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裡還有相框嗎?
蘋果在今(2022)年9月表示,僅2021年iPhone用戶就拍攝了超過3兆張照片。然而,即使拍攝的照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卻愈來愈少人將它們印出來放在家裡欣賞。
一家由前Twitter員工創立的新創Aura,以「相框」這個看似淹沒在時代浪潮裡的題目起家,他們期待借助臉部識別、手勢控制和感測器等技術,再次復興在家中放相框的畫面,甚至在近3年累積了300萬名用戶。
在相框不再普及的現代,專注於數位相框似乎顯得不合時宜,為什麼還會有人以此為題創業呢?
8次創業、被Twitter收購,轉而挑戰數位相框市場
在找到數位相框這個題目之前,Aura共同創辦人Abdur Chowdhury至少經歷了7次失敗,一直到2006年Abdur Chowdhury和另一位共同創辦人Eric Jensen建立搜尋引擎Summize,才終於苦盡甘來,在創業這條路上初嘗成功的滋味。
當時不少用戶會使用Summize查找Twitter的關鍵字,2008年Twitter著手收購Summize,將Summize整合成為Twitter的官方搜尋服務,Abdur Chowdhury和Eric Jensen也隨之加入Twitter,並為Twitter奠下搜索引擎的技術基礎。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路,Abdur Chowdhury認為網路的價值比起搜尋資料,更重要的應該是建立人與人之間連結,所以2011年時2人雖然離開了Twitter,將注意力轉向小群體之間的私密網絡連結,試圖找尋封閉社交的發展可能。
與此同時,他們觀察到手機拍攝取代相機的趨勢,當時AirDrop的技術才剛出現,照片分享的功能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2人又剛好歷經了購買數位相框的慘痛經歷。那時的數位相框需要有SD卡,才能將照片傳輸到數位相框中,使用上並不容易,他們開始思考是否有可能把照片分享的功能與數位相框這個老舊的東西結合。
「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為手機拍攝的照片建立一個私人網絡。」他們於是決定結合越趨普及的手機,讓使用者直接把上傳照片到數位相框內。概念擬定後,在公司成立的同年,Aura旋即推出第一款商品。
無上限儲存空間、高畫質,成佔據一席之地的關鍵
不過具體而言,這個數位相框怎麼使用?
首先,插入相框背面的電線即可開啟相框,接著在Android或iOS手機上的App中,輸入各相框專屬的代碼,選擇想上傳至相框的照片後,Aura相框即可顯示照片。
為了與其他數位相框做出差異,Aura有幾點特色:
1. 無限照片上傳
市面上的數位相框皆有存儲空間的限制,為了同時兼顧照片畫質與儲存空間大的優勢,Aura使用AWS雲端服務,保證用戶的照片可以安全地存儲在雲端伺服器上。用戶即便在手機相簿中刪除照片,只要在Aura的App中沒有刪除,照片就依然能保留在相框中。假使網路連接中斷,Aura相框也將繼續顯示在雲端存儲的照片,不過如果長時間離線,相框將不顯示任何照片。
2.協作、互動相框
Aura有協作功能,可同時讓4個人上傳照片到同一個相框上。想像一下,帶著家裡的小朋友出去玩,就可以遠端更新放在長輩家裡的相框,讓整個家庭遠端同樂。
此外,在Aura相框的角落還附有感測器(sensor),方便用戶透過手勢的前後移動,切換照片的前後順序,同樣的效果也可以透過在App手動完成。用戶也可以選擇讓相框只在有人進入房間時,或天亮時顯示照片。
不過Aura官方表示,系統會略過裸體、私密文件的照片,假設用戶想顯示較私密的照片,仍然可以手動添加這些照片。Aura還可以使用面部識別功能,自動在App上創立人物或寵物的相簿,方便用戶依據心情自由選擇在相框上展示的相片。
3.高畫質
為了確保Aura上照片的畫質清晰,當用戶上傳的照片因為像素不足、過曝、紅眼、模糊、光線不足等原因導致畫質太低,或者相框方向設置錯誤,Aura會重新調整照片光線、方向,使解析度提高至接近iPad Pro解析度的水準。
數位相框死了又復活,每日展示約10億張照片
儘管iPhone用戶現在已經很習慣使用AirDrop分享照片,Abdur Chowdhury倒是不擔心Aura會被取代,也沒有升起數位相框會就此消亡的疑慮,因為在他眼裡看來AirDrop傳輸的距離限制,並無法達到Aura能夠與親友間即時共享並活絡感情的功能。
在過去3年的時間,Aura已售出100萬個相框,每天向人們展示大約10億張照片,因此獲得Lago Innovation Fund領投的2,600萬美元資金,相框起價約149美元。Aura的成績或許已顯示Abdur Chowdhury在創業前說的那句「數位相框已死」只對了一半,雖然數位相框曾經死過,但靠著新科技,Aura重新嘗試復興了它。
資料來源:Techcrunch1,Techcrunch2,Forbes1,Forbes2,Emerging Prairie,The Business Journals,PetaPixel

喜歡吃甜食、閱讀、寫字的女生。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