憶,2007年前後,是台灣顯示器產業最蓬勃的時候,連非面板業的大廠都積極投入OLED事業,瞄準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但因為當時技術尚未成熟,人才也不完備,碰上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的TFT面板,OLED沒有競爭優勢,大廠紛紛撤資,相繼退出市場。
大廠的燙手山芋,為什麼廖育斌要吃下?
華凌買下二手OLED產線,不走消費性產品市場,而是回到原本就擅長的工控領域。因為OLED面板輕薄,也不需要STN的背光源,視角廣且省電,零下40度也能正常運作,操作範圍廣,因此廖育斌在15年前就認定,這項技術一定會取代STN,「這很科學,不是做夢的。」
但是,客戶因成本考量,無法考慮較高價的OLED面板,廖育斌便說服客戶,先將他們的高階產品換成OLED,提升商品價值,其他較低階的產品仍維持不變,讓客戶願意下單OLED。堅守十幾年,OLED產線終於獲利。他拿著自家專利的OLED螢幕說:「它就是未來。」
定調少量多樣營運模式,勤跑展會累積3萬終端客戶
創業一開始,他就決定切入少量多樣的工控領域市場,承接大廠因成本考量不接的少量訂單,比如農業用的耕耘機、醫療用的核磁共振儀;所謂的少量,指的是500片以下訂單,華凌有7成訂單屬於少量型,代表需累積足夠的客戶數,才能一次向上游供應商下單。
廖育斌跑遍國內外展覽,比如到美國、日本、印度、歐洲等,平均每年參與4場,拓展跨產業市場,累積名單,建立起龐大的客戶群。25年來,華凌在全球已擁有3萬家終端客戶。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無形經營門檻,」廖育斌說。產品也會自己帶來新客戶,他表示,有14%新客戶是從商品標籤找到華凌,比如A咖啡機品牌拆解競爭對手B咖啡機品牌型號的零組件,發現它的面板來自華凌,便會主動上門,「這證明在全球,有各行各業的領導廠商,用我們的產品。」
不因開高階產線放掉低階產品,長年穩定供貨,換取客戶信任
2015年,同業開始投入智慧型手環市場,消費性電子市場需求攀升,同時工控領域的客戶需求逐漸成長,他便決定擴建第二條OLED產線;然而,從建廠到調整好產線良率,燒了約5億資金,在OLED還未轉虧為盈的情況下,出現財務調度危機。
「客戶和供應商都很怕,認為我這20年都這麼穩定,怎麼會突然發生這種事,」事業遇到瓶頸的廖育斌,靠著少量多樣營運模式,維持穩定的營業額,再向往來的客戶和夥伴誠實說明情況,表示訂單沒有出問題,只是短期收支不平衡,才讓對方安心下來不跑單,同時改善良率問題,順利度過危機。
他表示,就算OLED的高階產線起飛,不代表公司會放掉STN市場。比如說對講機,現在用的是STN面板,不代表未來會全面改成OLED,廖育斌說,「不因為有更好的發展、更棒的產品,或利潤更高的事業,就不去做原來的東西,這是客戶信任的一部分。」從華凌第一年就生產的產品,目前都還持續供貨,也是公司對客戶的長期承諾。
廖育斌
1970年生,逢甲大學商學博士畢。曾任久正光電品保及研發工程師,1998年創立華凌光電。
華凌光電
成立時間|1998年
員工人數|約1,130人
營收|29.99億(2022年)
營業項目|STN、TFT、OLED顯示器模組,及系統整合(SI,system integration)產品。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莊彙翌,原文標題:15 年前看好 OLED,換來 13 年虧損、燒掉 10 多億元!華凌光電如何撐過低谷、站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