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在著作《金融與美好社會》中,將金融(Finance)視為打造美好社會的工程技術。
一個美好社會需要納入多元的聲音、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這就是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的概念,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金融服務,尤其是那些被傳統金融忽視的鄉村地區、貧困人口、中小企業等弱勢群體,平等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
在傳統金融的範疇,以服務特定區域人口、小資本為主的社區銀行(community bank)與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儲蓄互助社(credit union,台灣稱信用合作社)都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基石。而在 FDIC 的報告中指出,隨著 Fintech 應用逐漸普及,這些年收、資源較少的小型金融機構,在數位浪潮的競爭仍舊處於劣勢之中。
全美超過 10,000 家社區銀行與儲蓄互助社服務人口過億,卻有高達 96% 的銀行都將基礎架構的技術外包給第三方系統商,「有的服務商甚至還在使用十幾年前的過時技術,讓小型金融機構難以轉型,」Fintech 新創 Mantl 的共同創辦人 Nathaniel Harley 說。
這家成立於 2016 年的紐約新創,專注於提供線上開戶的系統服務,主打為銀行客戶提供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裝置上三分鐘輕鬆開戶的系統。
Mantl 直接整合傳統銀行的基礎架構——核心銀行系統,強化其系統並幫助銀行快速開發數位產品,對於本來就提供數位服務的銀行,可以做到不需要切換 app 就能完成所有開戶程序,有外媒稱 Mantl 提供的服務為「線上開戶的shopify」。
線上開戶基礎技術,小銀行無痛跟上數位浪潮
「銀行天生是風險趨避的公司,」Harley 說,「線上開戶相對是低風險的服務,不過仍然只有不到 50% 的銀行擁有這種能力。」他還看見更大的機會,社區銀行在數位轉型的趨勢中,不只要面對傳統銀行投注大量資源導入技術的優勢,也要面對彈性、多元的新型態金融機構如純網銀的競爭。而相較大型商業銀行,儲蓄互助社與社區銀行的資源相對匱乏,對金融科技工具或平台,比起競爭更傾向採取共存、合作的態度。
Mantl 提供的服務,幫助這些量體小的金融機構建立有效率、可獲利的數位產品。去年四月疫情期間,Mantl 的客戶甚至能逆勢成長,服務紐約少數社群 Quontic Bank 新開存款戶成長超過 134%,德州的社區銀行 Happy State Bank 新開支票戶成長 166.7%。由於金融機構急欲滿足消費者對於數位化、遠距辦理金融業務的需求,Mantl 的營收在 2020 年也成長了 2.1 倍,吸引了許多投資人的眼光。
吸引 Alphabet 旗下 Capital G 投資,Mantl 抱有革新銀行架構核心
Mantl 日前在 B 輪募資中募得四千萬美元,由 Alphabet 旗下的投資機構 Capital G 領投,D1 Capital Partners、BoxGroup 以及上輪投資者 Point72 Ventures、 Clocktower Technology Ventures 和 OldSlip Group 跟投。
「隨著分行的倒閉和數位競爭者的成長,傳統銀行的數位化更有迫切性,」 Capital G 合夥人 Jesse Wedler 表示,幫助既有的銀行體系轉型與網銀競爭是一種趨勢,他認為 Mantl 的技術能夠幫助各種層級與規模的銀行實踐數位轉型、創造更大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革新傳統銀行核心架構的技術與野心。
Capital G 自 2013 年成立以來,投資許多金融科技公司,其投資標的包括:金融數據平台 MX、支付巨頭 Stripe、網路券商 Robinhood、 個人信用與財務管理平台 Credit Karma、財務管理服務平台 Albert、印度普惠金融平台 Aye Finance 和提供網路借貸服務的 LendingClub。
普惠金融的願景,需要最新與最傳統的金融服務提供者共同攜手實踐
在台灣,也有類似儲蓄合作社的基層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是一種社員互助合作、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金融機構,在業務上很接近銀行,多位於鄉鎮地區。
全台共有 23 家信用合作社,分支機構 307 家,社員人數約 73 萬人,業務往來對象以社員為主,受營運區域的限制,營運規模相對較銀行小,卻能提供更貼合當地人民需求的服務。
走在趨勢前端的金融科技和最傳統的信用合作社,這兩種不同型態的金融機構都帶著實現普惠金融的 DNA,通過科技或實體據點,以不同方式將服務涵蓋過去被忽視的族群。
對 Fintech 新創來說,信用合作社緊密的社員關係與信任感是難能可貴的優勢,而金融科技也應該能夠幫助這些最傳統機構,跨越科技障礙成功轉型,在未來開放銀行的浪潮中保持競爭力,打造一個更健全的金融環境。
參考資料:Tech Crunch、Crunchbase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