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2021年宣布取消第三方Cookie的支援,投下震撼彈。過去數位廣告業者可以透過第三方Cookie,紀錄消費者在網站上的一舉一動,像是他們看過什麼商品、在一個商品頁面上停留多久等行為,藉此達到精準再行銷。
「難道實體店面就無法追蹤與記錄消費者動態了嗎?」這是NexRetail創辦人吳承翰提出的疑問。
吳承翰看準此市場缺口,在實體零售店內的監視器裡建立一套AI影像辨識系統,將 「線上消費行為紀錄」線下化。NexRetail分析消費者行為數據,讓業者即時了解消費者需求,增加消費者購買率,並減少店家生產成本。
不過,現今AI影像辨識技術在市場上比比皆是,NexRetail與其他平台有什麼不一樣?
誰喜歡我的產品?實體零售業的供應鏈精準度僅20%
「真的要去深入暸解零售業的需求,才可以回來看要用哪些技術去解決問題,所以我把我們定位在實體的CRM(客戶關係管理)。」吳承翰從親人的經驗發現,作為沃爾瑪零售供應商的他們往往不暸解自己的消費者。再加上撰寫供應鏈議題的碩士論文時,吳承翰也觀察到,現階段實體零售業供應鏈的預測精準度僅20%,原因就是他們難以預測 「消費者需求」,更不用說要做到後續的再行銷了。
以大賣場來說,貨架上有數百、數千件商品,業者需要知道哪些賣得好或差,才能在下個月調整採購策略,有效運用資源,帶來最大效益。如果還能知道客人幾歲、是男是女等特徵,就可以佈局更精準的銷售策略。
但過去只能以傳統方式利用市場報告,計算出每月的銷售額成長比例,得出各貨品賣出的數量等數據,或是抽樣調查一部份客戶樣本,推估未來客戶偏好。但這些方式皆無法立即得知「誰喜歡我的產品?」、「我該出口什麼產品?」等更深入的疑問,隨時做出修正。
解讀你的行為,讓商家知道你要什麼
因此,吳承翰採用AI影像辨識技術,將「消費者需求」拆解為 「顧客特性」、「行為」及「顧客溝通時間」 全面解讀不同商家的「客群」樣貌。
顧客特性
NexRetail針對「顧客特性」建立客戶識別系統,判斷出消費者的年齡層、性別,甚至識別出與你一起逛街的人是你的家人還是朋友,同時還建立消費者標籤,所以當回頭客來店消費,系統也能自動辨別出來。
但這樣的技術無非讓人聯想到「人臉辨識」,涉及個資。吳承翰表示,NexRetail並不是使用人臉辨識的技術,所以開發過程需特別謹慎,讓機器學習各年齡層穿著樣式、外觀特徵來辨別消費者,測試非常久的時間,才能做到同時保護個資、又能辨識消費者。
行為
而為了預測消費者下一步可能會買的商品,NexRetail的「零售分析管理系統」,能夠識別80種以上動作,像是你拿起、放下一杯可樂等行為,根據這些動作分析出消費者喜好。
「今天店家的銷售額低,是來的人不夠多,還是大家看了一下就走?這都是過去店家不知道的事情。」吳承翰說明,不同商品被消費者拿過幾次、商品又被什麼樣的族群拿起,對於店家來說,都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每個族群所喜愛的商品種類以及當天銷售額低的真實原因。
除了上述兩者,NexRetail還針對「顧客溝通時間」建立「店舖互動行為辨識系統」及開發熱圖分析,讓商家暸解店員與消費者的互動頻率與時長,並及時檢視店裡不同時段的熱門、冷門銷售區域。
收集到顧客相關資訊後,業者就可以隨時在NexRetail後台查看所有來店消費者列表,包括拿起的產品、年齡等數據,讓店家曉得消費者輪廓,調整該出口淘汰的產品、價格,將資源有效運用,提升營業額。
除此之外,NexRetail也將實體店家數據分析應用於線上,將不同族群消費者在店內關注的商品,設計出相對應的行銷推廣手法,以廣告形式投放至客戶的手機上,二次刺激消費者購買該商品。
另一方面,店家因為擁有消費者標籤,所以也能掌控忠實客戶類型、年齡等特性,選定目標市場,並省去掉過去建立會員資料的過程,降低營運成本。
以Sika品牌為例,Sika原有130多件單品,但透過NexRetail的後台數據分析結果,業者才發現,大多消費者其實只會關注部分款式而已,因此將Sika單品數量降至60件左右,不僅大幅降低原有的生產成本,也賺取更多利潤。
發展「客製化辨識技術」,未來計畫將服務推進智慧城市
特別的是,吳承翰還為各零售業打造出「客製化」影像辨識技術,像是NexRetail的其中一個合作廠商——MACALLAN酒廠,NexRetail就能辨識出客人正在喝哪個種類的酒,幫助業者理解消費者的喜好、受歡迎的酒品。
為了確保NexRetail的服務能成功執行,吳承翰在台灣及美國皆創立公司,並於台灣進行「概念驗證」,再將NexRetail的服務帶到美國、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落地。
吳承翰以月租制的方式販售此服務給零售業,包括軟、硬體設備。目前已成功與某品牌精品服飾店、知名大型零售商及MACALLAN酒廠等零售業合作。
未來,吳承翰期望NexRetail不限於實體零售業,將業務範圍拓展至智慧城市、人流控管等其他領域,實現AI影像辨識技術的更多可能性。

21歲,吃飽心情就會變好,希望未來可以養一隻柴犬每天逗我笑。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