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手握牽動台積電的王牌!搞砸400萬訂單到市佔7成,台灣小廠如何撬開半導體大門?

手握牽動台積電的王牌!搞砸400萬訂單到市佔7成,台灣小廠如何撬開半導體大門?
侯俊偉 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這一張,可是牽動台積電製造半導體良率的關鍵。」手裡握著看似普通的透明塑膠片,上品綜合工業董事長侯嘉生難掩驕傲地說道。

成軍40年的上品綜合工業(下稱上品),近年身價隨台積電、英特爾(Intel)等一線半導體客戶水漲船高,不僅營收連3年成長,且去年12月掛牌上市,交易首日股價大漲近6成。

被歸類在塑化股、從事氟素原料應用(PTFE,俗稱鐵氟龍)的上品,怎麼會與半導體產業搭上邊呢?

早期鐵氟龍應用,多半是將氟素噴塗在不沾鍋廚具及紡織器具等民生用品上。但事實上,鐵氟龍抗沾黏、耐酸鹼的特性,在最近10幾年,備受面板廠、半導體廠商等電子業的青睞。

侯嘉生解釋,需大量使用化學品的產業,若使用氟素材質製成的桶槽內襯來儲存,一來桶槽不易腐蝕,二來不沾黏的特性,能使化學品不易受污染,「潔淨度高,製程的良率也容易提升。」

只不過,過去鐵氟龍在工業產品的應用技術,多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沒幾家台廠想進犯。時至今日,上品近8成營收來自半導體產業客戶,且電子化學品槽車的氟素內襯領域裡,市占與產能皆為全球第一。

外界看上品,覺得是苦守冷門技術的本土小廠,幸運跟到半導體產業,大發趨勢財。但侯嘉生認為:「幸運當然也有,但勇於開創的DNA,才是上品能搭上趨勢起飛的機票。」

上品綜合工業_圖1
上品的桶槽從設計一路包辦到安裝,面對台積電這類大客戶,一個新廠有好幾種不同系統的桶槽,有足夠的客製化實力才能應付。 侯俊偉 攝影

不甘於市場規模太小,主動開創產品的應用領域

侯嘉生口中勇於開創的文化,始於已故創辦人陳世祿。當時上品從塗裝起家,替保溫瓶、烤盤等廠商代工鐵氟龍塗層,不甘於民生產業市場太小,陳世祿帶團隊到日本開眼界。發現日本化工大廠NCI(Nissin Chemical Industry)以氟素原料做成的板材,取代常見的噴塗方式。侯嘉生解釋,板材解決塗層厚度不足,化學品侵蝕容器的問題,以此切入工業應用,擴大市場。

當年上品為了將NCI的技術移轉到台灣,帶工程師去學好幾個月、繳不少學費,卻也決心要擴大氟素材料的應用領域,讓學費花的值得。至此,他們勤跑美國、歐洲等地化工展觀摩,跟上產業最新發展,也因此與全球氟素材料龍頭杜邦集團(DuPont)走得近。

「我們想知道實驗室裡新材料的特性,而他們也想了解應用端的可能性,才賣得出去。」與上游的緊密關係,讓上品在杜邦(2015年將氟素原料部門獨立成科慕公司The Chemours)推出新氟素材料PFA時,迅速研發出讓PFA成型、做成桶槽內襯板材的專利技術。

「PFA除了熱塑性佳,易於雕塑,潔淨度也比其他氟素材料高,更受客戶青睞。」上品後來將PFA板材賣回給NCI,讓昔日老師成為客戶,成功出師。

丟掉400萬訂單的學習:跟上客戶要求,市場就在那

技術能以拚勁超越對手,但經營客戶,卻不是只靠「衝」就能成功。上品在切入工業市場的第一筆大單,慘跌一跤。20多年前,原本材料都從國外進口的台塑,聽聞上品能做氟素內襯,一次就下了400萬的管線訂單。

