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過去半年最受矚目的區塊鏈,「Sui」絕對能排上前三名,Sui的英文發音很像台語的「水」,以此命名是希望這條鏈,能像水一樣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區塊鏈Sui和Aptos、Linera並列 「Meta系三大公鏈」 ,因為Sui背後的開發團隊Mysten Labs,同樣也是由當初Meta開發Diem區塊鏈的研究人員所組成。
Sui的主網在台灣時間5月3日晚上8:00正式上線,而原生代幣「$SUI」也在短短一個月以內的時間,躋身市值前100大加密貨幣之一。
區塊鏈技術如同現在的網路,如果沒有好用的網路當基礎,就不可能創造產品、應用,如果說區塊鏈要成為「下一世代的網路」,那麼不夠高效、速度慢的問題必需解決,否則難用的產品,絕對沒有走向普及的一天。
Sui一開始在設計的時候,就針對基礎擴展性、吞吐量等進行規劃,每秒28000筆交易速度,遠遠超越其它區塊鏈平台(每秒約1000-2000筆)的速度及容量,就是要讓用戶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中文、英文切換自如,直到高中才到美國念書、就業的高雄「在地囡仔」鄭聿成(Evan Cheng),就是Sui區塊鏈幕後推手Mysten Lab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聿成曾在蘋果公司(Apple)服務了超過10年,參與過macOS及iOS開發工具「底層虛擬機器」(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 LLVM)的開發。
因為過人表現,後來被挖角到Facebook(後改名Meta),擔任程式語言編譯器等程式開發部門的主管。
2016、2017年正值場ICO狂潮(initial coin offering,代幣發售),許多項目因此獲得不少資金,讓當時在Facebook任職的鄭聿成,開始注意到區塊鏈的潛力,決定透過內部創業,在Facebook成立區塊鏈計畫小組。
身為「以太坊殺手」、「Facebook區塊鏈小組」幕後關鍵人物的鄭聿成,今年其實已經52歲,他所打造的Sui團隊成員,以幾乎都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歷,在年輕的Web3產業中,是少數相對「資深」的團隊。
習慣看「整體」,而不只是單單研究技術的鄭聿成,從過去的經歷,得到不少新的想法,也更加了解不同區塊鏈有的限制。
Sui決勝關鍵:「以物件為主體」
要說Sui與其他區塊鏈最大不同,關鍵差異在於「概念」上的不同。
Sui「以物件為主體」的概念,可以將「物件的屬性和行為封裝」,能儲存更多的資訊量,並完整對應數位資產的樣貌。
鄭聿成舉起桌上的杯子舉例,假設今天有個代幣記錄杯子的所有權,基本上就是一個帳戶; 但在Sui鏈上能清楚的記載杯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內容、多少容量及重量等等,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發生變化,如同讓區塊鏈長出大腦。
以更實際的商業應用舉例,商業合約簽名時,其實就是「兩個東西的結合」,是一種轉變;又或是合約的修訂,其實也是一種轉變。透過區塊鏈技術,就能藉由軟體、智慧合約來處理中間複雜的步驟。
Sui鏈可以支援各種複雜的對象,並將所有變化紀錄下來,直接應用在物件上,讓整個流程更方便、更可信。
區塊鏈如何成為人類的未來?
從Facebook到Mysten Labs,鄭聿成這些年所投入的心血,無非就是希望能提前參與未來世界的變革。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 WEF) 指出,Web3不只是網際網路的新基礎建設架構,也是公司治理以及網際網路上,由使用者共同參與的共創價值的機制。
尤其在疫情後,世人更應思考如何利用Web3這類開放價值的科技技術,重新創建民主、公平、合理的社會運作機制。
「炒幣」與「詐騙」仍是許多大眾對區塊鏈的第一印象,距離真正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有一段路必須要努力。
鄭聿成認為, 如果要讓Web3融入日常生活,重點在於如何讓現有的產品更有趣、更吸引人。
如同網際網路剛問世時,上網其實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因此也只有少數人在使用,也有不少人對網路的價值提出質疑,如今網路已經是如同空氣、水一般的存在。
早期的電話,最初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隨身攜帶大小,就連後來出現的黑莓機,也只有商務人士在使用。改變全球的iPhone手機,也不是第一代就這麼成功,大約要等到第三代、第四代,iPhone才真正開始成為每個人都有的東西。
2017年以太坊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又稱V神)提出「不可能三角形」,在「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這三個特徵中,以目前的技術,只能實現三個角中的其中兩個,而無法同時滿足三個特徵。
這個理論,被認為是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最大瓶頸。但其實每個三角形都是不同的,而以太坊所提及的這三點,其實也是只適用於以太坊的設計,並不適用於其他區塊鏈。
成為Web3領頭者,台灣優勢在哪裡?
多家研究機構均指出,Web3市場規模仍在快速成長中。Mergen Research統計,2022全球Web3市場價值為32億美元,在未來十年,將以43.7%年均複合成長率發展。台灣在全球的Web3競逐中不應、也不能落後。
鄭聿成認為,要發展Web3產業最重要的有兩點,轉型及活躍的開發者。
和其他國家比起來,台灣目前主要還是新創比較活躍,且大多集中在遊戲和交易平台,缺乏強而有力的底層技術,而這一塊的不足,將會限制台灣再Web3領域的提升和多元發展。
如果台灣要讓Web3產業蓬勃發展,最好可以嘗試「借力使力」的政策,和國際先進的Web3團隊連結、合作,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帶動台灣的發展,再加上國內政府、大型企業合作或是鼓勵,才能讓台灣在Web3競爭上,走在世界的前面。
畢竟區塊鏈還是一個新的領域,不可能一次全部做到位,但像阿拉伯、歐盟目前都已經有相關法規,下一步就會是公、私部門合作,提供資金與支援。
目前在Web3領域比較成功的國家,大多都有「想要成為領頭者」的決心,並多方吸取產業、學界的觀點,去了解區塊鏈的趨勢與未來。
雖然現在對於區塊鏈、加密貨幣的監管,大多還僅止於金融科技方面,不過如果政府可以持續了解,並且以開放的態度和產業溝通,事實上會是台灣一個很好的機會。
最後,鄭聿成建議所有想進入區塊鏈領域的人, 「不要被之前所看到的事情所限制住了。」 現在Web3領域中的挑戰的是,大家似乎只看到了加密貨幣方面的應用,因此連結的都是詐騙、炒幣等印象,區塊鏈是不可避免的未來,去觀察、思考整個大局,也就非常重要且關鍵。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邵元婷,原文標題:打破V神的「不可能三角」!「高雄囡仔」鄭聿成打造區塊鏈Sui,如何影響十億人生活?核稿編輯: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