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新創最重要的事情,已經從存活率轉為海外市場的拓張可能性。
2022年亞灣創新X新創大南方展會邀請到在台國際投資人Headline Asia總監顏伯恩、日商瑞穗銀行高雄分行副總經理弦卷信雄、Kejora Capital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潘彥昌與Genesis Alternative Ventures台灣合夥人烏仕明,一同分析新創如何在現在的情況下掌握海外拓展的商機。
前進日本市場,留意台日商業模式差異與募資5大事項
日商瑞穗銀行高雄分行副總經理弦卷信雄來台5年,觀察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4年來南台灣高科技產業有顯著發展。但他也提醒有意前進日本市場的新創業者,必須要認知到台、日商業模式有明顯不同的差異。
弦卷信雄指出,日本商社相當重視可信賴度,尤其是新創的合作夥伴需要是日商熟悉且可信任的。日本商業銀行雖然非創投,但是扮演著協助媒合日本商社需求與台灣新創的角色。近期成功協助日本商社與台灣音樂平台新創業者對接,透過集團旗下加速器培育,再讓集團子公司券商輔導上市。
協助過17LIVE、Pinkoi、Mixerbox等知名新創募資,國際創投Headline Asia總監顏伯恩則表示,台灣新創不乏好產品、好想法,但是缺推廣管道。
顏伯恩給新創籌資的5大建議包括:做好公共關係、維護且定期更新各大新創資料庫、練好英文能力、做好英文Pitch、選擇願意提供投資人名單的創投。他也提醒全球資金熊市來臨,新創募資完成時間將大幅拉長至10~12個月,應備妥3個月以上的現金水位。
東南亞市場重視生活化題目,如要募資則注意2大關鍵問題
Kejora Capital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潘彥昌指出,東南亞創投資金多集中在新加坡、印尼等地,其中新加坡占5成以上、印尼占3成。台灣在全球市場的角色可以視為「加州之於美國市場」,國際新創如LINE、蝦皮皆是在台灣市場取得巨大的成功後,將商業模式複製到印尼等東南亞市場。
潘彥昌補充:「技術是手段,不是目的。高科技可以帶來高成長,新創獲利之處應該要專注於解決商業難處。」
Genesis Alternative Ventures近日甫成立1.5億美元的風險債基金投資東南亞,其台灣合夥人烏仕明提醒,前進東南亞市場必須要留意宗教對產業的影響。以印尼的伊斯蘭教為例,商品必項符合清真認證,教義更明訂禁止收付利息,因此Fintech(金融科技)發展的商模,必須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烏仕明也提醒新創,由於東南亞創投多半為財務背景,建議少用技術術語。潘彥昌觀察,南台灣創業的題目生活化,有機會貼近印尼市場的日常。
看過各家新創商業計畫,烏仕明說,以過去在金邊從事創投經驗,東南亞創投只在意2個關鍵並且實務的問題:「第一,是多少時間內能獲得第一筆訂單;第二,是如何持續放大訂單規模?」這2個提問或許可以做為新創準備籌資時的參考。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