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能再依賴廣告了,而是要從不同手段與渠道去觸及客戶,我覺得這樣的生態改變對電商來說是健康的。」問到Cookie政策改變的影響,Tresl創辦人暨執行長趙中廷給出了正面積極的回覆。
Cookie即將消失對電商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而LinkedIn數據科學家背景出身的趙中廷在2018年成立了Tresl,希望運用旗下產品Segments幫助透過Shopify自行設立電商網站的電商品牌,把第一手數據以視覺化報表與自動標籤的方式呈現,提供再行銷決策。
今年6月,Tresl宣布旗下產品Segments獲得了Shopify的官方認證——在8,000多個Shopify工具中,僅有98個(編按:截至7月12日為止)工具獲得認證。Tresl成功闖進通過率1%的窄門,更推出了第三代產品:從Shopify專用的數據決策工具,成為一個數據CRM的多渠道CDP工具。
數據進得來、標籤出得去
「其實那個認證的過程跟向投資人簡報很像,Shopify官方會問很多有關客服回覆速度、客戶口碑、數據處理等等各方面的問題,」趙中廷笑著說,「但我們得到官方認證了,這是一種被生態系信任的重要里程碑。」
獲得Shopify認證的生態系夥伴,就有機會服務Shopify Plus(Shopify的進階客戶)的大型電商品牌,例如知名啤酒電商品牌AB InBev的子品牌Labatt Blue,也在今年成為了Tresl的客戶。
趙中廷表示,能有大型的知名品牌成為客戶固然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Shopify官方對Tresl的肯定,那份喜悅不亞於此,「我們的初衷一直是讓電商品牌擁有自己的數據科學團隊,讓他們在做每一個行銷決策時都是driven with data的(數據驅動)。」
Tresl成立的4年間,趙中廷注意到在Shopify上的電商們面臨著一個問題:無法把官網、臉書、信箱、簡訊等多渠道的數據整合並加以運用,換句話說,官網、臉書、信箱、簡訊彼此之間互不相通,因此難以串接。
趙中廷進一步解釋,單純的CDP工具可以整合數據,但如果電商缺少數據科學家,這些數據也無法直接轉換成為決策;單純的CRM工具可以整理客戶名單,卻無法取得進一步的購買行為數據;Tresl自己上一代的Segments產品,雖然可以幫電商直接將客戶貼上標籤、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行銷決策,但限制在於只能抓到電商官網上的數據。
有鑑於此,Tresl團隊今年推出了第三代的Segments產品,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從過去只能整合官網上的第一手會員數據,變成可以整合多渠道的第一手會員數據。
「以前就是收集好官網上的各項會員數據後,再把這些資料貼上標籤,然後投放到不同再行銷的渠道,現在則是把官網、Email、數位廣告等各渠道的數據都彙整起來進來,跨平台管理這些標籤,然後用視覺化報表呈現,就可以知道哪些會員適合在哪個管道進行再行銷,」趙中廷用言簡意賅的方式比喻:「數據進得來、標籤出得去。」
提到目前的進度,Segments已經串接完Email、簡訊等渠道,8月份則會完成亞馬遜、Facebook跟Google的串接;至於收費方式則持續以SaaS的模式收費。
後Cookie時代,電商品牌更該注重會員經營
除了Segments的迭代,Shopify也悄悄為Shopify Plus用戶推出了Shopify Audience方案,也就是讓大家把會員名單和標籤丟到一個大池子,大家共享這個數據庫、對潛在客戶下廣告。
「這就是大家越來越重視第一手跟第二手數據的變化。」趙中廷分享,儘管Cookie政策的改變、Facebook廣告效率持續為人詬病,電商與零售業捲起了「D2C」(Direct to consumer)的浪潮,但是取得第一手數據這件事情並不是新概念,甚至幾10年來都是行銷的必要手段,從買車買房要請客戶填寫聯繫方式,到在官網上跳出填寫信箱、手機就可以拿到折扣的對話視窗,都是品牌為了建立會員資料而做的手段。
趙中廷認為,由於Cookie的強大加上疫情的影響,許多電商非常依賴Cookie與第三方數據來獲取新客,反而在「既有會員經營」這一塊沒有下足功夫,「你從Facebook拿到了一個匿名數據並對他下廣告,但是Facebook只會保留28天的數據,也許這個人已經跟著你5年了你卻不知道,代表你根本不理解這個會員的價值。」換句話說,廣告只是獲取新客、炒短線的手段,擁有第一手數據的會員經營才是長期經營品牌該有的思維。
「所以我覺得Cookie的消失對電商生態來說是健康的,大家才會開始重視自己的會員與品牌。」趙中廷表示,所有電商品牌都應該重新思考第一手數據的重要性,甚至是線下管道的重要性,「只要填個表單、做點活動,其實就可以輕鬆獲得新會員的資料了,為什麼要忽視這一塊呢?」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