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Meet Taipei廣邀362間台灣新創與77間國際新創盛大舉辦,但將眼光放到熱情的展區現場之外,全球資本市場正吹起一股冷冽寒風。
面對寒冬將至,今年Meet Taipei邀請勤業眾信新創事業服務負責人陳薔旬擔任Neo Star Demo Show開場演講嘉賓,以「冬天來臨時的新創經營策略——生存、成長、顛覆」為題,向新創團隊分享如何做好應對資本冷卻的準備。
全球經濟走向緊縮,資金湧入早期投資
陳薔旬表示,全球資本在2021年之前都相當充沛、資金成長率很高,但自今(2022)年開始,烏俄戰爭、原油上漲等國際動盪局勢加速了各國通膨腳步,使大多國家採取貨幣緊縮政策,連帶讓投資行為變得更謹慎保守。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創投普遍不願投資需要鉅額資金的D、E輪後期新創,使資金湧向早期新創投資案。陳薔旬也分享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的調查資料,以全球2022年第三季數據來看,鉅額交易占比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高達13%,從57%下滑至44%。
不過,與全球整體相比,台灣仍相對是個沒那麼冷的「暖冬」。
陳薔旬指出,2022年交易件數預計會比以往略為下滑,但金額則有所增加,尤其在國發基金引導和市場逐漸關注下,早期投資的平均交易額快速成長,2022年第一季還上升了21.1%,達到899萬美元。除此之外,雖然交易件數下滑,但減少幅度也沒有全球嚴重,「這算是一個好消息,顯示台灣沒有那麼不景氣。」
儘管吹向台灣的資本寒風比海外暖了不少,但當全球資金逐漸緊縮,台灣新創還是得做好準備,以便在任何市場變化中都能適應生存。
新創有哪些過冬經營策略?
陳薔旬表示,新創會撐不下去,大多都是敗在沒有市場需求、用完現金和團隊管理不當,當經濟不景氣時,這些問題的影響更會被放大。她建議新創想順利過冬,得從五大面向重新思考如何穩定經營公司:
1.拉長現金生命週期
在高風險時期,經營公司的主要考量不再是增加獲利,而是要想辦法維持營運資金,才能延續產品生命。陳薔旬提醒,許多執行長起步時都想不顧一切做好產品、滿足客戶,但非常時期就必須把財務長的思維帶進組織中,確保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整體運作。
2.募資策略
陳薔旬特別提到,經濟緊縮連帶使估值下行,使得企業併購(M&A)意願下降,但IPO(首次公開募股)則反彈成為新創出場的趨勢,比如Gogoro、大猩猩科技都在今年正式完成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掛牌上市。因此,她提醒新創,此刻是好好思考如何調整估值的時機,「能獲得資金青睞,才能有好的估值。」
3.動態調整商業模式
新創的最大特色和優勢就是具有彈性,應據市場變化隨時調整商業模式和產品,尤其在寒冬中經營時,這點更為必要。陳薔旬也舉例,臉書(現在的Meta)和零售電商91App一開始創業的內容,和現在做的事幾乎完全不同,但都靠著建立隨市場趨勢走的商業模式,才能成功打入市場。
4.組織瘦身
「如果公司經營得很辛苦,減薪、裁員都是有必要的,但也要先擬好計畫。」陳薔旬解釋,裁員並不是減少人力支出就好,而是得兼顧人才需求,也可以考量外聘、外包的作法。另外,新創團隊建立很重要,裁員後得和留下來的員工加強溝通和制定合理的工作分配,否則一旦團隊組成出了問題,不只組織效率降低,還可能嚴重影響公司發展。
5.資本支出
最後,陳薔旬建議,面對往後募資將變得比過去困難,新創此時應重新評估公司規劃,尤其針對金額較大的長期資本支出項目,應該更加謹慎決策,避免落入燒光資本的困境。
陳薔旬總結,雖然資本市場越來越緊縮,但對產品目標和商業模式都很明確的新創來說,反而會因為競爭對手追不上,成為一個更容易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轉機。

摩羯座,喜歡看海、喜歡沒有雲的天空,偶爾烘焙、偶爾寫字。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