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工智慧趨勢就像大浪來襲,那麼台灣應該如何乘浪而上,找出自己的機會呢?科技部長陳良基坦言,台灣是小國家,資源有限,但「小國可以有大戰略」,因此,規劃出總預算160億新台幣的五項發展策略,希望能打造AI創新生態圈。至於細部預算如何分配、發展方向為何?《數位時代》整理如下:
計畫內容 | 預算 | 計畫時間 | 面項 | 經費來源 |
---|---|---|---|---|
建構AI主機 | 50億 | 4年 | 研發服務 | 前瞻計畫 |
打造智慧機器人基地 | 20億 | 4年 | 創意實踐 | 前瞻計畫 |
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 | 50億 | 5年 | 創新加值 | 科技部經費 |
半導體射月計畫 | 40億 | 4年 | 產業 | 科技部經費 |
科技大擂臺 | 3千萬 | 每年 | 社會參與 | 科技部經費 |
建構AI主機
將以4年共50億經費,提供大規模共用、共享的高速雲算環境,讓學界與業界(需付費)使用,使其專注於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的技術發展與應用開發,並孕育AI技術服務公司。
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
以5年為期,每年預計投入10億元,鼓勵人工智慧基礎技術、智慧醫療、金融科技、智慧製造等人才與技術研發,同時加入人文、社會等人工智慧等實際應用時所面臨議題之研究。計畫將號召國內外逾300位學者投入,並培育3千名AI相關人才。目前,科技部已經收到約5百多件申請計畫書,預計年底前,選定在哪些大學裡成立中心。
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
計畫預計在4年內投入20億元,整合中科、南科園區資源與場地,以及廠商、周邊學校能量,落實機器人軟硬整合與應用。目標成立50家新創公司,培育4千人,並自造出關鍵技術或30組以上產品。
半導體射月計畫
將在4年投入40億經費,協助半導體業打通進入AI瓶頸,包含:極低電壓與低耗能的關鍵元件、感測器,可用於無人載具、AR/VR及物聯網系統與安全的ASIC(專用型積體電路)或通用型終端智慧晶片。
科技大擂臺
預計每年舉辦,首波比賽以電腦中文聽力理解為主題,提供總獎金3千萬、首獎2千萬,吸引各界好手參加。科技部表示,目前光是限學生參與的熱身賽,便已經吸引129隊報名參加,其中也有10幾隊是高中生團隊,反應相當熱烈。
分別從五大策略來看,科技部希望有別於過去的單一計畫發展,從人才、技術、場域和產業等不同面項,構築成台灣AI生態圈。陳良基認為,「就像耕耘一塊科技田,不可能只想看到稻米收成」,現在要做的是創造台灣的發展機會,科技部的角色,會著重在生態圈中的創新(Discovery)和研發(Development)。
他強調,業界對於AI計畫的反應,出乎意料的好,例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已經帶隊前來拜訪。而半導體廠商也很支持科技部的政策。
不過,面對媒體提問,表示過去台灣就不擅長讓技術商品化,若沒有鎖定應用發展方向,是否反而會浪費預算?陳良基則表示,目前除了圍棋領域外,其實並沒有特定廠商遙遙領先,台灣應該努力發展在地化應用,所以要鼓勵產業思考,如何發揮本土優勢,切進市場裡。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你的參與讓觀點更多元、新創資料更加完整「 創業社群交流平台 MeetHub 」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吳元熙