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與客戶安排一個線上會議,先是寫信列出幾個時段,並詢問了對方何時有空、讓對方選擇。寄出信後,你等待對方查看自己的行事曆、確認時間。收到回覆時才能建立會議連結,並將連結傳給對方。
中間一來一往的溝通時間,是不是讓你覺得很麻煩呢?
於是,Calendly出現了。這是一套便捷的會議排程工具,你在Gmail信件裡或社群網站的個人檔案上,貼上自己的行事曆預約連結,讓對方點進網站後,直接看見你所有的行程,並在你的空檔時段預約會議。
此外,Calendly還具高人性化功能,你可以選擇想開放預約的時段,或限制一天的會議數量,讓你保有獨立工作的時間。
此工具省去約定會議時間的溝通流程、提高安排會議的效率,並已突破千萬用戶,但是進入2022年後,Calendly卻出現了褒貶不一的討論。
為何Calendly上線9年後才惹議?
Calendly早在2013年就上線了,目前市場估值超過30億美元(約為新台幣836億元)。根據《TechCrunch》2021年的報導指出,其實Calendly剛起步時,他們僅在2014年募到55萬美元,直到2020年新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大家紛紛轉往線上開會,Calendly所提供的服務正符合人們遠距工作的需求,才引來大量關注,目前用戶數已突破1,000萬。
Calendly作為B2B(企業對企業)及B2C(企業對客戶)平台,採用SaaS(軟體即服務)的免費增值商業模式,讓客戶先體驗免費方案,若需更多進階功能,亦有每月8美元及12美元的付費訂閱制,像是串接集客式行銷工具HubSpot、電子郵件行銷工具Mailchimp,或連接其他線上日曆如Office 365、Microsoft等功能。
而Calendly面向企業則提供付費方案,現今合作客戶超過5萬間公司,包括Dropbox、VISA及L'Oréal等。Calendly運用這套商業模式成功在2020年暴風成長1,180%的收入,2021年,Calendly更從OpenView Venture Partners和Iconiq成功募資3.5億美元B輪融資。
因Calendly在市場上逐漸佔有一席之地,討論熱度也隨之增加。曾任Facebook產品管理副總裁的Sam Lessin就於今年1月27日在Twitter上發布貼文批評Calendly。
Sam Lessin指出,當某人傳送Calendly連結給對方,請對方在自己的行事曆上預約會議時,像是在讓對方配合自己的空檔時間,因而產生矮化對方地位的感覺。加上Calendly的用戶向大眾分享自己的行事曆,內容包含所有的工作排程,因此稱Calendly是最沒有隱私的一套社群商業工具。
貼文一出,支持與反對Sam Lessin的網友在網上相互爭執。支持Sam Lessin的網友在貼文下留言,除了同意Sam Lessin所提到的理由外,還斥責Calendly因省略過去與對方協調時間的對話,導致在邀請對方填寫自己的行事曆預約連結時,出現不禮貌或較不正式的邀約信件,讓部分用戶感受不佳。相反地,反對Sam Lessin的人則分享Calendly讓他們能夠高效率安排會議,帶來許多便捷。
負面輿論反讓註冊人數大增,Calendly推出「電子禮儀手冊」
雖然Sam Lessin的貼文招來許多反對Calendly的聲浪,但因為在Twitter上形成高討論度,導致註冊Calendly的人數不減反增,甚至比平時多出數萬,「用戶飆升不僅有免費註冊用戶,還包含付費的企業公司。」Calendly營銷主管Patrick Moran進一步補充,這波病毒式擴散的批評除了引起更多人關注之外,還鞏固了Calendly原有客戶的忠誠度。
從官網上的資訊,目前包含ebay、Twilio以及Dropbox等企業都是使用者。
Patrick Moran也針對Calendly的負面指控回應,表示去年已開展教育客戶的業務,推出「電子禮儀手冊」,教導使用者應如何寄出有效且禮貌的邀約會議信件,內容包含信件中應有的語氣、態度等,而Calendly也將在未來持續優化產品功能,貼近用戶需求。

21歲,吃飽心情就會變好,希望未來可以養一隻柴犬每天逗我笑。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