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談到自主性和流動性時,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認為是在談自駕車(Waymo or Cruise無人車),但其內涵其實不僅如此。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自動駕駛技術充滿了期待,無論科技大廠、車用電子大廠與傳統車廠甚至共享交通工具業者紛紛投入自駕車的研發或早階投資。
為何自駕車如此重要?安全、省時和環境保護
在美國,每年都有3萬多人死於交通事故,但自駕車可以大幅減少這樣的交通事故挽救成千上萬人生命。
事實上,根據美國運輸中心的研究,如果美國道路上約有90%汽車是無人駕駛的,那麼事故量將從每年600萬下降到130萬。死亡人數也將從33,000人下降到11,300人。這些數字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如果人為失誤所造成事故的機會減少,那麼交通的堵塞也會減少。未來的通勤時間將會急遽縮小,那麼上百萬的人民(包括長者和殘疾人士)就可以在大馬路上優遊。
值得期待的是,當自駕計程車增加,將有助於減少道路上的車輛總數和整體的交通量,而且自動車的設計能夠優化加速和煞車效率,因此有助於提高燃油效率並減少碳排放。根據麥肯錫的說法, 採用自動駕駛汽車每年可以減少3億噸汽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
誰在談論自駕車?
國家、跨國公司和有遠見的領袖。許多國家的元首,像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將杜拜未來基礎建設、道路和公路運輸管理局所提出的「杜拜自駕車交通計畫」相結合。
此項策略的目的在於2030年將杜拜總運輸量的25%轉變為自駕模式,涉及了每日500萬人次的運輸量,每年可節省60億美元的經濟成本。杜拜最近訂購了50輛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 SUV,將其變成上述計畫所談的全自動駕駛車輛。這項計畫將另外再訂購150輛。
Google的子公司Sidewalk Labs和多倫多東南部區合作,將12英畝的土地進行未來城市的發展,其利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創建一個利用自動駕駛車通勤的智能城市。如果按照計劃進行,Google也將在附近的一個800英畝土地做同樣的事。Google將把多倫多的辦公室遷移到12英畝的土地,以利更好的評估環境(收集數據、自我專注等)。
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的一項研究,到了2030年,在美國駕駛的所有道路上將會被25%自駕車所覆蓋。BCG的研究預測,自動駕駛、電力和共享服務的結合,比其他任何因素更有利於經濟。BCG還預計自駕車會在20世紀初轉型,由高度採用自駕車、人口數高於一百萬的城市。大城市中由於人口數量大,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汽車效率,且在理論上交通壅塞、停車和汙染問題的下降將會有利於大多數人。
自駕車是如何運作的?
結合人工智慧和感測器。在這項產業中的領導者(像是Waymo和Cruise的自駕車),訓練他們的系統像人類一樣思考。這意味著汽車必須立即辨識環境並了解環境狀況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例如,如果汽車注意到一個正在穿越街道的行人,它將以毫米為單位去測量該行人的位置,並預測他們的下一步動作,以避免發生碰撞。到最後自駕車必須比人類更勝一籌。
下圖為自駕車透過一些現代的科技來實現的過程。上述所提到的感測器和系統會將即時的數據提供給中央AI軟體系統來觀察汽車周圍的物體,然後預測該物體的行為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同人類)。Waymo、google子公司和自駕車領域的領導者主要對以下三個部分做解釋。
感知 :這個部分的軟體主要是在偵測和分類道路上物體,同時也在測量他們的時速、方向和加速度。而且還能正確的辨別人類、汽車、角錐的差別,並藉由區分字體和顏色的差異來幫助準確預測對象的行為。
行為 :軟體會模擬、預測和了解路上對象的意圖。經由數百萬英哩的測試,能有效的預測對象的行為。Waymo強調了他們的軟體能夠準確預測騎腳踏車、摩托車和行人的行為,即使他們動作看起來相似(即行人移動的速度比摩托車慢,但可以更快地改變方向)。
計畫者 :賽車就會以防守車手的方式計劃最佳的賽道。意思是Waymo為了防止死角,特別預留了騎腳踏車者空間,並能平穩的進出車流。
自駕車的成本是多少?
這取決於想要你的汽車有多先進,假設你想裝備一輛現有的汽車到等級的自駕程度(high atomotion),那麼很可能會花費超過10萬美元。主要的LiDAR系統的硬體需要裝設在車子的頂部(右側)。Velodyne是Google所開發的Waymo自駕車背後的製造商,但是Google最近宣布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能把成本從7.5萬美元降低到至少十分之一,即減少至約7,500美元。雖然這還沒有被實現,但如果是真的,則表示已經朝向正確的方向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在其他四個類似但比起LiDAR較不重要的感測器上,價格大概落在6,000美元左右,而LiDAR費用則高達117,000美元。除此之外,還有雷達($10,000)、相機(兩個6,000美元)以及顯卡和其他價格在$10,000內的硬體。總之,這樣的花費將近14.3萬美元還要加上車子本身的成本。競爭者間將會展開一場將自駕車進入市場的競爭—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自駕車的價格會降低。
自駕車領域主要玩家
Navigant Research發布了一份關於18家最具影響力的自動駕駛車製造廠、科技巨頭和新創公司的報告,討論自駕車所面臨的挑戰。這項研究是基於少數公司,主要是提及戰略和執行。就如同下圖所顯示出來的,大多數的領導者都是大型自駕車的製造商,但他們都必須依靠製造軟體的新創公司的幫助下才有可能實現自動駕駛。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FINDIT》,作者:張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