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DoorDash市值萎縮67%、Uber跌三成!即時物流面臨失控,巨頭們如何補救?

DoorDash市值萎縮67%、Uber跌三成!即時物流面臨失控,巨頭們如何補救?
DoorDas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全球封城期間,矽谷新創圈對於「迅速抵達」的狂熱可說是達到了頂峰。其中典型案例就是強調「數分鐘內送抵」的新創Getir,提供叫車、找工作、餐點外送等服務,估值在今年3月份躍升至118億美元,近期又籌募了近8億美元、收購英國的競爭對手Weezy,並在今年完成E輪融資,公司估值隨後升值至120億美元,成為「十角獸」(decacorn)。

但「快速配送」產業的大量資金挹注與快速成長趨勢,在2022下半年隨著實體經濟復甦一落千丈——光是在餐飲外送業,今年初以來,DoorDash市值已萎縮67%,而Uber則是下跌了33%。與此同時,foodpanda在新加坡開設總部後僅幾個月,就解雇了約60名員工以保持競爭力,約佔當地員工的5%。

30分鐘送到你家!燒7億拚擴張,公司卻面臨失控?

而提到最具代表性的敏捷電商案例,就不能不提Gopuff。身為消費品和食品外送業者,該公司試圖將配送時間壓縮至30分鐘以內,並透過極端的差異化驗證關鍵假設——對一間電商來說,在一小時內把東西送到你家是可行的嗎?這樣做真的能賺錢嗎?

延伸閱讀:Lalamove訂單漲7倍,GOGOX卻退出台灣!疫情趨緩後即時物流存活的重點是?

Gopuff的競爭對手DoorDash採用了一種類似foodpanda的策略:營利來自中間商與平台抽成,通常會從餐飲業者那裏抽取40%金額當平台費用。而Gopuff在產品、物流方面卻比較接近亞馬遜:將產品存儲在自家衛星倉當中,雇用全職員工,並請承包商運送貨品,將每筆訂單成本壓低至只需1.95美元。在疫情期間,Gopuff的員工人數比前一年翻倍,大約18,000名快遞員。

Gopuff
Gopuff

然而,隨著疫情逐漸緩解,Gopuff營業額也迅速下降。根據市場研究公司YipitData的數據,僅在紐約市,Gopuff的營業額就從5月份的高點下滑了27%。在2021年以擴張模式燒掉了大約7億美元後,Gopuff的創始人承認,他們從未想像過這種情況。儘管正在試圖撤退並延緩擴張,但該公司似乎仍在失控。

快速配送業者,如何調整策略?

這波「快商務」風潮迅速消退,也間接導致小公司倒閉、或者試圖讓自己被併購。例如原先Gopuff的競爭對手Gorillas,雖然在過去兩年內獲取大量資金挹注,但近來也宣布裁員300名員工、退出3個市場,甚至被Getir併購。

存活下來的公司,則致力於提升單價、減少折扣。例如以低價策略進駐的Gopuff,削減了促銷和折扣,並對小規模的訂單增加了額外費用。其他像是DoorDash、Instacart和Uber Eats等規模較大的業者,則開放出租App廣告版位,供品牌、餐廳等廣告商進駐投放,以提高利潤率。

也有部分業者,透過退出其他市場或轉移至東南亞市場來維持獲利。foodpanda不僅積極開拓B2B送餐業務,也計畫為餐廳提供更便於接收及處理訂單的軟體;同時,foodpanda在今年 1 月退出日本,並決定將重心放在東南亞市場上。無獨有偶,主打食品、雜貨交付服務的新創Grab也收掉了位於新加坡的3間配送中心,以加快擺脫虧損的腳步。

本文授權轉載自《未來商務》,作者:鄧舒澤,原文標題:疫情退燒後快商務需求降溫,業者如何調整策略?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未來商務》鄧舒澤 《未來商務》鄧舒澤

未來商務專注於新商業的媒合及促成,以創新商模、商務科技、轉型思維、體驗創新、未來行銷等觀點並延伸至沙龍分享及展會發表,協助企業面對科技及時代趨勢,掌握產業轉型的關鍵解方,挖掘轉型關鍵,對接創新資源,促成新商業機會。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