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創業創新正在由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轉變,以東南亞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主要陣地。2019年,我們聯合7點5度推出東南亞VC/獨角獸啟示錄。
許多人期待乘坐著「時光機」,在東南亞複製中國的奇跡。由於地緣優勢、人種文化相近等原因,東南亞成為了眾多中國創業者出海「淘金」的第一個著陸點。2019年,東南亞各個地區湧現出才華橫溢的創業者和獨具匠心的創業項目,在「創投」這架天平具有同等分量的另一邊,東南亞的資本也在不斷攀升。
但「當地語系化」永遠是出海最關鍵的內核,只有深入本地、了解本地、努用本地的思維和視角去思考本地,才能更接近問題的本質。我們回顧了東南亞創投的2019,希望為行業提供指導,帶來啟迪。彼岸雖遠,卻非不可及,時間尚早,才充滿希望。
2019 年東南亞投資:74.74億美元,出行領域居首
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內出海項目有30多個拿到了融資,東南亞本地項目有100多個拿到了融資,與國內寒冷的融資市場相比,出海東南亞已不再是個趨勢,而成定論。
過去四年,以Grab和Gojek為首的網路叫車公司已經募資了超過 140 億美元資金,包括 Tokopedia 在內的電子商務公司已經吸引了近 100 億美元資金。而隨著 Grab 和 Gojek 以數十億美元的估值成為了東南亞的獨角獸企業,數億美元規模的基金也成為東南亞創投公司的「新常態」。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東南亞共發生309起投融資事件,有披露金額的投資為74.74億美元。截止至今年11月底,僅GIC,軟銀和紅杉這三家投資機構就在東南亞出手48億美元。從投資金額來看,排名前三的投資機構分別是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GIC、軟銀、紅杉,投資金額分別為19.05億美金、18.25億美金、10.86億美金。
從投資數量來看,2019年東南亞最活躍的投資機構為 East Ventures、500 Startups、Insignia,投資數量分別為17筆、13筆、10筆。2019年東南亞的投資行為主要集中在網路叫車、支付、電商、物流、人工智慧等領域。網路叫車領域的融資金額占比最大,整體格局由Grab和Gojek主導。
從投資數量來看,金融科技、電商、物流行業位列前三名。金融科技仍是東南亞創投市場的「重頭戲」,除去支付、借貸等細分賽道,金融科技領域今年共發生76起投融資事件,位列投融資事件數量第一名。
五大獨角獸的誕生:上下游產業不斷現身,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新加坡和印尼仍舊是東南亞最熱門的投資目的地,分別有121筆和105筆投資。對於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新加坡依舊是在東南亞落戶的首選,「吸金」能力有增無減。而除了新加坡外,今年越南的「吸金」能力大增,支付領域有兩筆大宗融資交易VNPay(3億美元)和Momo Pay(1億美元)。
由於中產階級數量的增加,印尼的借貸平臺依舊在生長,物流和房產行業也在興起;馬來西亞較為熱門的賽道是支付和財務解決方案,泰國投資者將資金投向了保險科技和技術公司。
隨著Shopee、Lazada、Tokopedia、Grab、Gojek等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大量的上下游產業也在不斷現身,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2019年,物流行業吸引了各種投資和合作,成為下一個崛起的領域。此外,隨著產業鏈的不斷成熟,更多細分領域也將隨之而來,垂直電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等細分賽道,也給東南亞電商帶來了新的玩法。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資本2019年在東南亞網路科技領域共投資33個項目,大部分集中在新加坡地區金融科技行業。另一方面,根據披露的投資額來看,中國資方共領投或者參投了28.50億,其中最大額的屬於軟銀中國投資Grab 14.6億和京東、騰訊、美團等投資Gojek 10億美元。
2020 年東南亞趨勢:科技為王,中後期有望
東南亞有6億多人口,隨著線民數量不斷增加,中產階級逐漸崛起,「數字經濟」在2019年達到了1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這就為東南亞的科技公司和投資機構帶來了大量機會。由於中國、日本、韓國的投資機構持謹慎態度,面向東南亞公司後期的估值升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規模資金流動。整個東南亞市場,只有頭部玩家在謀求 IPO。
金融科技在東南亞屬於「吸金」能力最強的賽道,新加坡良好的監管商業環境以及成熟的生態體系,不斷吸引著尋求增長潛力的金融科技公司。而印尼和越南的創投市場在2019年也不斷升溫,投入印尼市場的種子基金不斷增多,從投資數量來看和新加坡不相上下。越南市場雖然投資數量不多,但在投資金額方面和印尼不相上下。
隨著銀行和金融自動化的發展,雲計算、機器人和大資料等自動化技術也將在未來登上東南亞的舞臺。根據IQPC的Top Challenges for Intelligent Automationfor BFSI in 2019的報告顯示,「到2020年,智慧自動化將為銀行、金融科技和保險行業帶來5120億美元的收益」。
2019年也出現了不少新的投資方向,由於數位化正在深入到各個部門,投資領域也變得更加多樣化,農業、醫療、保險科技和房產科技等都在發展。東南亞作為新興市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技術得到的關注較多。但2019年,醫療科技和保險科技等領域出現了細分的解決方案,這些新興行業也將迎來更加深入的發展。
截止目前,一些東南亞投資機構已經開始籌備新的基金。淡馬錫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祥峰投資完成VertexMaster Fund (VMF)基金的募資,規模達7.3億美元;東南亞PE公司Provident Capital Partners為第二支基金籌集了約2億美元。
印尼最大電信運營商Telkom Indonesia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MDI Ventures,與韓國金融巨頭KB financial Group旗下的KB Investment成立了合資基金公司,目標是1.5億美元。印尼風投公司Alpha JWC Ventures完成1.23億美元的第二支基金募集。預計2020年,有了充足彈藥的東南亞投資機構,將會瞄準中期以後的公司。
東南亞新創的進擊之路:需加強在地語系化的營運能力!
