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螢幕及橘色看板前坐滿了觀眾,有些矽谷菁英正準備一展身手、有些知名投資者專注地尋找投資新星、有些記者飛快的敲打著鍵盤,沒有人想錯過下一個 Airbnb 或 Dropbox 的誕生。
這是去年美國知名創業育成機構 Y Combinator Demo Day 的景象,然而今年盛況不再。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衝擊,Y Combinator 正式宣布:Demo Day將由實體活動轉為線上。
Y Combinator Demo Day 因應疫情提前線上舉辦
Y Combinator 是新創界知名的孵化器,對全球早期新創育成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Y Combinator(以下簡稱YC),成立於 2005 年,主要協助初早期新創於種子輪成功募資,並促成新創團隊獲得後期更大規模的創投基金。為了達成此目標,YC 每兩年投注 15 萬美金於獲選新創團隊、協助這些新創搬至矽谷,接受為期三個月的訓練,為之後的 Y Combinator Demo day 做足準備。
YC 每年舉辦兩次例行的 Demo day,這為期兩天活動僅有受邀的創投及媒體能夠出席,與會投資人會透過新創團隊的於 Demo Pitch 上的表現與實際互動,來決定是否進一步認識。由於每年於獲 YC 遴選的團隊實力堅強、到訪的國際創投也來頭不小,因此 Y Combinator Demo Day 可說是新創暨科技界年度必須關注的盛事。
然而,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衝擊,Y Combinator 日前決定將本年度 Demo day 提前一週於 3 月 16 舉行,並將實體活線上化。進行期間,新創團隊將以預錄影片進行發表,而事先報名的創投與媒體可透過 Demo day 官方網站全程參與;為彌補線上活動的互動缺陷,投資人能在過程中透過 YC 所支援的軟體功能,即時與新創交換聯絡方式,以便安排後續的會談。
危機還是轉機?創投們怎麼看線上版 Demo Day!
事實上,YC Demo day 並非唯一受到疫情衝擊的新創活動。日前,美國創投加速器 500 Startups 也宣布將透過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辦 Demo day,而西南偏南藝術節(SXSW)則宣布今年停辦。
針對眾多新創活動因應疫情的方式,相關人士看法並不一致。美國知名創投公司 Work Life Ventures 的創辦人 Brianne Kimmel 已連續四年參與 Y Combinator Demo Day 活動,對此變動他表示支持,他認為:雖然 YC Demo Day 體現了初早期新創的生態,但許多新創公司早在 Demo Day 前幾周便已成功募資,大部分投資人僅是為了建立互動網絡與支持已投資新創而來,如:Brianne Kimmel 本身便在 Demo Day 前就投資了通訊軟體新創Tandem及開源軟體環境新創Accord。
相反的,美國創投公司Fifty Years的投資人、同時也是 YC S12 畢業生的 Seth Bannon 持反面立場,他指出,人與人間的交流互動非常重要,創投與新創需要藉此互動判斷彼此是否適合成為未來十年的創業夥伴;然而他也坦承創業社群中每個人的健康最重要的,並對 YC 表示敬佩。
除了對投資人造成衝擊,此次疫情對 Demo day 主角——新創團隊而言無疑也是巨大的考驗。提供建築業金融科技服務Handle的 CEO Chris Woodward 認為,雖然對今年 YC 培訓中新創來說,無法於 Demo Day 與創投互動的損失不容小覷,但也可能具有潛在機會:將短暫會面轉成更長時間會談的絕佳時機。
化困境為動能,新創該如何因應冠狀病毒來襲?
最終,無論外界看法如何,2020 的線上版 YC Demo Day 已成定局。面對肺炎疫情風暴,全球產業亦或者新創都正加快防疫與應變的步伐,即便衝擊在所難免,如何在變局中保有彈性和競爭力才是當務之急,對此,全球型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在公司發表的公開信「Coronavirus: The Black Swan of 2020」中提到:「紅杉資本已累積將近五十年的經驗,成功幫助企業度過低谷,我們學到寶貴的一課是:當變動時局來臨時,從未有人因做出快速、果斷的決策而感到後悔。……有時,企業經營如同生物學,如同達爾文所言,存活下來的物種通常不是最強壯的或是最聰明的,而是當變化來臨時,最具適應力的。」
資料來源:
1. Citing concern over COVID-19, Y Combinator moves demo day online
2. YC W20 Online Demo Day
3. Coronavirus: The Black Swan of 2020
4. YC W20 Online Demo Day Now on March 16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