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業小聚#122】媒體的下一步!內容創造新浪潮,媒體如何將內容變現?

【創業小聚#122】媒體的下一步!內容創造新浪潮,媒體如何將內容變現?
賀大新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媒體創新的原動力在於內容創新,而內容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從輕薄短小到長篇幅的文字、圖像、影像、聲音等,甚至整合型的內容,乃至於內容的載體也不斷在演進。

創業小聚第122場,聚焦討論「內容創造新浪潮」,邀請以內容創造、媒體經營題材的4家新創團隊,談論自身對於媒體的觀察、發展和前景,並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以及達盈管顧投資總監盧志軒負責點評。其中,鍾子偉也從關鍵評論網的產品、技術和資源整合經驗,向團隊分享台灣媒體創業的出路與可能。

達盈管顧投資總監盧志軒(右)和關鍵評論網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左)擔任創業小聚122場點評家賓。 賀大新攝影

創造無國界的爆料公社,Folkspaper弱審查機制為使用者提供更友善的社群平台

Folkspaper 創立初衷,始於創辦人林奕汎過去在電競產業中,觀察電競社群形塑出巨大的同溫層現象,因而希望建構讓電競圈鄉民發聲的論壇,於是招募 Twitter 前工程師 Alex Wu 和巴哈姆特產品設計師 Musasi Hung ,共同創辦 Folkspaper。

Folkspaper 創辦人 林奕汎 Ivan Linn 賀大新攝影

於2019年年底上架的 Folkspaper,旨在提供使用者討論非主流資訊的平台,讓每位使用者都能成為吹哨者、當事者或記錄者,而他們的的聲音和一手消息,都有成為頭條新聞的機會,目標成為跨國界的爆料公社。

特別的是,Folkspaper 訴求為使用者創造更友善的社群平台,除了弱審查機制歡迎多元內容,內建內容打賞機制讓使用者發布內容得以變現外,也能透過透過選擇加密選項,讓使用者發布資訊和時間錨定(anchoring),類似上鏈概念,以保障自身內容不受更動,也便於咎責和後台以 AI 分辨內容真偽。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點評:林奕汎提及媒體去中心化的現象,未來幾年媒體真的能去中心化嗎?當人人都是記者時,若平台被使用者濫用,舉凡發布假資訊或是煽動群眾的資訊時,平台勢必得負起一定責任,Folkspaper 應留心這個問題。

一鍵上傳Podcast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Firstory 幫創作者實現內容變現

Firstory 欲讓用戶「說出你的第一個故事」,創辦人暨執行長于子軒說:「希望將用戶製作 Podcast 內容門檻降到最低。」創作者只需生產內容,其餘形式工作,包含上架至各大平台,乃至於盈利流程,全權交由 Firstory 處理。此外,Firstory 也會協助用戶架設網站,更建置了廣告媒合平台,透明且系統化地,讓廣告商得以看見用戶收聽數據、聽眾年齡和性別比。

2020年 Podcast 蔚為風潮,各大媒體和創作者紛紛入進 Podcast 市場,于子軒表示:「雖然創作者來來去去,但聽眾收聽習慣留下了。」Firstory 於2020年度業績成長200多倍,且皆為「原生成長」。針對2021年Podcast 市場預測,于子軒認為除了聽眾數穩健成長和內容製作更趨專業外,逐漸成形的商業模式將是市場關注焦點。于子軒解釋:「Podcast 商模形式包含內容打賞、付費、廣告機制和付費牆等」,而 Firstory 的目標則是優化軟體,持續協助創作者降低製作門檻以及建構成熟的盈利生態,也將以 SaaS 模式佈局全球市場,並摸索新的商業模式。

Firstory 共同創辦人及執行長于子軒 賀大新攝影

談及近期熱議的線上語音平台 Clubhouse,于子軒認為,從創作者角度而言 Clubhouse 將創作門檻降到最低,聽眾面則是藉聽眾的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提高用戶對平台的黏著度。至於如何搭起 Clubhouse 和 Podcast 間的橋樑,于子軒以直播平台和 YouTube 剪輯精華為例,Clubhouse 的內容因即時特性,為未經後製的內容,因此得以藉事後剪輯製作成 Podcast 內容,保存討論精華。