若將東南亞6.8億人口看作一個整體,似乎市場體量很大,但要想在每個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則需要極強的當地語系化運營能力。據公開訊息顯示,2019年Grab和Gojek在融資金額排行榜上位列top2,兩者在外送、支付、國際化等道路上的競爭也愈演愈烈。
Grab成立於2012年6月,起家於網路叫車業務,之後以超級應用模式不斷擴展業務邊界,目前用戶數超過1.66億,叫車服務次數超過30億次。在2018年接管Uber在東南亞8個國家的業務後,Grab迅速擴展業務,開始提供外送、快遞、金融、醫療、票務等服務,並且推出了行動支付業務 GrabPay。Grab正在成為一個超級應用,其業務模式可以看作「支付寶+美團+滴滴+閃送」的結合體。與滴滴、Uber不同,其支付應用GrabPay為其估值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過去一年,Grab 的外送業務擴張到了6個國家的199個城市,其支付業務 Grab Pay 在6個國家都已獲得電子支付牌照,目前為60萬商戶提供服務。Grab強調,其最大的優勢是高度當地語系化的能力,可以挖掘並滿足用戶的每一個細節需求。目前僅「叫車」業務,Grab 就提供了12種不同的服務,在越南、泰國、印尼推出了GrabBike,在柬埔寨推出了GrabTukTuk,在菲律賓推出了GrabTrike。
針對帶寵物的出行使用者,Grab推出GrabPet 服務,車內提供寵物箱等相關物品,司機也是經過培訓的寵物訓練師。針對帶小孩出行的家庭使用者,Grab推出GrabFamily服務,為兒童提供不同高度的安全座椅。
東南亞出行領域的另一個獨角獸是Gojek。2010年創立於印尼的Gojek發展迅猛,也採取超級應用模式,覆蓋出行、生活服務、移動支付三大板塊。在生活服務方面,Gojek擁有外賣平臺GoFood,票務平臺GoTix,這些服務都可以通過其旗下的GoPay進行付款。
在出行領域,Gojek旗下的GoRide是印尼首個線上摩的品牌,此外Gojek還推出了共享汽車 GoCar、Go Blue Bird,美食外送 Go Send,皮卡貨運服務GoBox等。
從GrabPay和GoPay可以看出,金融服務,尤其是無現金支付是超級應用的連接器。Gojek為了鞏固在支付領域的地位,收購了三家金融服務公司,並將他們合併到GoPay系統。在發展已有業務的同時,兩家獨角獸也同時進行了其它領域的探索。今年5月,Grab應用上開始推送影像服務平臺HOOQ的內容,9月份,Gojek 也在印尼推出了名為 GoPlay 的影像直播平臺,兩家公司都在邁向超級應用的路上繼續前進。
據ABI Research的資料,在東南亞的主要市場,Grab的佔有率都超過了Gojek。未來,Grab希望將網路叫車服務擴展到日本和中東,Gojek則宣佈計畫在2020年進軍三個市場,擴大海外業務。東南亞看似是一個整體,其實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是差異顯著、嚴重細分的複雜市場,沒有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想在這裡站穩腳跟,必須採用「超當地語系化」策略,借助科技的力量,發掘新的潛力和機會。
本文轉載自:創業邦,作者:雨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