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科技業收購 Podcast 新創案例包含:Amazon 收購 Wondery、Spotify 收購 Megaphone、SiriusXM 收購 Stitcher 等,顯示出播客市場備受看好,各大公司紛紛加入戰場。
未來 Breaker 團隊將加入 Twitter ,希望能健全公共對話的平台;而 Twitter 則是將藉 Breaker 經營播客平台的經驗,發展相似的自家播客平台 Twitter Spaces。
Breaker app 將於15日關閉服務,現有的 Breaker 用戶能將現有內容及數據以 OPML 文件導出,並移轉至其他播客 app,如 Apple、Spotify、Stitcher、Overcast 等,至於內容生產者則得以透過 RSS feed 進行內容移轉。
Breaker 於其公司網頁上說明團隊答應收購的原因,Breaker 的 CEO Erik Berlin 表示:「Breaker 對以音訊傳播資訊充滿熱情,同時對 Twitter 促進世界各地的公共對話獲得啟發。」此外,他更提及 Breaker 對 Twitter 的企業精神印象深刻,且對 Twitter 團隊持續發想新服務和體驗感興趣。
Breaker 為於 2016年成立的播客平台,現任 CEO Erik Berlin 及 CTO Leah Culver 同為工程師出身, Erik Berlin 過去曾創辦聚焦於社群平台的廣告公司 140 Proof;而 Leah Culver 曾創辦即時通訊平台 Pownce 和 Grove 。兩人在 Breaker 共同負責技術面的 Web 架設及 OAuth 嵌入。
Breaker 的特色在於,它並非單純作為播客平台的生產力工具,而是提供高度互動性的 app 使用者得以針對播客內容進行喜歡並留下評論,且使用者間也能相互追蹤,分享節目到其他社群媒體,建立以播客為核心的社群網絡。
Breaker 團隊併入 Twitter 後,將著重在技術開發上,協助 Twitter Spaces 發展。
Twitter Spaces 欲打造提供用戶以語音進行即時通訊的服務。
當使用者創立一個新的 space 時,得以設定發言者的身份為所有人、關注者或是僅限於收到邀請的用戶。創立 space 的使用者可以隨時控制發言者,甚至可以阻止或刪除他人發言。目前最高同時通訊人數為10人,當通訊結束後,創立者可以選擇下載內容,但 Twitter 將依照規則進行事後審查,若發現違規內容,將保留語音,使人們有機會提起上訴。
該產品已於 2020 年 12 月進入 beta 測試。目前 Spaces 開發困境除了技術面的突破外,更包含難以確保通訊的安全性及隱私保障。一派聲音質疑 Twitter 言論審查的作法,害怕 Twitter 自訂的審查規則,將使 Spaces 上呈現一言堂式的通訊環境。
參考資料:
1. Twitter acquires social podcasting app Breaker, team to help build Twitter Spaces
2. Twitter acquires Breaker podcast app, will integrate its team to Spaces
3. Twitter launches its voice-based ‘Spaces’ social networking feature into beta testing
4. About Spaces on Twitter
5. Amazon Music to Acquire Podcast Startup Wondery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