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自詡為新電商的開創者,拼多多打敗京東的故事

服務創新電子報/林奕辰 2018-09-21
自詡為新電商的開創者,拼多多打敗京東的故事
Macrovector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若要說今年最火的一家企業,那非拼多多莫屬,這家在2015年開創的電商新星,用戶已高達3.5億超過了美國人口總數,創辦人黃峥從一開始的生鮮電商「拼好貨」,發展成為現在的「拼多多」,原是Google中國的創始工程師,在離開後打造了能與網購龍頭京東與淘寶平起平坐,甚至日訂單超越京東的平台。

在2017的年底開始受到市場大力關注,他是一家基於騰訊微信平台的社交電商,商品從民生日用品、3C電子產品、服飾、美妝,只要你想得到沒有你買不到,在波濤洶湧的競爭市場,只能用奇蹟來說明這樣的成功故事。

拼多多網站.png
拼多多是中國近年來快速成長的電商平台之一。 拼多多官網

社交電商以用戶達到最佳宣傳效果

平台產品售價低廉,主打透過團購的模式壓低售價,越拼越便宜正是用戶群所需要的,同時也有許多的行銷活動,以砍價免費為例,用戶可以免費獲得商品作為號召,誘導用戶分享連接到微信群與好友,以用戶去發展用戶,持續在社交聊天軟體獲得新流量,商家也能用最少的成本來達到最大的宣傳效果,在24小時的有限時間中若不能將價格砍至0元,即會喪失免費獲取的機會,有新用戶點擊砍價能高達40元人民幣,然而是既有客戶僅有折扣不到一元。另外,也有最基本的團購模式,一件70元的牛仔褲在拼單之後只需20元,銷量可達上萬件,在薄利多銷的情況下買家與賣家雙贏,打開應用程式放眼都是個位數或是10多元的起價。

拼多多砍價策略.jpg
拼多多的砍價策略。 每日頭條

拼多多將娛樂與分享的理念融入電商運營中,同時也通過拼單了解消費者,利用演算法進行精準推薦商品,分析曾經幫好友砍了哪個商品,用戶對於商品的偏好與搜尋紀錄的潛在購買,透過一連串的策略讓用戶火爆增長,推薦消費者相對應感興趣的商品,成交比率將營業額提升,一連串的良性循環造就拼多多的成功。

營收亮眼,受到資本市場青睞

吸引了曾經投資Facbook和Google的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和中國網路巨頭騰訊的投資,今年7月26日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在美國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登場(NASDAQ:PDD) ,當天開盤即大漲40%,市值高達300億美元,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儘管拼多多在2017年的營收相較前年有3倍多的成長,高達17億人民幣,淨虧損仍高達人民幣5億餘元,訂單多、銷量多、用戶多是拼多多的特色,在2018年Q1成交金額662億人民幣,活躍商家有超過100萬間,用戶更有2.95億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電商平台C2B模式,還有O2O線上線下的融合模式,實體零售與電商結合也是新零售正在探索的重點。

拼多多進軍美國那斯達克.jpg
拼多多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 Reuters

瞄準中低階客群

中國精英是看不到鄉村人口的需求,鎖定三四線城市的經濟能力較低的人群,收入水平在無力購買高階品牌的情形下,在激烈競爭的電商市場找出破口順勢崛起,淘寶持續打擊假貨,嚴格審核開店與商品,京東也有許多高端品牌入駐平台,然而不可否認山寨貨、假貨的需求是持續存在的,對於價格十分敏感的消費者,拼多多正中紅心,找到了市場利基,儘管大量假貨的充斥的情況下,拼多多被視為消費降級的代表,然而品質不佳的印象也是他的劣勢,仿冒包括:三星(Samsung)、小米、愛迪達(adidas)等知名國際品牌,上市後受到大力抨擊,面對輿論創辦人黃峥對此發言:「山寨並不是假貨」它就是仿冒品,拼多多的支持者更言:「你不理解拼多多,是你不理解中國」,中國精英看見了中國貧窮的一面,有80%的家庭月收入是不超過2900元人民幣(約為新台幣一萬三千元),拼多多讓社會聚焦於低階消費市場,不曾看見的龐大人群與消費需求,低線市場會不會是中國互聯網的未來,消費趨勢才正開始。

延伸閱讀

阿里、京東數十年規模,它3年就達成!中國新社群電商「拼多多」赴美IPO儲備彈藥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服務創新電子報》,作者:林奕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