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耐心資本影響力投資先驅「聰明人基金」(Acumen)開發了一種稱為「精益數據」(Lean Data℠)的獨特評測方法。日前,Acumen已著手將這項技術獨立出來、成立一家新的營利企業-「60 分貝」(60 Decibles)。
Lean Data℠透過智慧型手機技術與影響力企業的低收入客戶互動,藉由問答形式,向他們取得第一手的產品或服務使用經驗,再將數據彙整成有效資訊。在過去5年中,團隊收集了來自33個國家、共8萬5千多名客戶的社會影響力數據,合作對象包含150多家社會企業和非營利組織。
這一切都要從2014年說起,當時Sasha Dichter和Tom Adams正在領導Acumen的影響力和創新工作,他們的目標是重新思考:該如何把影響力投資做得更好?即便當時,Acumen已是影響力投資圈內經驗老到的領導者,但他們自認還不夠。
「投資之前,我們會先研究一番、建置影響力檔案;接著再透過計算裝置的銷量,來衡量該筆投資的影響力成果。」但Adams也說:「然而,僅僅因為你銷售更多東西,卻並不一定意味著你的影響力更大。」於是,他們著手研發新方法,來獲得更準確有效的數據,並且優先考量客戶的使用體驗。這是一樁需要多方測試的大工程,但在研發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關鍵:參與Acumen計畫的企業與客戶互動的頻率極高,也許他們可以善用這些互動來取得數據,再構建出新的評估指標。
比起由上而下、為各家企業定義何謂影響力,Acumen反其道而行,把這個權力交給顧客-由顧客自己來詳述:使用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後,對他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Acumen由一家旗下投資的救護車公司著手,向致電呼叫中心的客戶詢問了一系列問題,來確認來電者的貧困程度。從提案發想到取得數據,整個實驗前後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比他們預期的少得多。他們因此意識到,可以透過手機對話,有效收集所需數據。
最後,Dichter和Adams為特定領域都建立了定型化問卷,任何企業均能使用;調查完成後,由該調查蒐集數據會產生性能評估指標,可以用來與其他著重相同領域的企業相比較。舉例來說,針對企圖達成財務兼容的公司,問卷內會包含評估受試者財務健全度的問題;而食農企業則會將重點放在收入水平等面向。
前兩年,這套技術僅在Acumen內部使用。接著,當他們投資的企業開始向外界分享影響力數據成果後,漸漸有投資人上門詢問Acumen,可否也為他們提供類似服務。這樣的業務需求量漸增,驅動Acumen成立新公司-60分貝來提供服務。
「我們開始接下更多的外部委託案,再也不只限於內部作業需求,因而發現我們可以把這套技術獨立建置成一家公司來運作。」Dichter說。
Acumen並不是唯一將旗下技術獨立出來、成立公司的影響力投資者。今年3月,eBay創辦人麾下的「Omidyar Network」影響力投資基金,便將其投入財務兼容的資源獨立出該單位,成立了創投公司「Flourish」,專門支持企業家,創辦具社會影響力的金融服務企業。
本文授權轉載自社企流,作者:黃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