達盈管顧投資總監盧志軒點評:如今 Podcast 市場眾聲喧嘩,目前也為較少受到商業模式扭曲的產業,因此如何創造產業更高的價值,成為未來發展關鍵。

杜絕廣告干擾!方格子創造適合深度長文的平台,提供多元內容付費機制

不同於普遍社群資訊趨向輕薄短小,方格子特色在於提供適合1500字,資訊含量較高的深度長文閱讀的平台。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翁子騏表示:「方格子近似沒有廣告的痞客邦,商模簡單,提供平台讓協作者向讀者收費。」以華文內容為主的方格子,內容形式從文字起家,目前逐漸有圖文、攝影、插畫等多元內容加入,如今累積21萬名會員,海外流量約佔30%。

方格子共同創辦人及執行長翁子騏 賀大新攝影

事實上,方格子創立初期非平台,而是類似數位出版社,但不提供包含編輯、廣告、行銷等整合性服務,不易管理內容創作者,要達到規模化效益成本極高。由於越來越多作者加入方格子,因而架設前後端平台,並思考如何建立創作者分潤機制。目前方格子上已有許多知名創作者駐站,成長量穩定,內容也愈趨多元,每月約有超過1萬篇原創內容產出。

未來,方格子將繼續開發、扶植更多從知名到中小型的內容創作者,並持續優化平台 UX,讓系統更加穩定運作,也將開發內容推薦系統,協助創作者得到更多曝光量。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點評:方格子未來5到10年願景往回推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為何?翁子騏回應,過去方格子希望成為完整的數位出版商,到中期轉而成為近似 IP 媒合的平台,未來還是希望能實現數位出版業務,也有規劃建立垂直媒體的計畫。針對挑戰則是究竟該專注在扶植現有知名創作者,還是中小型創作者,兩者間的權衡是目前最大問題。

延伸閱讀:從乾淨且獨立的媒體開始!關鍵評論網聚焦數據業務,希望成為亞洲前幾大的媒體集團

女性專屬的垂直社群和媒體!妞新聞集團化和多角經營之術

妞新聞今年邁入第10年,創辦人暨執行長王憲邦表示:「妞新聞以技術為核心,創造內容,和發展線上及線下體驗。」

妞新聞創辦人暨執行長王憲邦 賀大新攝影

2017年起,妞新聞得到外部募資後,開始整合和投入跨市場發展,並深耕日本。王憲邦解釋:「媒體跨境商業模式有其難度,但妞新聞致力於讓不同區域間的媒體影響力變現。」2019年,妞新聞遇上流量瓶頸,因此決定在以女性為主體前提,發展橫向事業,包含投資健康、藝文、校園等媒體內容,希望不同類型內容間保有銜接性,並達到綜效。

目前妞新聞除了持續媒合KOL和廣告商外,也正拓展業務到體驗活動、策展和主題電商。過去,妞新聞廣告收入佔整體營收9成以上,2020年降至5成,這項轉變出於妞新聞藉自身會員和流量,舉辦實體活動,創造多元收益。舉例而言,妞新聞年度大型活動「Pink Hug Party 抱抱節」,2018年和迪士尼 IP合作,2019年則是跟三麗鷗 Hello Kitty 合作,有效整合資源,導流會員,並發揮跨境影響力。

王憲邦認為,以中小型媒體發展挑戰而言,最大問題在於網紅間競合以及市場規模不足,因此如何建立自身資源整合方法,以及品牌化成為重點。

達盈管顧投資總監盧志軒點評:疫情下,妞新聞的挑戰和機會點為何?王憲邦回應,妞新聞因疫情跨境廣告營業額大跌,因此對於廣告投放更謹慎,也降低對廣告的依賴性。至於機會面,王憲邦則認為,由於大環境差,讓更多廠商願意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也能激盪出更多創新想法。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李宜萱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李宜萱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