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成長駭客(growth hacker),扮演市場和技術的中介角色,負責通盤考慮影響產品發展的因素;與傳統行銷手法不同,這群人依靠「技術」和「數據」的力量達成各種增長目標,並從實作中反覆假設、驗證,力求找尋最佳解決方案。
「任何創業團隊都必須面對成長挑戰。」本次SLP Taipei工作坊邀請Pinkoi的產品經理侯宗成(Jason),從方法論的角度,探討精實創業「假設-驗證」的必要性,同時推薦多樣數據蒐集工具。侯宗成認為,當團隊尚處在初步成熟階段,礙於資源不足,必須善用數據分析及量化指標推廣產品。
精實創業的「假設驗證」
創業普遍被認為是高風險投資。「很少人、沒有人做的事情,可能是創新,也可能是死局。」侯宗成建議,在創業前應該先預設四個基本假設(以Pinkoi於2011年創業為例):
針對for:選擇目標市場、定位品牌
Pinkoi希望聚集獨立設計品牌、設計師,進而解決文創設計商品的銷售問題。如果if:創業目的
Pinkoi透過建立線上電商平台,邀請設計師加入、共同販售商品。就可能then:獲得某個成果、產生甚麼變化
Pinkoi目標吸引設計師加入、吸引喜愛獨立設計商品的消費者。驗證觀察:以現有資訊設定假設,而後實際驗證
Pinkoi當初走訪每一個市集攤位,網羅設計師試用平台、邀請上架商品。
侯宗成引用Bridgewater創始人Ray Dalio的經驗與其他創業家共勉,“To make money in the markets, one needs to be an independent thinker who bets against the consensus and is right.” 侯宗成分享,創業就是挑戰現在的共識,並且從實作中累積足夠經驗,實現「成長思維」的核心價值。
如何提出有效的假設
辨認「阻礙成長」的最大風險,轉化成可被驗證的假設
創業四大風險包含:實行性風險、易用性問題、價值風險、商業可行性風險。自家團隊應定期檢驗最無法掌握、最沒有信心的面向,力求突破每一階段的成長瓶頸。精實或敏捷的核心原則
侯宗成建議應即早處理風險,不要留在最後一刻,否則將會浪費很多資源;並且最小化驗證假設的成本,最大化假設的「擬真度」。假設必須能清楚描述團隊期待的成果(outcome),以及可被驗證
交叉運用三種資料蒐集方式
新創團隊的資源有限,必須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提出正確問題、決定測試的內容。侯宗成提出三種基本的驗證假設、資料蒐集的手段,對行為或真實世界進行抽樣調查:
- 質化:顧客訪談、用戶測試、問卷
- 量化:數據分析、網站追蹤、ABA Testing
- 經驗:產業知識、市場調查、競品分析
解讀資料、生成見解:推薦多種數據蒐集工具
NPS(Net Promoter Score):衡量客戶滿意度
RFM(Recency, Frequency, Monetary):推估用戶「回購率」
Cohort Retention:計算同批次之回購,測量「留存率」
AARRR轉化漏斗模型(Acquisition, Activation, Retention, Revenue, Referral):在這個漏斗中,被導入的一部分用戶會在某個環節流失,而剩下的那部分使用者則在繼續使用中抵達下一環節,在層層深入中提升轉換率。
成長價值正是透過不斷地「腦力激盪、排定優先順序、測試、分析、常態化部署」,減少這當中每個環節的不必要損耗,提高轉化效率,從而不斷擴大自己用戶群體的數量和品質。(延伸閱讀:數位行銷沒有SOP,「用戶導向」是最佳解)
「創業就是不斷假設、驗證的過程。」侯宗成鼓勵每一位創業家勇敢試錯,「成長的目標,不外乎是提供顧客最好的服務體驗,以及設計優良的商業模式。」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套理論可以保證你成功,但反覆累積自身經驗、持續在市場上生存,肯定會離成功更近一步。
你的團隊準備好接受挑戰、突破思維框架嗎?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