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在7月底剛發佈了關於日本整體電商市場的數據,這篇文章是跟大家分享裡面的重點。最大的重點就是:大家都說疫情加速了電商的發展,究竟是有多加速?還有就是加速就加速,跟台灣團隊有什麼關係嗎?
註:這邊講的電商主要是指「B2C物販」,所以B2B、跟電子服務不在這裡面,之前有幾篇日本電商市場的相關文章可參考 2020年日本電商市場整理, 2018年日本電商市場總整理。
電商交易金額成長21%至12兆日幣
日本2020年的B2C物販交易總金額是12兆日幣,比2019年成長了21%。比較過去6年的平均成長率11%高了快一倍;日本是在2020年4月才宣布第一次的緊急宣言,後續到現在(2021年8月)又相繼宣布了三次,市場推斷整個電商的成長2021年會比2020年更加速,期待明年的數字。
12兆日幣是什麼概念?跟台灣2019年數字比的話,日本電商市場是台灣的8.6倍大。詳細的數據整理可以參考這裡。
電商滲透率從6.7%成長至8.0%
第二看電商的滲透率。日本2020年的B2C物販電商的滲透率是8.08%。同樣地,相較於過去6年的逐漸成長,2020年的成長直接三級跳。(電商滲透率=電商交易金額 / 零售業交易金額(含實體通路)
8.08%是什麼概念。台灣2019年的電商滲透率是7.5%。也就是說如果台灣2020年沒有變的話,那日本的電商透率就超越了台灣。詳細的數據整理可以參考這裡:
另外,有個有趣的數字是透過手機的交易金額比例超過50%,同樣也是在2020年大幅成長。而報告裡面提到其中一個原因是手機如果是app的話,會跳出各種提醒的通知,增加從手機購買的機會,是跟電腦的不同。
產品分類不同,面對的「日本市場」不同
那日本電商市場變大、電商滲透率變高,又怎麼樣?感覺在之前的一些文章可能多了誤導的資訊。
像這篇提到,日本電商的滲透率只有6%(現在變8%了),94%的交易還是在線下發生,所以打進實體通路在進日本市場時還是個重要的管道。
但如果細看分類的話,如果是作生活家電相關,EC滲透率是37.5%。即使是以過去的平均成長率,2021年的滲透率也會是4成以上,加上看整體電商的成長趨勢,或許比起打進BIC CAMERA還是YODOBASHI CAMERA這些量販店通路,多放點資源研究亞馬遜、樂天市場的行銷模式會更適合。
另外,像是「生活雜貨、家具、Interior」或「衣類、服裝雜貨」(包包也是在這裡面)的幾個台灣團隊比較常開發的產品分類的電商滲透率也都是20%的水準,現在或長期來看,電商都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資料來源:日本經產省
本文授權轉載自Japan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