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MA 台北搖籃計畫今年邁入第 10 年,第 10 期搖籃計畫招募總收件共 144 件,於六月底經過兩階段評選,迎來第 10 期 25 位創業者,平台正式累積 85 位導師和 225 位創業者。
AAMA 台北搖籃計畫是一個針對台灣成長期新創的公益學習平台,每年邀請 12 位企業家以一對一的方式陪伴協助年輕的創業者,同時透過平台的資源提供事業經營相關的學習內容和資源鏈結。AAMA 自 2012 年由詹宏志與顏漏有先生啟動,期待透過連結跨世代導師的經驗及策略夥伴的資源,提供創業者必要的協助;近年也因應創業、新創逐漸受到關注,AAMA 希望透過平台的力量聚集台灣更加多元的新創,為社會帶來創新的動能並永續發展,於去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臺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
今年決選正逢疫情嚴峻之際,延期後首度以線上決選形式,邀請 19 位評審與參與決選的創業者全程透過網路面試、交流。全體評審以各創業項目的獨特性、發展性、擴增平台多元性,以及期望創業者加入後,能帶動新創社群的能量等諸多因素進行考量,今年也特別關心新創企業在疫情下的應變與彈性,最終自 40 位卓越的入選者中選出 25 位學員。
第 10 期創業者入選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
團隊/公司創辦人 | 團隊/公司名稱 | 創業領域 |
---|---|---|
何婕 | 酷比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oby) | 數位科技領域 |
余嘉淵 | 三維人股份有限公司 (3drens) | 數位科技領域 |
李紀廣 | 數位身分股份有限公司 (AuthMe) | 數位科技領域 |
林俊彥 | 創星物聯科技(股)公司 (TRANS IOT) | 數位科技領域 |
林彥穎 | 捷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JelloX) | 數位科技領域 |
洪啓淵 | 桓竑智聯股份有限公司 (iHH Co.) | 數位科技領域 |
張聿瑋 | 構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GoSky AI Inc.) | 數位科技領域 |
曹士賢 | 艾瑞瓷口腔醫療集團 (DENGITAL Oral Care Group) | 數位科技領域 |
陳如芬 | 上頂醫學影像科技 (ACROVIZ INC.) | 數位科技領域 |
黃柏齊 | 點點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QuickClick快一點) | 數位科技領域 |
趙捷平 | 閃電俠股份有限公司 (AmazingTalker) | 數位科技領域 |
歐曜瑋 | 重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KryptoGO) | 數位科技領域 |
薛良斌 | 工合股份有限公司 (InfuseAI) | 數位科技領域 |
魏巧杰 | 幣護股份有限公司 (Aegis Custody) | 數位科技領域 |
李恒 | 智選科技有限公司 (智選家)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林峻丞 | 甘樂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邱柏文 | J.C.Architecture柏成設計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張志祺 | 簡訊設計行銷有限公司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畢劭康 | 時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eekrTech)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許哲豪 | 瀚將文教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百瀚智能教育)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陳苑伊 | 嘉曜醫材有限公司 (望月女子谷慕慕)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黃怡珮 | 格蕾國際有限公司 (Great Living)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葉德偉 | 配客嘉股份有限公司 (PackAge+ )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蕭宇辰 | 臺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吧Taiwan Bar) | 生活產品/服務領域 |
温宏駿 | 教父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Mafia Capital) | 其他 |
就今年度報名創業項目來說,數位科技領域以雲端服務(尤以 SaaS 佔多數)、智慧醫療、AIoT、金融科技等平台服務為大宗,生活產品/服務則較看重其獨特性及期待未來能夠發揮更大社會影響力,入選團隊以文創/設計、餐飲/農業與教育比例最高,初選及決選評審在綜合創業者個人特質與潛力、新創企業的成長性、市場競爭力等因素,方決定 25 位的創業者名單。
自 2020 年成立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AAMA台北搖籃計劃陪伴深耕台灣新創第 10 年,平台共累積了 85 位導師的公益投入、 225 位優秀的創業者參與,基金會也將持續以共學計畫、共創計畫與社群經營三大業務範疇持續優化與精進,期許台灣成為對於新創更加友善的 Startup Island 。
AAMA 台北搖籃計畫透過逐年的觀察,感受到台灣創業環境已漸步入成熟的階段,期待未來新創企業的蓬勃成長,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與 AAMA 台北搖籃計畫將持續關注台灣創業者與其公司,並致力於為創業者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態圈,共創更美好的社會。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