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電動車發展越來越成熟,隨著各國政府政策以及能源議題推波助瀾下,全球汽車大廠紛紛投入電動車生產,連帶活絡電動車供應鏈,各方皆希望能搶先在未來商機中卡位。但對消費者而言,即便抱著購買電動車的意願,除了考量後續保養問題,充電時間、充電樁基礎建設密度不足和續航力也成了購車的最大門檻。
單就特斯拉的充電為例,原廠附贈的充電器有壁掛式充電器(充電樁)或旅行充電器兩種,而其規格分為AC(交流電)和DC(直流電),也會附贈轉接頭讓車主不必擔心相容性問題。一般的充電器走的是AC,充電速度相對DC而言較慢,0%到100%充飽一輛車約需耗時6到8小時,而坊間目前最快速的120瓩DC直流電充電樁,也需要45分鐘才能充飽一輛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
矽谷新創Ample為了改善充電效率,走上特斯拉6年前放棄的路,開發模組化的電池交換系統,該系統可依照電動車的任何型號,像組裝樂高般拼湊出相應的替代電池,但該電動車需安裝轉接面板才能運作。Ample目前鎖定商用車隊市場,已和Uber展開合作計畫,提供司機電池交換服務。
電動車老大哥特斯拉最初曾在2013年展示Model S的電池交換計畫,然而在2015年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坦承此計畫已然終結。當時特斯拉在加州地區展開試驗,即便所有Model S車主皆被邀請試用,但使用率仍低,因為民間乘用車的單日里程數往往不會耗費太多,在自家過夜充電的續航力已經足夠,但對商用車駕駛而言,送貨、載客里程數高外,若需要最短45分鐘才能將生財工具重新充飽電,時間流逝的同時收入也跟著減少,因此Ample看準商用車分秒「幣」爭的特性,鎖定電動商用車市場。此外,Ample的CEO Khaled Hassounah在接受《Car and Driver》採訪時,聲稱Ample已經和全球前10大汽車製造商中的5間合作,欲開發商用車隊的專用車輛,但不願透露具體細節。
台灣新創行競科技同樣鎖定商用電動車市場,也提供如樂高般的模組化電池系統,但和Ample不同之處在於,行競聚焦協助如礦業、農業、建築業等以柴油為主的車體,汰換燃油車動力系統轉為純電動力系統,以符合各國政府的能源政策,目前主要客戶以歐美國家居多。
駛進充電站只需15分鐘恢復100%動力,C輪募得1.6億美元
Ample目前已在舊金山灣區佈建電池更換站,服務已支援Nissan Leaf和Kia Niro EV車款。當駕駛將車輛駛入大約兩個車位大、足以容納大型SUV高度的電池交換站後,只需要下車並透過手機app操作交換程序,車輪下方的金屬板會先將車體抬高,接著一輛全自動的軌道車會從車輛前方滑入,並取出沒電的模組化電池後將它送入充電站,然後再自動取出對應型號的電池並且完成更換,整體流程的Beta測試約莫耗時15分鐘,Ample預計於測試結束後將時程縮短至10分鐘,並且目標在年底前力拼5分鐘內完成。
創立於2013年的Ample於近日完成1.6億美元C輪募資,使得總資金來到2.3億美元,領投者包含過去已參投的Moore Strategic Ventures、Shell Ventures、日本石油和能源公司Eneos,也吸引了新的外部投資人,包含來自新加坡大眾運輸營運商SMRT的風投部門,以及泰國國有天然氣和石油公司PTT,而此輪募資將運用在擴展服務上,延伸服務到其他城市,並善用車廠合作夥伴共同佈建電池交換站。
Ample共同創辦人Khaled Hassounah對此表示,此輪加入了新的外部投資人,意味著Ample掌握的趨勢和價值備受肯定,雖然類似的概念早已不是新聞,但隨著技術創新,理想具象化也成為可能。
同樣身為共同創辦人的John de Souza則是從汽車製造商角度剖析,他認為Ample志不在改變車體結構,而是為電池提供替代方案,因此Ample和汽車製造商之間為合作關係。Ample優化電池系統、模組化的作法則是多方權衡之下最適合的一條路。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