「台塑趁機器維護期間,把管線拆下來給我們鑽研,沒想到後來開模不合,全不能用。」侯嘉生當時被客戶罵個臭頭,不僅訂單沒了,還差點被台塑封殺。但幸運的是,對台塑來說,向上品採購成本至少便宜3倍,「對方也希望合作能成功,就算犯錯也不會把你逼死。」

經過4年學習,上品終於重拾台塑信賴,在1999年六輕建廠時接到千萬訂單,台塑的訂單一度占公司4成營收。

有大客戶加持,2000年左右,當時面板大廠奇美電(現為群創光電)也找上門。「他們管線設備都從日本進口,找我們做,除了省錢,交期、拉貨都更方便。」有了第1個電子業客戶練兵,上品逐漸敲開半導體業大門。

然而,早期半導體產業因為注重安全,多數材料堅持從國外採購。「人家不敢一口氣給你做桶槽,我們就從化學品也會流經的管線、小零件做起,逐步爭取信賴、吃下更大訂單。」侯嘉生指出,像台積電這類大客戶,跟日商買設備許久,知道品質、標準該到哪,是很好的老師。只要肯磨練、跟上客戶要求,市場就在那裡。

服務做到「買一送五」,客戶選擇機會自然大

不以享盡本土供應鏈優勢為滿足,上品10多年前看準中國有意扶植半導體產業,搶先日廠到浙江省嘉興市設廠,切入國際市場。「當時我們一圈就是5甲地,比台灣所有廠區加起來還大。」當時這個決定對上品看來是場豪賭,但目前他們所在的高階氟素材料應用市場,在國內沒有同業競爭,國際也僅有2間日商稱得上是對手。

上品能在國際上贏過日商的關鍵在於整合能力,他們的產品自製率高達8成以上,客製化實力堅強。

業務性格的侯嘉生,走進客戶現場最關注的就是:還能提供什麼服務給客人。

舉例來說,他看到客戶有了桶槽,到現場還需要安裝,接著再將化學品秤重、充填到槽內。於是成立工程部門,將桶槽設計、製作到使用,串聯成一條龍服務。「雖工程服務的毛利不及內襯,但我一家公司能做5、6間日商的服務,客戶選我的誘因自然大。」

上品綜合工業_圖2
電子化學品級槽車內襯業績,去年年增10倍,一夕間占上品近3成營收,訂單能見到已排到一年半後。 侯俊偉 攝影

近2年起飛的電子化學品級槽車內襯市場,也是同樣道理。當時侯嘉生發現客戶產能提升,過去用「桶」分裝化學品、以卡車載送沒效率,整槽運送的化學槽車才是趨勢。

於是他整合槽車零組件,除了槽車內襯,還包含輸出化學品的管線、閥門等。

上品綜合工業_圖3
除了替客戶製作完整的桶槽、槽車設備,上品也提供單純的管材、板材販售,藉此打入工程系統商市場。 侯俊偉 攝影

「這些零件日商都外購,我們自己做,價格更有競爭力。」他指出,槽車內襯早期是日商天下,如今全球4台槽車裡有3台是上品做的,市占超過7成。

侯嘉生

1956年生,台北工專畢業,曾任恆祥龍實業業務。1983年加入上品綜合工業擔任業務,2017年擔任國際行銷部副總經理,2019年升任董事長。

上品綜合工業

成立時間:1981年
營收數額:26.3億(2020年)
員工人數:640人
營運項目:從事高階氟素材料(PTFE,俗稱鐵氟龍)應用,替客戶製造貼有氟素材料內襯的管線、桶槽,使其能裝填化學品。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劉燿瑜,原文標題:從丟掉 400 萬訂單到躍升全球 7 成市占!這一門課,讓台灣小廠換得 20 年成長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經理人》劉燿瑜 採訪.撰文 《經理人》劉燿瑜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追蹤:FBwebsite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